- 像高手一样脱稿讲话:打造你的高光时刻
- 久久
- 4089字
- 2023-03-30 22:52:05
序言
把脱槁讲话作为抓住发展机会的关键能力
本书出版前,编辑和作者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围绕此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以此作为本书序言。
1.请给读者介绍一下写作本书的初心。
答:好的,我从三个层面来介绍。
一是时代变化让脱稿讲话越来越重要。网络时代,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作为职场人,每个人发表看法、表达观点的场合和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但由此引发的负面效应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因为一句话被贴上标签、改变人生命运的案例屡见不鲜。掌握必要的脱稿讲话原则和方法已成为职场刚需。此外,随着组织机构的不断调整,组织内部的扁平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这导致组织内部的沟通方式,包括领导方式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工作当中,随时脱稿发表意见、即兴分享想法,已成为普遍现象。在职场中想要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成长,必须把握好每个脱稿讲话的机会。
二是公职人员对脱稿讲话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公职人员的当众脱稿讲话,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其背后代表的是公权力,是一种职务行为。公职人员讲话水平的高低,往小了说,体现的是个人能力和水平;往大了说,代表着政府的作风和形象。公职人员学会脱稿讲话,在适合的场合说出适合自己身份、适合听众需求的话,非常重要且必要。前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就是因为在“723动车事故”发布会上说了一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而深陷舆论漩涡良久。如果他不是新闻发言人,如果他不是在那个场合讲那句话,相信他的命运不会如此,但生活没有那么多如果。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加需要培养脱稿讲话的能力和素质。
三是我想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一直以来,我在工作之余坚持做“说话”的研究,并总结出一些实用方法和技巧,此前我写的《像高手一样发言:七种常见工作场景的说话之道》就是一本围绕公职人员工作实际的说话训练手册。后来我发现,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离开讲话稿就讲不了话,脱稿讲话成为很多人的梦魇,于是把精力转移到研究脱稿讲话上。本书介绍的脱稿讲话的三个阶段(或是三个步骤),全部是我自己在实践中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这样的循环往复、一步一步总结出来的。为什么脱不了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缺少实践和练习的机会。因为脱稿讲话不是知识,是一种技能,需要大量有效的训练。我想把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心得和体会分享给需要的人,帮助大家通过正确的原则和方法,不断地训练提升脱稿讲话的能力,奠定抓住机会、向上跃升的基础。
2.能否介绍一下本书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答:本书的整体框架结构,分为基础、进阶、高阶三篇。
基础篇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正确准备脱稿讲话,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以及常用工作和生活场景下的讲话公式。这三项内容是基础篇的“一体两翼”。“一体”指脱稿讲话的正确准备方式,主要介绍了三点:按“点”准备、带“点”上场、逐“点”展开;“两翼”分别是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与常用工作和生活场景下的讲话公式,这两翼是解决脱稿讲话不敢讲、不会讲的关键。基础篇是本书的根基,学习掌握了这部分内容,相当于脱稿讲话入了门,可以帮助读者达到60分及格线,对于各类常见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能够应对自如、侃侃而谈。
进阶篇是基础篇的进阶延伸,主要是帮助读者在入门基础上,通过对脱稿讲话细节的精雕细琢,实现“讲得更好”的目标,力争把脱稿讲话从60分提高到80分甚至更高。本篇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讲好脱稿讲话的开头和结尾,如何运用目光、手势、表情等态势语言,如何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何应对脱稿讲话的突发状况等,通过带领读者庖丁解牛、打磨升级,着力提升脱稿讲话出彩的能力。
高阶篇是本书的难点部分,主要讲的是脱稿讲话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的脱稿讲话——即兴发言。本篇通过修正一般人对即兴发言的认识误区,介绍常用的即兴发言基本框架:凤头+猪肚+豹尾,提供搭建框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及即兴发言的思维训练,帮助读者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提升反应速度,学会站着思考、脱口表达。
3.书中介绍了许多工作和生活场景下的发言公式,和写文章列提纲很类似,能否谈谈机关里“写”和“说”之间的异同?
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书中的常用工作和生活场景下的发言公式与写文章列提纲确实很类似,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写”和“说”之间的关联和相通。从本质上讲,文章和说话都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工具,只不过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语。从本质上来讲,两者是一样的。从运用的角度分析,机关里的文章属于公文,有固定的格式和规范要求,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更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公务员的讲话也同样如此,与群众交流、对外发布消息、面对采访说明情况等都是职务行为,也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和要求。所以说,机关里的“写”和“说”都有一定的规律。机关里,写得好或说得好的人,往往都是掌握并运用规律的人,这就是“写”和“说”的相同之处。
“写”和“说”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评判标准不一样。“说”得好还是不好,除了说话内容本身外,还要考虑其他非语言因素,如讲话者的表情、目光、手势等,以及由此反映的讲话者的情绪、情感状态等,而文章的评判标准就相对单一,完全看内容本身。此外,“说”的流动性、变化性要比“写”更强,评判一篇文章时,主动权掌握在读者手中。看得懂,就继续往下看,不理解或是没看懂,还可以回过头来,再仔细反复琢磨。但在评判说话内容时,听众往往比较被动,要想听清楚、听明白,就需要紧跟讲话者的步伐。如果讲话者说得不清楚或是一闪而过,听的人不可能再回过头去重新听一遍。另外,“写”和“说”的要求也不一样,前者一般要求严谨规范、准确贴切,后者需要通俗易懂、简单生动,好让人理解接受。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写得好却说不好的人,这也说明,“写”和“说”之间需要转化、需要训练,而且这个现象在机关有一定的普遍性。机关对“写”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说”。比如,只听说过“笔杆子”,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话杆子”;机关经常让大家在一起“碰材料”,但从来没有见过让人在一起“碰说话”的。老同志教育年轻人,经常语重心长地说:会“写”很重要,要吃得了苦、坐得了冷板凳;谈到“说”时,却告诫少说话多做事,沉默是金,言多必失。实际上,“说”的难度要超过“写”,我们小时候在“写”的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大,训练得也比较多,但是在“说”的方面,却很少有人去教,训练得也很不够。这也恰恰是本书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4.读者如何提升脱稿讲话的能力,除了书中的内容,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关于如何提升脱稿讲话的能力,我想送给读者四句话。
一是把得体作为目标。脱稿讲话需要定个目标。中国有句名言,“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制订了高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订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达到低等水平。这句话告诉人们,无论是治学还是立事,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斗。这句话本身没问题,但是如果用在脱稿讲话上,我感觉不合适。为什么?给自己定的目标越高,越是容易紧张,越是不放松,越没有好的发挥。我建议给脱稿讲话定的目标不应该是完美、精彩,更不能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是基于对听众、角色、场合需求的综合理解和整体判断,合适得体地完成脱稿讲话。合适得体,在机关讲话的诸多要求中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把“心”放在外面,把自己从自我的世界中抽离出来,观察现场、观察他人、观察进展、观察细节,然后思考、跟进并随时动态调整讲话内容,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
二是把心理作为突破点。提升脱稿讲话能力,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心理层面。绝大多数人在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胆怯害怕;另一类是过高的心理期望和表现欲望。这相当于两个极端,都是影响脱稿讲话效果的不良心态。在心理层面实现突破、调整、修正,强化自己的心理建设,归根结底是要能够控制自我。只有控制自我,才能控制场面。首先,原谅自己的失误、错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其次,害怕什么,就去面对什么!你害怕的,就是你所需要面对的。最后,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狠,逐步累积一点一滴的小胜利和成功体验,相信量变终会引起质变。
三是把实践作为路径。我有一位好友,他并没有像我这样在讲话方面深入地研究总结,但丝毫不影响他的水平和发挥。很多次,我由衷地感到对方在讲话方面的能力要强过于我。为什么会这样?还是那句话——实践出真知,在对方的成长过程中,讲话的实践机会要比我多得多,实践性做得比我强。即便自己在交流沟通方面已经出版过书,但并不意味着比那些没出过书的人要好。值得欣慰的是,我知道自己的短板并努力迎头赶上。讲话永远是一项技能,只有理论是不行的,关键是要实践,在实践中突破、改变、反思、收获、提升。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的、静态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和习惯。
四是把积累作为基础。脱稿讲话,不是没有稿子,关键是要把手上的“有形稿”变成心中的“无形稿”。脱稿讲话的高水平和真知灼见,源自认真的准备和长时间的思考,要坚持长期主义,厚积薄发是王道。不要相信灵光乍现的高光时刻,那不是常态。只有专注于工作自身,去思考、总结、提炼,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发挥自己的水平。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在积累方面下的功夫多了、到位了,某天、某个时刻、某个场合,一定会以另一种形式加倍偿还给你。要永远相信天道酬勤。
5.这本书只适合公务员看吗?
答:不是,本书同样适合非公务员。书中讲的是公务员如何脱稿讲话,案例基本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公务员身份的读者读起来会更有感觉,因为讲的就是身边人、身边事,都是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和真实案例。当然,这并不妨碍非公务员身份的读者阅读。因为本书除了讲脱稿讲话的技巧方法之外,也讲了脱稿讲话背后的规律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而这些适合于任何群体。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读者都能去认识、掌握并实践语言背后的规律,由此拓展自身的思维和格局。比如说“准备”的话题,这是每个职场人都需要仔细考虑、严肃对待的。帮助读者通过脱稿讲话来提升个人思维认知和视野格局,这是我更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