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学而优则仕

背着书箱的他混迹其中好似显得格格不入,一身布制袍子看起来就颇为寒酸,不过这种打扮却是盈巷满街,也是当下庶民服饰的常款。

他目光清澈明亮全然没有在当下的环境下显露出自卑羞怯的感觉,悠然自得的等待着紫阳书院开考的时间。

如今仍旧还未开考所以院门紧闭,这些多地而来的学子都是三两成群的聚集在一起。

这种场面也是全由于当下发生的事情,人丁丝娟一事让五县和歙县的关系很紧张,虽然官府从中居中调节了方才作罢,但是一时半会也无法和平相处。

这紫阳书院虽然在歙县,可是其他五县学子也是因为其声名方才求学。

丰宇宁乃是歙县本地人年方十六,父母早亡全托长姐抚养长大,今年也是通过了府试成了童生。

如今到紫阳学院求学研习经义为了院试做准备,他也是在家姐相送刚刚来到,恰好看见了孤身一人的王素。

也是非常自来熟的走上前,打起了招呼笑吟吟道:“歙县童生丰宇宁见过兄台!”

王素也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也学着对方作揖说道:“歙县岩镇王素,幸会!”

听到同是歙县之人丰宇宁的目光都亮了一些,如今这歙县与五县的纠纷生在城里的他自然是知之甚详的。

所以若是其他五县的士子是少不了对他冷眼相待的,他也是毫不设防的就吐槽了起来:“你可要注意一些,这些人中还有不少其他五县士子,莫要轻信了他们的话!”

王素也不觉得反感,反而生出亲近感应声道:“兄台提醒的是!”

“我乃是第一次来这紫阳书院应考,其中可有哪些注意的地方,能够请教一二!”

丰宇宁嘿嘿笑道:“你问我可就问对人了,我自小就生在这歙县城里,可以说自小就是听着紫阳书院长大的!”

“这如你刚刚进门的时候,瞧见了没有……”

他指着书院门口,王素也是寻着看去只听继续说道:“那里等一会就有书院的斋夫为我等登记做册,如姓名,籍贯,年庚写下就收到一张浮牌,代表着你的身份!”

杨秉也是细细的听着,这些对于他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显然这名歙县学子丰宇宁也是一个话痨,寻到了王素这个愿意听他唠叨的人,自然打开了话茬可就止不住了。

“歙县紫阳书院与寻常书院不同,老王你听没听过前宋的胡瑗教学理念?”

王素原本耐心倾听可是听到这个老王的称呼,面色都有些不适应起来,回想起了当初在宿舍里舍友也是这么称呼自己。

在这个时候老王还没有被冠于特殊意义之前,这倒是一个亲近的称呼。

察觉到了王素的面色不适,他问道:“可是我如此称呼不妥当?我若是遇见兴致相投的,都不会在乎那些那些繁文缛节!”

王素莞尔一笑道:“称呼很亲切,我只是回想起我的好友也是这般称呼我!”

丰宇宁伸手拍了拍他肩膀,咧嘴笑道:“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好友了,以后直接称呼我为宇宁就好!”

这番友谊倒是结交的实在很快,这种颇为洒脱的性子让王素心中也是多了些好感。

王素应了声,继续道:“宇宁的意思是这紫阳书院也是效仿胡瑗那般分斋授课,分为经义和治世两斋?”

“是极,不过分斋数有所变化,分为了养正、立武、敏行,治经四斋,让天下士子都能够成为栋梁之材!”

说到此处他也不免感叹道:“可惜除去治经一斋让天下士子趋之若鹜,其余行斋却是寥寥!”

王素没有说话,如今当世更为突出的理念是学而优则仕,若不是为了科考又有谁会去学习八股文文章?

说到此处的丰宇宁也是有些遗憾,说道:“我想要学武报效朝廷,奈何家姐说了,如果我敢不读书就打断我的腿!”

他自小就父母双亡乃是家姐抚养长大,倒不是畏惧更多的是不愿意辜负她的期望罢了!

若是不知这历史大势,王素反而更愿意选择其他斋,谁会愿意去学习八股文那等枯燥乏味的事情呢?

所以对于他而言没有更多的选择,只有“学而优则仕”这个独木桥。

忽得听见门口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从里走了出来,环视一圈后喊了一声:“肃静!”

那原本纷扰的人群一下子变得静谧了下来,他们都是前来求学的自然不能失礼。

要知道读书人除去看一个人的才华之外礼仪同样重要。

王素看了过去心中想到这想必就是丰宇宁所说的斋夫,斋夫不司教学平时就是管事,今日也充当了门子。

王素粗略的看了一眼今日所到的大概有两百多人,这书院如何能够安排的了这么多人应考?

一旁的丰宇宁像是看穿了他心里所想,说着:“等到第一轮登记做册后,也就筛选了一些人了!”

王素不解的问道:“那么这其中淘汰的标准是什么?”

两人已经排好了队,丰宇宁答道:“会考教你四书的一些内容,若是答错了也就不用入内了!”

听到这话他心里也是一沉,这四书五经中自己也只背过论语,礼记还有周易与孟子,若是考到自己陌生的领域那便糟糕了。

这四书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自己可谓是有着二分之一的机会,那可真是考验自己的运气了。

虽然说后世也翻阅看过大学与中庸,但也只是粗浅的看过一遍,绝对说不上相熟。

这一般童生都是读过四书的,否则如何能够做到登堂入室,可以说这一层面试就是淘汰了那些自不量力的人。

这其中很有可能也就包括了王素,丰宇宁看着王素这般沉稳的气质,也当对方同自己一样起码也得是一个童生。

可是他哪里知道,王素不过是刚刚通过蒙学的学童而已!

有些家世好的孩子自小接受教育,七八岁的年纪就完成了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