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膂力惊人

这八股文讲究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拢共八个部分。

后四部分是需要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四副对子平仄对仗,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

所以难度很高,有些类似于骈文不过难度是要更高一点。

而他一个学了一个月的新人又如何能够学的会呢?

若是全部靠自己来想着落笔,那恐怕行文也只剩下对仗工整这一个优点了,至于文章那自然是不堪入目了!

一篇经过他修修改改东拼西凑的行文也就出来了,这论语中的百姓足,孰与不足小题,他便以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承题。

随着钟声想起一篇行文也早已经写完,上面的笔墨都已经自然风干了。

这考试结束后,冯安就迫不及待的靠了过来,笑着说:“想来王兄定然考的不错,大家说是不是啊!”

如今刚刚结束月课有人还沉浸在状态之中,所以应者寥寥。

王素也不生气,笑吟吟道:“考的并不是很好,想要是不如冯兄,位居榜尾吧!”

冯安听到这个回答,也是冷哼了一声:“你也能够和我比?不过你也有点自知之明!”

不过冯安这种性格太过张扬,也有人看不过去与王素说道:“王素,你性子实在太好了,你愈加退让他就愈发嚣张,我们歙县学子岂能被他休宁学子一直这么欺负!”

旁边立刻有人道:“你这话是不是说的有失偏颇了,什么歙县学子,休宁学子我们如今都是紫阳书院外舍的弟子!”

王素见到这种情形,也是作揖道:“多谢各位的关心,我先行告退了!”

说着就离开了这众人的讨论之中,显得并不在意。

对于成绩虽然心里也有些期待不过不至于搅乱心绪,如这样的考卷等到下午就能够出来结果了。

他吃完午食后少有的在书院中闲逛了起来,却发现了一处射圃,射圃就是习射的地方。

作为紫阳书院的山长,吴莆主教期间,勤省自身,以身作则,潜心传播理学,常以乡贤周敦颐及朱熹、张栻等理学大师规勉诸生。

使紫阳书院与那些专论八股、以举业为目标的学宫有所区别。

设“习射”课程,学生习射,本是先秦时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内容之一。

不过外舍基本也是未参加县试和落第的学子,所以说射圃的习射课程也更多浮于形式。

数月方才有这么一次课程,这比起现代学子的体育课老师“被生病”就更加现实了。

不过现代的老师会告诉你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没有前途,可是如今求学的书院弟子却是认清现实。

在大明多是中层士绅的百姓读书居多,因为族中的孩子很多,所以你需要表现出读书的天赋,自小就是卷出来了。

而如冯安能够读书也是不容易的,学习举业拜经师也是很难的事情。

能够进入书院更是难之又难,只有那些参加过社学有基础的学子,才有可能通过入学的考试成为书院弟子。

而有的弟子在外舍待了两三年都没有晋升内舍,也会丧失信心离开书院的都是存在的。

不过说起来当初王素这位大伯家的哥哥,这种通过府试的童生没有通过书院的考试,这还是让王素心中存有疑惑的。

看着眼前的靶子,一时间也有些手痒了看着悬挂在墙壁之上的弓箭想要跃跃欲试。

他在后世之时便对弓箭有一定的研究,他所学习的技艺不是那种花哨的把式,而是战场上传下来的玩意。

传授他本领的乃是有着真正传承的人,是传统技艺的传承人,第一次见到他便是看见他身着黑色胡服,随着战马弦一般冲进赛场,凝神聚气,箭无虚发。

所以王素便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致,学习马术然后练习骑射。

当他拿起墙壁挂着的弓箭之时,他脸上的散漫一扫而空,随之替代的是如鹰隼目光般锐利。

当他拉弓的那一刻就知道,这弓乃是为初学者所用的“弱弓”,铺筋软竹弓约三十斤的力量。

他这幅身体在同等年纪之下,可以称得上膂力惊人,乃是天生神力的天赋。

所以说他那大伯正是看中了这个侄子就像是一头小牛犊一样吃苦耐劳,才想着让他帮忙下地干活。

刚刚上手就知道这弓实在太轻,那近乎都已经拉成了一个满月,随着他松开手那箭矢疾射而去。

正中红心且力透靶身,而这一幕恰好被远处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看见,留着一把浓密的胡子。

这看上去也不像是书院中的人,不过一心专注的王素并没有在意四周的环境。

他乃是徽州府新安卫指挥杨度,此番来书院也是受紫阳书院山长的聘请前来作为书院弟子的教习。

他的心里是不怎么相信,这些整日低头看书,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怎么拉的开弓箭。

所以见到王素在射圃处竟然想要射箭,就驻足想要看看笑话。

可是看到对方把那把铺筋软竹弓拉成满月,眼睛瞪的浑圆,瞠目结舌的地步了。

对方身上的直掇的确是书院的弟子,看到力透靶心时依旧为之心惊。

他明白这绝对不是这个少年的极限,想必是担心将弓拉断,所以才刻意收着力。

因为他表现的实在太过轻松了,如此恐怖的膂力加上如此熟练的箭术功底你告诉我他是书院的弟子?

王素脸上露出有些可惜的表情,这幅弓承受不了他的力量,倒是适合那些初学者。

入门的标准应该是在六十斤,现世的他极限是在一百斤,不过也仅仅是拉开而已,真正合适的还是六十斤的“下力”弓。

一百二十斤就是“中力”弓,一百六十斤就是“上力”弓,至于一百六十斤以上就可以被称之“虎力”了。

当初教授他的那位朋友便是所用“上力”弓,至于“虎力”他还从未见过。

他倒是有些想要看看这具身体的极限在哪里,可以这里没有办法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