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首阳山

走进炼丹房,映入柴哲威眼中的是中间一个大的炼丹炉,丹炉下面还有柴火在燃烧,静心道长将糕点放在一边的案几上,走过来对柴哲威说道:“我正在炼一炉解毒丹,一会居士登高来道观我送一些给居士吧。”

柴哲威听到后内心连忙想要拒绝,要知道这个时期道士炼丹里面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吃下去别说解毒了,不中毒都算好的了,但是想到道长一片好心,柴哲威还是微笑着道:“多谢道长,那我就不客气了。”

“哈哈,居士不必客气,相逢即是有缘,来,贫道给居士介绍一下这炼丹房。”静心居士笑着给柴哲威开始介绍炼丹房中的一些器具和药材。

在炼丹房走了一圈,柴哲威看到一个造型奇特的铜罐子,罐子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带有内筒的圆柱形铁罐,还有一个盖子,下部分则是一个椭圆形的锅,上下两部分可以组合在一起。

“这是一个抽汞器,上部分叫石榴罐,下部分叫甘埚子,一般情况下是用来炼汞的,不过贫道主要是用来取甘露的。”静心道长看到柴哲威好奇的看着抽汞器开口介绍道。

“甘露?”柴哲威疑惑地问道。

“对,就是将水放在坩埚子里面烧开,然后甘露就会挂在盖子上面,然后沿着盖子留到石榴罐内筒与外筒的缝隙中,这样就得到网络甘露。”静心道长拿起抽汞器的盖子指着石榴罐对着柴哲威说道。

柴哲威一听,这不就是蒸馏器么,真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原来在这个时期已经有蒸馏器了,回去一定要让老余给打造一个,然后来尝试着蒸馏酒。

逛完整个炼丹房,柴哲威也没看到硫磺什么的,也不知道是没拿出来还是怎么的,以后再找吧。

想到这,柴哲威也没在多停留,拱手告辞道:“那行,道长你忙,我先出去了。”

静心道长不好意思的道:“那就不送居士了,我这不能久离,居士慢走。”

柴哲威点了点头退出炼丹房,走出道观,看到外面众人也都吃完了糕点正在那边休息,看了看日头,柴哲威走过去道:“殿下,歇息的差不多了,我们继续吧。”

看到李承乾点头,柴哲威对着众人道:“继续前行。”

此时探路的护卫已经离开一会了,众人也都起身准备往首阳山方向走去,众人沿着道观前面的小路往右边开始走,走了不到一会,就看见前方一座高山耸立在众人面前。

望着那座高山,长孙冲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走了这么久,终于要到了。”

“是啊,走了这么久,看我登上这座高山。”尉迟宝林也兴奋的喊道。

众人继续往前行,上山的道路其实也还好走,不知道是经常有人来登山,还有有人来祭祀伯夷叔齐,沿着山路往上走了大约半个多时辰,众人终于登上了山顶。

只见山顶有一小庙,小庙中也没有人,庙中供奉的正是伯夷、叔齐,庙里虽有很多灰尘,但是并不显破败,案桌上的供盘中有一些已经风干的糕点。

众人走进小庙拜了拜,长孙冲则是拿起了一旁的扫帚开始打扫起来,一旁的尉迟宝林好奇道:“长孙兄,你怎么还打扫上了。”

长孙冲一边打扫一边道:“这庙长期无人驻守,都是我们这种前来祭祀两位圣人的学子顺道打扫,也能展现出自己对两位圣人的尊敬。”

李承乾听着也道:“那我也来。”

说着也去拿着扫帚开始打扫起来,柴哲威和尉迟宝林站在一边看着这两人,这两人一人身为大唐中山王,未来的太子殿下,一人身为大唐国公嫡子,没想到在这做起了打扫的活。

不过也能从侧面看出儒家学子对于伯夷、叔齐的尊敬,在儒家,孔夫子除了尧舜禹汤这些上古圣王之外,最推崇的第一是吴太伯,第二就是伯夷、叔齐,而大家熟悉的求仁得仁说的也就是这两位。

看到两人在那边奋力的打扫,柴哲威也没在闲着,走过去将供盘中已经干涸的点心拿出去倒了,然后拿一块布将供盘擦干净,拿出今日带的一些点心,放入供盘中。

等到长孙冲和李承乾两人将小庙打扫完,几人在对着伯夷、叔齐拜了拜,退出小庙,来到一旁悬崖边,从这往下望去,可以看到整个终南山的秀丽风景,只见层峦叠翠,云雾缥缈,体会着这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感受着身边吹过的微风,想到如今来到这大唐,也不知道前世的父母怎么样了,好不容易期盼着自己考上公务员能在他们身边,结果自己就这样发生意外了,想到这里,柴哲威心中一口气憋着难受,再也忍不住,开口对着群山大声吼道:“啊……啊……”

李承乾几人被柴哲威这一声大吼吓了一大跳,都满脸疑惑地转过身看着柴哲威,柴哲威吼完后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于是回头笑着看着众人道:“只是想到前些时日突厥入侵,我却无力帮助舅父和父亲,内心抑郁,如今对着群山大吼一声,心情舒畅了很多,你们也试试?”

几人齐刷刷的摇头,这样在山头吼叫,却是有失君子风范,柴哲威看着几人在这摇头,走到尉迟宝林身边对着他就是一个大逼斗鼓动道:“你想想,你老爹每天回家没事就捶你,你心中没有不忿么,吼出来,发泄出来。”

尉迟宝林呆滞的摇头道:“为啥要不忿,老爹捶我不是应该的么。”

柴哲威无语的看着这憨货,转头对着长孙冲道:“长孙兄,你每日读书,难道心中就没有想发泄的?”

长孙冲也摇摇头道:“没有,我向来看得开,可不像……”

就在这时,一旁传来一声稚嫩的大喊声,几人寻声望去,就见到李承乾正对着群山在那大吼,几人看到在那大吼的中山王殿下陷入了沉默,八岁的李承乾肩膀上压着太多担子了。

从出生父亲李世民就一直在外征战,平日里很少回家,回家可能也就很少一段时间,作为大哥,平日里也是弟弟妹妹的榜样,李承乾从小都懂事守礼。

玄武门之变,薛万侧率军围攻秦王府,长孙皇后带着他们兄妹三人躲在屋中,李承乾看到弟弟妹妹害怕的蜷缩在母亲怀中,坚毅的对着长孙皇后说道:“母亲,我会保护你和弟弟妹妹们的。”

然后抽出自己的短刀,站在门后对着大门方向,只要有人从大门冲进来,他就会毫不犹豫的面向敌人。

李世民登基后,对他越发严格,每日里学业是排满了的,给他教学的官员每天都给他说,作为未来的储君应当如何如何,一个八岁的孩子肩膀上压满了担子,随着以后被立为太子,他肩膀上的压力只会越来越重,如果有一天承受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