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出生的年代,明王朝日益腐败,社会支离破碎,内乱丛生,人心浮动。他从小在祖父的教导下读书、磨砺。青年时代,他毅然放弃科举,投身学问,撰写《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清兵入关,他目睹大明崩亡,痛心疾首。他心怀故国,为南明政权四处奔走,积极参与抗清活动。清朝政权日益稳固,他感觉无力回天,便远涉江湖,游历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山西、河北、陕西,足迹遍及北方大地。顾炎武的行走,是学问的踏访,历史的追问。他每到一地,总是寻根问底,对照书本,检阅知识的真伪。顾炎武在行走中结识明朝遗民,与归庄、程先贞、傅山、李因笃、李颙、屈大均等著名学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交游,勾勒出了明末清初的学术地图。

顾炎武命运多舛,他两次受诬入狱,身遭逆境,依然心地光明,拒不依附权贵;他为人慷慨磊落,颇有豪侠之气,坚守政治节操,多次拒绝出仕清朝,不惜以死抗争;他拒绝做终老书斋的腐儒,热衷于身体力行,甚至亲自下田垦荒。五十岁之后,他决定撰写鸿篇巨制《日知录》,匡正知识界的弊病,极力呼吁实学。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当时与后世。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梁启超这样称赞他:“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