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还真的改变了一点

赵昉笑嘻嘻的牵住他走向书桌,指着书上的地图道:“爹爹请看,这两本书对照着看可有意思了。”

赵祯好奇的拿起书一看,翻开那页赫然是延州到夏州一带的地形图。

《元和郡县图》是唐代著名宰相李吉甫编撰的地理图书,囊括了整个大唐的疆域,后世遗留下来的是残本。

宋太宗时代,太常博士乐史有感于图书缺憾,在太平兴国年间根据《元和郡县图》修撰了《太平寰宇记》一书。

在内容上大大扩大范围,不仅有地理图册,还有各地民间传说,出色人物传记,书法碑文等等包罗万象。

整整二百卷,一百多万字类似于百科全书,甚至有仙佛之类的传说也收录在内。

小屁孩赵昉现在看这书,赵祯自然很是好奇,同时也怀疑他是否看得懂。

可赵昉听到他这话后,洋洋得意的指着图中六盘山下西吉县城附近的峡谷说:“这地方好奇怪的,看起来很危险,可穿过去就是咱们的羊牧隆要塞,爹爹咱们为何要在这里设立要塞呀,这条路很容易被人伏击的哟!”

赵祯脸色一变,狐疑的盯着他道:“什么伏击?你到底都在看什么书?兵家之事是小孩儿能多嘴的吗?”

一连三问,赵昉瘪瘪嘴一副要哭的样子。

曹皇后顿时心疼了,一把揽过他看向赵祯道:“大哥又没说错,这里的确是埋伏的好地方,官家自己不知兵,就知道吓孩子。”

赵祯一看一向贤惠的皇后顶自己也无语了,摇摇头看向她道:“这书是皇后的吧?”

曹皇后点头应道:“官家不给他找老师,妾身一个武将之后,只有这样的书了,经书我自己都学的半桶水,如何教他。”

赵祯只好认错,保证一定把这事放心上,早日给儿子找个好老师。

曹皇后这才好奇望向赵昉问:“大哥怎么知道打仗的事的?娘记得没跟你说这些呀。”

“大娘娘没说,可儿子自己看兵书呀!《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儿子都看完了。”

“得,生了一个妖孽。”

赵祯无奈的摸摸他的脑袋,郑重说道:“大哥要记住,你是皇子,应该多读经书,兵书战策是武将学的,要是让朝臣知道你这么小就读兵书,会被责备的。”

“呀!为什么啊?”

装作一副不知世事的模样,赵昉眨巴眼的问道。

赵祯摇摇头道:“咱们大宋以文制武,皇子不应该学这些的。”

“不对!”

赵昉脆声反驳,哼哼的皱起小鼻子道:“爹爹难道忘了,太祖皇帝就是武将出身,太宗也上过战场,虽然他比太祖差远了,可也学过兵法,儿子继承祖宗难道还有错?哪个大臣不愿意,问他敢不敢骂太祖太宗是武夫?”

“嘶”的一声,赵祯惊愕的定住,好半晌才迟疑的问:“大哥这话是自己想出来的?”

“嗯呐!”

赵昉点着脑袋,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当天这消息就传出宫外,顿时引起骚动。

武将们击掌相庆,暗中聚在一起兴奋不已,文臣们皱眉了,担心下一任皇帝更改祖制,可这话大家还真不敢反驳。

谁敢否定太祖太宗马上征战得天下、说他们是武夫,那可是欺君大罪。

再说皇长子又没说自己不读书,那么小的孩子再聪慧,难道你还能用要求成年人的想法来要求他吗。

“皇长子这话,你们觉的是否有诋毁太宗的嫌疑呢?”

“好像是哎!”

“你们关注这干嘛,他是太宗的曾孙,又不是太祖一脉,咱们现在要关注的是别出一个马上皇帝才是。”

“对对……”

很快消息传到西北,正在跟范仲淹争论出兵不出兵的韩琦,撇嘴不屑道:“一个孩子的话,也值得富彦国送消息来这。”

庞籍一听皱眉道:“稚圭不可小看皇长子,半年前他在崇政殿那番话就极有见地,只是咱们不得不报复,这才决定攻打李元昊。”

韩琦还是不在意,但态度好了许多,范仲淹却不管他们,摊开地图研究起来。

“醇之兄、稚圭快看!”

范仲淹急切叫道,吸引了庞籍、韩琦围过来。

“这是好水川,六十里好水在这注入葫芦河,外有六盘山包围,只要在这、这藏兵……”

看着范仲淹指点的地形,韩琦皱眉思考起来,作为北宋最出色的帅才之一,韩琦自然不是白给的。

他跟范仲淹的矛盾在于,老范主张防守为主,眼下不适宜进攻,而他则主张进攻,早点打垮西夏。

其实两人都没错,范仲淹的办法很稳妥,但需要朝廷花费大量的财力。

韩琦明白朝廷如今财力不足,宋军又防守了将近一年,许多人心生懈怠,甚至抱怨,担心再压下去士卒会产生厌战心理。

“叮嘱将领们小心埋伏。”

沉思了一会儿,韩琦还是决定这一仗要打。

可庞籍听到这话,摇摇头道:“光叮嘱不够,稚圭不了解这些人的心思,三川口之战,儿郎们憋了一口气需要发泄,要严令他们提防李元昊诈败,否则即使胜了、损失太大一样处罚他们才行。”

范仲淹点头附和,韩琦看看这哥两统一了,只好点头同意,况且庞籍才是西北军政最高长官,自己跟范仲淹只是各领一路的长官。

见他同意,庞籍看向范仲淹道:“希文反对出兵仆知道,但此战既然决定了,就不能做壁上观,至少鄜延路要逼对方分兵,减轻泾原路的压力。”

“醇之兄放心,既已同意,弟岂敢不尽全力。”

历史从这开始改变,范仲淹的决定改变了他在历史中,根本不管韩琦独战西夏,好水川兵败、应该说范仲淹也是要付一部分责任的。

反对韩琦出兵是一回事,可真的开战了,作为掌握数万大军的长官,竟然坐视不管,这是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好在这会儿不一样了,他没有再坚持反对。

康定二年二月,西夏李元昊率军十万,从折姜会南下,想要报复上一战无功而返的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