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十八)

开玩笑,七八个人一个尝几个,不就去了好几斤吗?

尝到好吃不得再要?

她这么一说大家伙更好奇了,不好吃能在地里就被卖掉吗?

“老辈子,你家萝卜卖的好多钱一斤喃?”问的人半点窥探人隐私的自觉都没有。

尤爷爷面无表情的摆手:“萝卜能卖出啥价?”

“嘿嘿,估计一斤一块多钱顶天了。”说话的村民不疑有他,老辈子不是扯白的人,人品有保证。

“那也不少了,大萝卜批发一斤才一角钱呢!”眼皮子浅的觉得一块钱也不老少了,羡慕得很。

“你们也不看看种半亩地的大萝卜能收多少,这个小萝卜才几斤?”

“一百多块钱一斤的种子钱,算上人工费,这点地卖完就赚个几百块,算了算了,我才懒得淘这个神!”

尤语家三口人只顾着拔萝卜,姜文美也不好言语。

围观的村民也就没再多停留,自家大棚里还有活儿没干完呢。

拔了一半多,装了满满八大筐,一共四百零八斤,收了姜文美一千二百块钱。

看着一大摞红票子,两位老人都被刺激到了。

“剩下的应该还有四百斤左右,要不要把花生苗都拔了种萝卜啊?”尤爷爷犹豫着。

六分地地一个月能收九百斤萝卜,卖两千七百块钱!哪怕只种一季,都比种花生划算啊!

“您不觉得太糟践花生苗了么?谁知道夏天种出来的萝卜,还有没有春天种的好吃呢?”

自己亲手一颗一颗花生种子点的,现在铲了苗多可惜啊。

她们低估了樱桃萝卜的优秀,昨天的晚宴里,亲友团里有位大妈有咳嗽痰多的老毛病。

吃了五个樱桃萝卜,还有半碗的凉拌萝卜缨子。

一个晚上喉咙里都没了浓痰,睡眠都好了很多。

今天上午大妈就去了江县宾馆,想让宾馆后厨卖她十斤。

这就很不合规矩了,人家宾馆一斤俩菜,轻轻松松能卖出二十八块钱的高价来。

原材料怎么好卖给客人啊?

能来江县宾馆吃酒席的也没几个穷人,七拐八拐的电话一打,宾馆不方便直接拒绝。

姜文美用皮卡车拉回去的萝卜,被人顾客逮了一个正着。

好嘛,萝卜缨子上都还带着露水呢,新鲜得不能再新鲜了。

眼睁睁被这位大妈分走了二十斤。

中午的寿宴一过,首富老爷都主动和总经理拉关系,拜托宾馆帮他家私人采购。

这不,下午一点半,尤语吃完午饭正在消食呢,又迎来了姜文美。

“中午一百桌的寿宴,十多桌客人,差点为这盘萝卜抢得打架。剩下的我要全拔走,妹儿你赶紧再种下一批啊,实在是不够用啊!”

狠,实在是太狠了!

萝卜缨子都没给尤语留半根,一天之内她家的萝卜地就光秃秃了。

“没吃过瘾不开心!”瘫在沙发上,数着兜里的红票子,某人吧嗒着嘴。

尤爷爷正在和儿子讲电话:“不愧是农大搞出来的新品种,咱家的萝卜比好些水果都甜。”

“爸!不至于吧?”尤立军在农场食堂里也是吃过的,没有北方人那么爱这口生脆辣。

“不好吃能卖三块钱一斤?不到两天时间就被江县宾馆给包圆了!”儿子的质疑让尤爷爷很是不悦,他这辈子也没扯过白。

尤立军惊呼出声:“三,三块?江县能卖这个价?有没有搞错啊?”

“错啥子错,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谈的钱!人家采购边买边让我们接着种。除了本钱,六分地一个月,除开种子和人工,赚了两千四百块钱......”

龟孙女今天就给他和老婆子,一人发了一百块的零花钱。

孝心多少还是有点的!

“那赶紧接到种啊!趁现在别家没有,卖它一年新鲜的!”

“哪儿来内么多地?花生都出苗了,幸好听了小语的,套种面积算下来才两亩半。”

两个庄稼老把式唏嘘不已,女儿/龟孙女,瞎折腾一次比他们以往种啥子大棚菜都强。

有了樱桃萝卜的成功经验,尤爷爷对番茄苗充满了期待。

随着番茄秧的逐渐长大,番茄叶上长出了一层细细的绒毛,就像披着一层霜一样。

尤爷爷研究好几天,终于没忍住问孙女儿:“这不是我们在八九十年代种过的毛粉番茄吗?”

有点年纪的菜农,都不会对这个老品种陌生。

“爷爷,是在老品种基础上改良过的新品种!比以前的番茄还好吃!”

见老爷子狐疑,尤语接着吐槽:“您说现在大棚种出来的番茄,虽然产量是真高!但都是各种农药催熟出来的,是不是又生又硬?难吃得很!”

村里种大棚番茄的有好几家,据说最高产的品种亩产能上万斤。

他们家露天种,还老品种,产量就不指望了。

“所以我才想种小时候吃过的品种嘛,当水果吃,你孙女我一天能造五斤!”

尤爷爷:又是想打龟孙女的一天!

尤语还是三头两头进一次县城,手里有钱后,就没在嘴上亏待过自己。

两个老人又管不住她,只得跟着一起吃。

四月中旬已经进入了春末,白天平均气温在二十二度左右。

庄稼人开始育秧苗,农活儿一件接一件。

尤语自作主张花了三十块钱,请了村里人用翻地机把种过樱桃萝卜的地,深翻了一遍。

继续往沙性土里施足基肥。

为了让自家番茄再创佳绩,往有机蔬菜上靠拢,尤语都不嫌弃农家肥了。

不同于樱桃萝卜的浅层沙土种植,种植番茄需要做深沟高畦。

做出来的畦宽1.2米、沟宽和深0.2-0.3米。

沟既要排灌自如,雨后地内也不能长时间积水。

技术总监尤爷爷看在孙女孝敬的,一百块零花钱的份上,又自带工具出工了。

等南北长拱形的畦面做好,选了一个大晴天的傍晚,祖孙三人才开始移栽番茄苗。

白绒绒的小苗,在营养杯里已经长到了15cm高了,苗杆还挺茁壮。

看着手中的番茄秧,尤语满脸的诚恳:“您看,株距多少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