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决论[1]
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2]。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害曰:锢智慧[3]。今夫生人之计虑智识,其开也必由粗以入精,由显以至奥,层累阶级,脚踏实地,而后能机虑通达[4],审辨是非。方其为学也,必无谬悠影响之谈,而后其应事也,始无颠倒支离之患[5]。何则?其所素习者然也。而八股之学大异是。垂髫童子,目未知菽粟之分,其入学也,必先课之以《学》、《庸》、《语》、《孟》,开宗明义,明德新民[6],讲之既不能通,诵之乃徒强记。如是数年之后,行将执简操觚,学为经义[7]。先生教之以擒挽之死法,弟子资之于剽窃以成章[8]。一文之成,自问不知何语。迨夫观风使至,群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9]。如是而博一衿矣,则其荣可以夸乡里;又如是而领乡荐矣,则其效可以觊民社[10]。至于成贡士,入词林[11],则其号愈荣,而自视也亦愈大。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笔登朝,公卿跬步[12]。以为通天地人之谓儒,经朝廷之宾兴,蒙皇上之亲策[13],是朝廷固命我为儒也。千万旅进,人皆铩羽,我独成龙[14],是冥冥中之鬼神,又许我为儒也。夫朝廷鬼神皆以我为儒,是吾真为儒。且真为通天地人之儒,从此天下事来,吾以半部《论语》治之足矣[15],又何疑哉!又何难哉!做秀才时无不能做之题,做宰相时自无不能做之事,此亦其所素习者然也。谬妄糊涂,其曷足怪[16]?
其二害曰:坏心术。揆皇始创为经义之意,其主于愚民与否,吾不敢知;而天下后世,所以乐被其愚者,岂不以圣经贤传,无语非祥,八股法行,将以忠信廉耻之说,渐摩天下[17],使之胥出一途,而风俗亦将因之以厚乎?而孰知今日之科举,其事效反于所期,有断非前人所及料者。今姑无论试场大弊,如关节顶替,倩枪联号,诸寡廉鲜耻之尤[18],有力之家,每每为之,而未尝稍以为愧也。请第试言其无弊者,则孔子有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9]故言止于所不知,固学者之大戒也。而今日八股之士,乃真无所不知。夫无所不知,非人之所能也。顾上既如是求之,下自当以是应之。应之奈何?剿说是已。夫取他人之文词,腆然自命为己出[20],此其人耻心所存,固已寡矣。苟缘是而侥幸,则他日掠美作伪之事,愈忍为之,而不自知其为可耻。然此犹其临场然耳,至其平日用功之顷,则人手一编,号曰揣摩风气[21]。即有一二聪颖子弟,明知时尚之日非[22],然去取所关,苟欲求售,势必俯就而后可。夫所贵于为士,与国家养士之深心,岂不以矫然自守,各具特立不诡随之风,而后他日登朝,乃有不苟得、不苟免之概耶[23]!乃今者,当其做秀才之日,务必使之习为剿窃诡随之事,致令羞恶是非之心,旦暮梏亡,所存濯濯;又何怪委贽通籍之后,以巧宦为宗风,以趋时为秘诀,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24],苟利一身而已矣,遑惜民生国计也哉!且其害不止此,每逢春秋两闱,其闱内外所张文告,使不习者观之,未有不欲股弁者[25]。逮亲见其实事,乃不徒大谬不然,抑且变本加厉;此奚翅当士子出身之日,先教以赫赫王言,实等诸济窍飘风[26],不关人事。又何怪他日者,身为官吏,刑在前而不栗,议在后而不惊。何则?凡此又皆所素习者然也。是故今日科举之事,其害不止于锢智慧,坏心术,其势且使国宪王章[27],渐同粪土,而知其害者果谁也哉?
其三害曰:滋游手[28]。扬子云有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29]故知语言、文字二事,系生人必具之能。人不知书,其去禽兽也,仅及半耳。中国以文字一门专属之士,而西国与东洋则所谓民之众,降而至于妇女走卒之伦,盖无不识字知书之人类。且四民并重,从未尝以士为独尊,独我华人始翘然以知书自异耳。至于西洋理财之家,且谓农工商贾皆能开天地自然之利,自养之外,有以养人,独士枵然开口待哺[30],是故士者,固民之蠹也。惟其蠹民,故其选士也必务精,而最忌广;广则无所事事,而为游手之民,其弊也为乱为贫为弱。而中国则后车十乘,从者百人,孟子已肇厉阶[31]。至于今日之士,则尚志不闻,素餐等诮[32]。十年之间,正恩累举,朝廷既无以相待,士子且无以自存,棫朴丛生[33],人文盛极。然若以孙伯符杀丹阳太守,坐无所知者例之,则与当涂公卿,皆不容于尧舜之世者也[34]。况夫益之以保举,加之以捐班,决痤溃痈,靡知所届[35]。中国一大豕也,群虱总总,处其奎蹄曲隈,必有一日焉,屠人操刀,具汤沐以相待[36],至是而始相吊焉,固已晚矣!悲夫!
夫数八比之三害[37],有一于此,则其国鲜不弱而亡,况夫兼之者耶!今论者将谓八比取士,固未尝诚负于国家,彼自明以来用之矣,其所致之贤哲巨公,指不胜屈,宋苏轼常论之矣[38]。果循名责实之道行,则八比亦何负于天下[39]?此说固也,然不知利禄之格既悬,则无论操何道以求人,皆有聪明才智之俦入其彀[40]。设国家以饭牛取士,亦将得宁戚、百里大夫;以牧豕取士,亦将得卜式、公孙丞相[41]。假当日见其得人,遂以此为科举之恒法,则诸公以为何如?夫科举之事,为国求才也,劝人为学也。求才、为学二者,皆必以有用为宗。而有用之效,征之富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不本格致,将无所往而不荒虚,所谓蒸砂千载,成饭无期者矣。彼苏氏之论,取快一时,盖方与温公、介甫立异抵巇,又何可视为笃论耶[42]!总之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43]。破坏人才,国随贫弱。此之不除,徒补苴罅漏,张皇幽渺[44],无益也,虽练军实,讲通商,亦无益也。何则?无人才,则之数事者,虽举亦废故也。舐糠及米[45],终致危亡而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比而大讲西学,则庶乎其有鸠耳[46]。东海可以回流,吾言必不可易也。
难者曰:夫八股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积将千年之弊,流失败坏,一旦外患凭陵[47],使国家一无可恃。欲战则忧速亡,忍耻求和则恐寖微寖灭。当是之时,其宜改弦更张,不待议矣。顾惟是处存亡危急之秋,待学问以图功,将何殊播谷饲蚕,俟获成献功[48],以救当境饥寒之患。道则是矣,于涂无乃迂乎?今先生论救亡而以西学格致为不可易。夫格致何必西学,固吾道《大学》之始基也,独其效若甚赊[49],其事若甚琐。朱晦翁补传一篇,大为后贤所聚讼[50]。同时陆氏兄弟,已有逐物破道之讥[51]。前明姚江王伯安,儒者之最有功业者也,格窗前一竿竹,七日病生[52]。其说谓格字当以孟子“格君心之非”,及今律“格杀勿论”诸格字为训,谓当格除外物,而后有以见良知之用,本体之明,此尤事功无待格致之明证;而先生谓富强以格致为先务,蒙窃惑之[53]。其说得详闻欤?
应之曰:不亦善乎,客问之也!夫中土学术政教,自南渡以降,所以愈无可言者,孰非此陆、王之学阶之厉乎[54]!以国朝圣祖之圣,为禹、文以后仅见之人君,亦不过挽之一时[55],旋复衰歇。盖学术末流之大患,在于徇高论而远事情,尚气矜而忘实祸[56]。夫八股之害,前论言之详矣。而推而论之,则中国宜屏弃弗图者,尚不止此。自有制科以来,士之舍干进梯荣,则不知焉所事学者[57],不足道矣。超俗之士,厌制艺则治古文词,恶试律则为古今体[58]。鄙折卷者,则争碑版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汉学考据之赤帜[59]。于是此追秦汉,彼尚八家[60];归、方、刘、姚、恽、魏、方、龚[61]。唐祖李、杜,宋祢苏、黄[62]。七子优孟,六家鼓吹[63]。魏碑晋帖,南北派分[64]。东汉刻石,北齐写经[65]。戴、阮、秦、王,直闯许、郑[66]。深衣几幅,明堂两个[67]。钟鼎校铭,珪琮著考[68]。秦权汉日,穰穰满家[69]。诸如此伦,不可殚述,然吾得一言以蔽之[70],曰:无用。非真无用也,凡此皆富强而后物阜民康[71],以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贫之切用也。其又高者曰:否否,此皆不足为学。学者学所以修己治人之方,以佐国家化民成俗而已。于是侈陈礼乐,广说性理[72]。周、程、张、朱,关、闽、濂、洛,学案几部,语录百篇,《学蔀通辨》,《晚年定论》[73]。关学刻苦,永嘉经制[74]。深宁、东发,继者顾、黄,《明夷待访》,《日知》著录[75]。褒衣大袖,尧行舜趋[76]。声颜,距人千里[77]。灶上驱虏,折箠笞羌,经营八表,牢笼天地[78]。夫如是,吾又得一言以蔽之,曰,无实。非果无实也,救死不赡,宏愿长赊[79],所托愈高,去实滋远,徒多伪道,何裨民生也哉!故由后而言,其高过于西学而无实;由前而言,其事繁于西学而无用,均之无救危亡而已矣。
客谓处存亡危急之秋,务亟图自救之术,此意是也。固知处今而谭,不独破坏人才之八股宜除,与凡宋学汉学,词章小道,皆宜且束高阁也[80]。即富强二言,且在所后,法当先求何道可以救亡。惟是申陆、王二氏之说,谓格致无益事功,抑事功不俟格致,则大不可[81]。夫陆王之学,质而言之,则直师心自用而已[82]。自以为不出户可以知天下,而天下事与其所谓知者,果相合否?不径庭否[83]?不复问也。自以为闭门造车,出而合辙,而门外之辙,与其所造之车,果相合否?不龃龉否[84]?又不察也。乡壁虚造,顺非而泽[85],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其甚也,如骊山博士说瓜,不问瓜之有无,议论先行蠭起,秦皇坑之,未为过也[86]。盖陆氏于孟子,独取良知不学、万物皆备之言,而忘言性求故、既竭目力之事,唯其自视太高,所以强物就我[87]。后世学者,乐其径易,便于惰窳敖慢之情,遂群然趋之,莫之自反[88]。其为祸也,始于学术,终于国家。故其于己也,则认地大民众为富强,而果富强否,未尝验也。其于人也,则神州而外皆夷狄,其果夷狄否,未尝考也。抵死虚[89],未或稍屈。然而天下事所不可逃者,实而已矣,非虚词饰说所得自欺,又非盛气高言所可持劫也[90]。迨及之而知,履之而艰[91],而天下之祸,固无救矣。胜代之所以亡,与今之所以弱者,不皆坐此也耶[92]!前车已复,后轸方遒,真可叹也[93]!若夫词章一道,本与经济殊科,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怳迷离,皆足移情遣意[94]。一及事功,则淫遁邪,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矣;苟且粉饰,出于其政者,害于其事矣[95]。而中土不幸,其学最尚词章,致学者习与性成,日增慆慢,又况以利禄声华为准的,苟务悦人,何须理实!于是慆慢之余,又加之以险躁,此与武侯学以成才之说,奚啻背道而驰[96]。仆前谓科举破坏人才,此又其一者矣。
然而西学格致,则其道与是适相反。一理之明,一法之立,必验之物物事事而皆然,而后定之为不易。其所验也贵多,故博大;其收效也必恒,故悠久;其究极也,必道通为一,左右逢原[97],故高明。方其治之也,成见必不可居,饰词必不可用,不敢丝毫主张,不得稍行武断,必勤必耐,必公必虚,而后有以造其至精之域,践其至实之途。迨夫施之民生日用之间,则据理行术,操必然之券,责未然之效,先天不违,如土委地而已矣[98]。且西士有言:凡学之事,不仅求知未知,求能不能已也。学测算者,不终身以窥天行也[99];学化学者,不随在而验物质也;讲植物者,不必耕桑;讲动物者,不必牧畜。其绝大妙用,在于有以练智虚而操心思,使习于沉者不至为浮,习于诚者不能为妄。是故一理来前,当机立剖,昭昭白黑,莫使听荧,凡夫恫疑虚猲,荒渺浮夸,举无所施其伎焉者,得此道也;此又《大学》所谓“知至而后意诚”矣[100]。且格致之事,以道眼观一切物[101],物物平等,本无大小久暂贵贱善恶之殊。庄生知之,故曰道在屎溺,每下愈况[102]。王氏窗前格竹,七日病生之事,若与西洋植物家言之,当不知几许轩渠,几人齿冷[103]。且何必西士,即如其言,则《豳诗》之所歌,《禹贡》之所载[104],何一不足令此子病生。而圣人创物成能之意,明民前用之机[105],皆将由此熄矣。率天下而祸实学者,岂非王氏之言欤?
且客过矣。西学格致,非迂途也,一言救亡,则将舍是而不可。今设有人于此,自其有生以来,未尝出户,但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106],而于门外之人情物理,一无所知。凡舟车之运转流行,道里之险易涩滑,岩墙之必压,坎陷之至凶,摘埴索涂,都忘趋避,甚且不知虎狼之可以食人,鸩毒之可以致死[107]。一旦为事势所逼,置此子于肩摩毂击之场,山巅水涯之际,所不残毁僵仆者,其与几何[108]?知此,则知中国,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欲求不亡之必无幸矣。盖欲救中国之亡,则虽尧、舜、周、孔生今,舍班孟坚所谓通知外国事者,其道莫由[109]。而欲通知外国事,则舍西学洋文不可,舍格致亦不可。盖非西学洋文,则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将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110],其无救于亡也审矣。且天下唯能者,可以傲人之不能;唯知者,可以傲人之不知,而中土士大夫,怙私恃气,乃转以不能不知傲人之能与知,彼乘骐骥,我独骑驴;彼驾飞舟,我偏结筏[111],意若谓彼以富强,吾有仁义。而回顾一国之内,则人怀穿窬之行,而不自知羞;民转沟壑之中[112],而不自知救。指其行事,诚皆不仁不义之尤,以此傲人,羞恶安在!一旦外患相乘,又茫然无以应付,狂悖违反,召败蕲亡,孟子曰:“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113]夫非今日之谓耶!
且客谓西学为迂涂,则所谓速化之术者,又安在耶?得毋非练军实之谓耶[114]?裕财赋之谓耶?制船炮、开矿产之谓耶?讲通商、务树畜之谓耶[115]?开民智、正人心之谓耶?而之数事者,一涉其流[116],则又非西学格致皆不可。今以层累阶级之不可紊也,其深且远者,吾不得与客详之矣。今姑即其最易明之练兵一端言之可乎?今夫中国,非无兵也,患在无将帅。中国将帅,皆奴才也,患在不学而无术。若夫爱士之仁,报国之勇,虽非自弃流品之外者之所能,然尚可望由于生质之美而得之[117]。至于阳开阴闭,变动鬼神,所谓为将之略者[118],则非有事于学焉必不可。即如行军,必先知地,知地必资图绘,图绘必审测量,如是,则所谓三角、几何、推步诸学[119],不从事焉不可矣。火器致人,十里而外为时一分,一机炮可发数百弹,此断非徒袒奋呼,迎头痛击者,所能决死而幸胜也[120]。于是则必讲台垒濠堑之事,其中相地设险,遮扼钩连,又必非不知地、不知商功者所得与也[121]。且为将不知天时之大律,则暑寒风雨,将皆足以破军;未闻遵生之要言[122],则疾疫伤亡,将皆足以损众:二者皆与扎营驻地,息息相关者也。乃至不知曲线力学之理,则无以尽炮准来复之用;不知化学涨率之理,则无由审火棉火药之宜;不讲载力、重学,又乌识桥梁营造?不讲光、电、气、水,又何能为伏桩旱雷与通语探敌诸事也哉[123]?抑更有进者,西洋凡为将帅之人,必通知敌国之语言文字,苟非如此,任必不胜。此若与吾党言之,愈将发狂不信者矣。若夫中国统领伎俩[124],吾亦知之。不知道里而迷惑,则传问驿站之马夫;欲探敌人之去来,则暂雇本地之无赖。尤可笑者,前某军至大同,无船可渡,争传州县办差;近某军扎新河,海啸忽来[125],淹死兵丁数百。是于行军相地,全所不知。夫用如是之将领,使之率兵向敌,吾国不亡,亦云幸矣!尚何必以和为辱也哉?且夫兵之强弱,顾实事何如耳,又何必如某总兵所称,铜头铁额如蚩尤,驱使虎豹如巨无霸[126]。中国史传之不足信久矣,演义流布,尤为惑世诬民。中国武夫识字,所恃为韬略者,不逾此种,无怪今日营中,多延奇门遁甲之家[127],冀实事不能,或迎此道制胜。中国人民智慧,蒙蔽弇陋[128],至于此极,虽圣人生今,殆亦无能为力也。哀哉!
议者又谓:自海上军兴以来二十馀年,师法西人,不遗余力者,号以北洋为最[129],而临事乃无所表见如此,然则曷贵师资?此又耳食之徒[130],不考实事之过也。自明眼人观之,则北洋实无一事焉师行西法。其详不可得言,姑举一端为喻。曩者法越之事,北洋延募德酋数十人,洎条约既成,无所用之[131],乃分遣各营,以为教习。彼见吾军事多不可者,时请更张[132]。各统领恶其害己也,群然噪而逐之。上游筹所以慰安此数十人者,于是乎有武备学堂之设[133]。既设之后,虽学生年有出入,尚未闻培成何才,更不闻如何器使,此则北洋练兵练将,不用西法之明征[134]。夫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此行百里者所以半九十里也[135]。呜呼,其亦可悲也已!然此不具论。论者见今日练兵,非实由西学之必不可耳。至于阜民富国之图,则中国之治财赋者,因于西洋最要之理财一学,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136],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其士大夫亦因于此理不明,故出死力与铁路机器为难[137],自遏利源,如今日京师李福明一案,尤足令人流涕太息者也!不知是二事者,乃中土真不容缓之图,富强所基,何言有损?果其有损,则东西二洋,其贫弱而亡,固已久矣。《淮南子》曰:“栉者堕发而栉不止者,为堕者少而利者多也。”[138]彼唯有见于近而无见于远;有察于寡而无察于多,肉食者鄙[139],端推此辈。中国地大民众,谁曰不然,然地大在外国乃所以强,在中国正所以弱;民众在外国乃所以富,在中国正所以贫。救之之道,非造铁道、用机器不为功;而造铁道、用机器,又非明西学格致必不可。是则一言富国阜民,则前后始终之间,必皆有事于西学,然则其事又曷可须臾缓哉!
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一事焉[140],不资于学。斯宾塞《劝学篇》尝言之矣。继今以往,将皆视物理之明珠,为人事之废兴。各国皆知此理,故民不读书,罪其父母。日本年来立格致学校数千,所以教其民,而中国忍此终古[141],二十年以往,民之智愚,益复相悬,以与逐利争存,必无幸矣。《记》曰[142]:“学然后知不足。”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夫中国以学为明善复初,而西人以学为修身事帝,意本同也[143]。唯西人谓修身事帝,必以安生利用为基,故凡遇中土旱干水溢,饥馑流亡,在吾人以为天灾流行,何关人事,而自彼而论,则事事皆我人谋之不臧,甚且谓吾罪之当伐,而吾民之可吊,而我尚傲然弗屑也[144],可不谓大哀也哉!嗟嗟!处今日而言救亡,非圣祖复生,莫能克矣。圣祖当本朝全盛之日,贤将相比肩于朝,则垂拱无为,收视穆清[145],宜莫圣祖若矣!而乃勤苦有用之学,究察外国之事,亘古莫如[146]。其所学之拉体诺,即今之辣丁文,西学文字之祖也。至如天算、兵法、医药、种植诸学,无不讲,亦蔑不精。庙谟所垂,群下莫出其右,南斋侍从之班,以洋人而被侍郎卿衔者,不知凡几,凡此皆以备圣人顾问者也[147]。夫如是,则圣者日圣,其于奠隆基致太平也何难。不独制艺八股之无用,圣祖早已知之,即如从祀文庙一端,汉人所视为绝大政本者,圣祖且以为无关治体,故不许满人得鼎甲,亦不许满人从祀孔子庙廷[148],其用意可谓远矣。而其所以不废犹行者,知汉人民智之卑,革之不易,特聊顺其欲而已。然则圣祖之精神默运,直至二百年而遥[149]。而有道曾孙,处今日世变方殷,不追祖宗之活精神,而守祖宗之死法制——不知不法祖宗,正所以深法祖宗——致文具空存,邦基陧杌,甚或庙社以屋[150],种类以亡,孝子慈孙,岂愿见此!曩己丑、庚寅之间,祈年殿与太和门数月连毁[151]。一所以事天,一所以临民,王者之大事也,灾异至此,可为寒心,然安知非祖宗在天灵爽,默示深痌也哉[152]!总之,驱夷之论,既为天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彼日本非不深恶西洋也,而于西学则痛心疾首,卧薪尝胆求之[153],知非此不独无以制人,且将无以存国也。而中国以恶其人,遂以并废其学,都不问利害是非。此何殊见仇人操刀,遂戒家人勿持寸铁,见仇人积粟,遂禁子弟不复力田。呜呼,其傎甚矣[154]!虽然,吾与客皆过矣。运会所趋,岂斯人所能为力。天下大势,既已日趋混同;中国民生,既已日形狭隘,而此日之人心世道,真成否极之秋,则穷变通久之图,天已谆谆然命之矣[155]。继自今,中法之必变,变之而必强,昭昭更无疑义,此可知者也。至变于谁氏之手,强为何种之邦,或成五裂四分,抑或业归一姓,此不可知者也。吾与客茫茫大海,飘飘两萍,委心任运可耳,又何必容心于鼠肝虫臂,而为不祥之金也哉[156]!客言下大悟,奋袖低昂而去。
《救亡决论》是把《原强》中谈到“开民智”这一部分再加发挥。当时的维新运动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民主,二是学术上学习西学。这篇是专谈后一方面。要提倡西学一定要废科举,所以从抨击八股入手。八股是当时全国士子所奔赴的利禄之途,不废去,那么提倡西学就成为空话。本文着重指出一定要废除八股的理由,即害在天下无人才,即害在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当时全国士子,以八股为入仕的敲门砖,门敲开了,八股也就抛弃了,并不把它看做真正的学问。当时的所谓学问,有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因此,光讲废除八股而不排击义理、考据、辞章,对提倡西学还有妨碍,所以严复接下去就针对这三者进行排击。他认为考据、辞章是无用,义理是无实,都无救于危亡。像这样,在救亡的前提下,对于当时国内的所谓学问加以全盘否定,竭力提倡西学,认为不论在哪一方面都非学习西学不行。这种主张近乎全盘西化说,对于当时国内士子,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确实是提倡西学的有力的号召。因为当时的国内士子,还沉溺在科举八股里,能够跳出科举八股的圈子的,又钻进汉学的训诂考据、宋学的义理或者古文辞中去,对他们大喝一声,指出这些都是无用无实,激发他们的爱国心,使他们从事西学,起来挽救祖国的危亡,这在当时是确有它的积极作用的。
[1] 决论:言决定的、确切不移的论断。本文写作时期,参见《论世变之亟》注〔1〕。
[2] 八股:见《原强》注〔147〕。
[3] 锢(ɡù故):禁锢,束缚。
[4] 机虑通达:思想开展,不受阻碍。机虑,机智思虑,这里指思想。
[5] 谬悠:荒远模糊,不确切。支离:破碎,不完整。
[6] 髫(tiáo条):小儿垂发。未知菽(shū叔)粟之分:《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后因称愚蠢无知为不辨菽麦。菽,豆。《学》、《庸》、《语》、《孟》:《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开宗明义:《孝经》首章名,是指一开头就说明全书的宗旨义理。明德新民:《大学》开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程子曰:“亲,当作新。”
[7] 执简操觚:犹言伸纸执笔。简,竹简;觚,方的木块,古代用来写字。经义:指八股文,内容在说明经书的意义。
[8] 擒挽:八股文的写法,有擒挽、截搭、钓渡等。为八股中的虚比这股是凭空立论,到中比这股又归结到题旨上,即擒住题目。八股文有截取不同的句子做题目的,那么做八股文时,就要把截取的话设法凑搭起来。有时钓取题旨,有时设法过渡。这些是写八股文的死法子。剽窃:袭取偷窃。
[9] 观风使:清朝的提督学政,管一省教育的官。兔册:《兔园册》,唐朝人编,五代时用为教授学童的书,内容浅陋,为学者所不屑道的。这里借来指学习八股文的教本。功令:官府对考试的各种规定。求售:希求把自己学的本领出售。学的是八股文,卖给皇家,即希求考中。谬种流传:谬误的种子流传下去,指八股文的作者一代代传下去。《宋史·选举志》:“何澹奏言:‘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谬种流传。’”羌:发语词。
[10] 博一衿:博得一领青衿,成为府州县学生员,即考中秀才。领乡荐:即考中举人。乡荐,本由州县地方官荐举,后指秀才到省城去考试,三年一考,考中的为举人。觊民社:觊觎人民和国家的事。民社,人民和社稷。社稷,土地神和谷神,古代用来代表国家。
[11] 成贡士:即指成进士。贡士,本指地方政府推荐给中央的人才,这里指举人到京里礼部去参加会试,考中后再经殿试称进士。词林:翰林院。进士可以入翰林院做官。
[12] 宰百里:主管百里以内的区域。百里,指一县的区域,这里即指做县官。主曹司:做各司的司长。曹司,各部下面的官署。珥(ěr耳)笔:古代史官把笔插在冠侧叫珥笔。跬(kuǐ傀)步:半步,言跟公卿的距离极近,升高半步就可成为公卿。
[13] 通天地人之谓儒:从汉儒的讲“天人之际”来。汉儒认为自然界的现象和人事相关,如天上的彗星出现,地上发生震动,就是上天在告诫人君,这就是儒家说的通天地人。宾兴:以宾客礼款待,加以推荐,见《周礼·地官·大司徒》。这里指乡荐、贡士。亲策:皇帝亲自策试,指殿试。
[14] 旅进:俱进。铩(shā杀)羽:羽毛零落,比喻没有考中。成龙:相传鲤鱼跳过龙门化成龙,喻考中。
[15] 半部《论语》:《鹤林玉露》地集卷一载宋朝宰相赵普对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16] 曷(hé何):何。
[17] 揆皇始创为经义:揣度首先创行用经义取士。主于愚民与否:他的用意是否在愚民。八股法行:按八股文的程式是明初确定的,但这种程式是从唐宋的制义演变来的,所以把八股和唐宋制义连起来说。渐摩:感染,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
[18] 关节:跟考官私下联系,称通关节,如在考卷中用某字做暗号,考官看到这暗号就录取(当时的考卷是弥封的)。顶替:冒名顶替,请人代考。倩枪:请同考的人代做。联号:考试时买通编号的人,把自己和帮手的号子编成联号,好请人帮忙。
[19] 第:但。“知之为知之”三句:见《论语·为政》。
[20] 腆(tiǎn忝)然:状厚颜无耻。
[21] 揣摩:揣度猜摩、模仿。学八股的,拿考中的试卷来模仿。
[22] 时尚:当时所崇尚,一时的爱好风气。
[23] 矫然:状守正不屈。诡随:明知是恶的还跟着做。《诗·民劳》:“无纵诡随。”不苟得、不苟免:《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即不贪财,不贪生怕死。
[24] 梏亡:经搅乱而亡失。梏,通捁,同搅。《孟子·告子上》:“则其昼旦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濯濯:山没有草木。《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斧斤伐之……是以若彼濯濯也。”这里比作羞恶是非之心给搞掉了。委贽:付给礼物,指臣仕君,即做官。贽,臣见君的礼物。通籍:把名籍通达到朝廷,即在朝做官。巧宦:做官善于钻营。宗风:成为宗仰的风气。宗,朝宗,趋向。否塞:《易》否卦讲上下阻塞,言闭塞。一丘之貉(hé河):语见《汉书·杨恽传》,貉,兽名,似狐,所以称彼此相似没什么差别的叫一丘之貉,有贬义。
[25] 春秋两闱:科举时代,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在二月里举行会试,考进士,称春试,亦称春闱。在八月里举行乡试,考举人,称秋试,亦称秋闱。闱,门,旧称考场为棘闱,因为考进封门,墙上插棘,故称。闱内:考场内。股弁:两腿发抖。《汉书·严延年传》:“吏皆股弁。”弁,借作拚。拚,拍手,拍时两手振动。股弁,极言两股抖动得利害。
[26] 变本加厉:语见萧统《文选序》,改变根本不算,还要加甚,即不光违反文告,并且大大作弊。奚翅:何但,岂只。赫赫:状声威显赫。王言:朝廷的命令。济窍飘风:犹言没有这回事。《庄子·齐物论》:“飘风(旋风)则大和(发出大的相和声),厉风(烈风)济(止)则众窍为虚(各众窍穴都寂静无声)。”指朝廷命令像风停声寂不起作用。
[27] 国宪王章:国家的法制、王家的典章。
[28] 滋游手:增加游荡不做事的人。
[29] 扬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成都人,是汉朝的学者。他的话见《法言·问神》。心声:犹言语言是思想的声音。心画:犹言文字是思想的符号。
[30] 枵(xiāo肖)然:状空虚。
[31] 孟子已肇厉阶:语见《孟子·滕文公下》:“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辗转受供养)于诸侯,不以泰(侈)乎?’”后车,跟在后面的车。乘,四匹马拉一辆车为一乘。
[32] 尚志:《孟子·尽心上》:“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做什么)?’孟子曰:‘尚志(高尚他的志气)。’”素餐:吃饭不做事。《诗·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33] 正恩:正科恩科。科举时代按照规定年限举行的考试称正科,在规定年限以外,特恩开科取士的称恩科。累举:举行了好几次。棫(yù玉)朴:《诗·大雅》篇名。棫,木名,可以作器材。朴,丛生。棫朴丛生,喻人才众多。这里指八股出身的人很多。
[34] 孙伯符:三国时孙策,字伯符。杀丹阳太守事,《三国志》中未见。按《三国志》本传引《吴录》,称吴郡高岱得众心,“策闻其善《左传》,乃自玩读,欲与论讲。或谓之(策)曰:‘高岱以将军但英武而已,无文学之才。若与论传(《左传》),而或云不知者,则某言符矣。’又谓岱曰:‘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岱以为然。及与论传(《左传》),或答不知。策果怒,以为轻己,乃囚之。……策恶其收众心,遂杀之。”坐:犯罪。当涂:当路,当权,执政。尧舜之世:盛世,治世。
[35] 保举:长官推荐。捐班:出钱买官。决痤(cuó挫二声)溃痈(yōnɡ拥):挑去疮疖。痤,小疖。痈,大疮疖。《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指用下作手段来谋取官职。靡知所届:不知所极,不知道极限在哪儿。届,极。指当时官场,从八股出身到保举、捐班,越来越下作,不知道要糟到怎样才止。
[36] 总总:状多。奎:两髀(股外)间。曲隈:隐蔽处。操刀:持刀屠宰。具汤沐:为了烹煮。相吊:虱子互相哀吊,为了要被煮死。说本《庄子·徐无鬼》。
[37] 八比:即八股,因为每股用排比句法,所以又称八比。
[38] 宋苏轼常论之矣:宋朝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科举,兴学校,说:“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见《宋史·苏轼传》。苏轼认为宋初的科举制度虽然疏阔,反而多得人才,所以不必改变科举制度。
[39] 循名责实:遵照名义,责求实效。全句意谓:如果循名责实,那么八股出身的人也会把事办好,不会对不起天下人。
[40] 入彀:受牢笼。彀,箭的射程。《唐摭言·述进士上篇》:“文皇帝(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41] 宁戚:春秋时卫国人。在齐国喂牛。齐桓公出来,他扣牛角唱歌。桓公听了,就请他去做上卿。见《史记·齐太公世家》。百里傒:春秋时虞国人。他到东周去,王子颓爱好牛,他便以会养牛去向王子颓谋事。后来辅佐秦缪公,执国政。见《史记·秦本纪》。卜式:汉朝河南人,因牧羊致富。汉武帝令他在上林苑中牧羊,官做到御史大夫。公孙弘,汉朝薛人。家贫,在海边牧豕。以学《春秋》著名,官做到丞相。见《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
[42] 温公:宋朝司马光,死后赠太师温国公。他对于科举的主张,见《议学校贡举状》,反对当时的考试:“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明经专于诵书,不识义理。”认为辞章、记诵不能见真学问。主张进士考经义、子史、时务,明经考大义、时务。介甫:王安石,字介甫。他主张由学校来培养人才,用经义、策论来考试,改变考诗赋和记诵。苏轼认为原来的考试制度不必改变,跟司马光、王安石立论不同。抵巇(xī西):攻击。笃论:确论,定论。
[43] 事畜:仰事俯畜。《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44] 补苴罅(xià下)漏:即补罅苴漏,补空罅,塞漏洞。罅,裂缝。补苴,见《论世变之亟》注〔17〕。张皇:夸大。幽眇:精微。这两句见韩愈《进学解》。
[45] 舐糠及米:《史记·吴王濞列传》:“里语有之,舐糠及米。”索隐:“言舐糠尽则至米,谓削土尽则至灭国也。”
[46] 鸠:安定。《国语·晋语》:“可以鉴而鸠赵宗乎?”
[47] 凭陵:侵陵,侵略压迫。
[48] 献功:进献劳绩。功,劳绩,犹言劳动果实。
[49] 《大学》之始基:《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说,最基础的功夫在格物致知。赊:迂缓。按上文说的格致,指物理、化学、博物等说的,跟《大学》的格物致知指品德修养的不同。
[50] 朱晦翁:宋朝朱熹,字元晦,故尊称为晦翁,婺源人。补传:朱熹作《大学章句》,认为《大学》中讲明“格物致知”的那些话,亡失了,所以替它补上。补上释经的文字,称“补传”。他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补传遭到后来许多人反对 ,明朝的王守仁就很反对补传。聚讼:众说纷争,没有一定。
[51] 陆氏兄弟:陆九龄,字子寿;陆九渊,字子静,宋金溪人。他们主张尊德性,即从提高品德入手,向内心用功夫;朱熹主张道问学,即从研究事事物物入手,从外物上用功夫。陆氏兄弟和朱熹在鹅湖相会,九龄作诗有“留情传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转陆沉”句,讽刺朱熹留心对经典的注释,用思非常精微,可是反而把内心的修养抛荒了。榛塞,荆榛阻塞大道。陆沉,大道沉沦。九渊作诗说“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说明自己从内心修养入手,容易简单而收效大,讥讽朱熹用心注经是支离破碎,浮沉岁月不能认识大道。这就是陆氏兄弟讥讽朱熹的“逐物破道”,即追逐外物,破坏了德性的修养。见《宋元学案·象山学案》。
[52] 王伯安:王守仁,字伯安,明馀姚人。他曾平明朝宗室宸濠的叛乱,所以称他“有功业”。他在二十一岁时,相信朱熹说的“即物而穷其理”,“一草一木,皆含至理”,于是就窗前竹子上去求理,深思不得,因此发病。见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
[53] “其说”句:王守仁的话见《传习录》。王守仁用《孟子·离娄上》里“格君心之非”,及明朝法律上说的“格杀勿论”的格字来解释“格物”的“格”字。格君心之非,改正君心中的邪念。格杀,击杀。王守仁认为格物就是改正邪念,就像格杀那样彻底消灭邪念。格除外物:指除去私欲。王守仁认为私欲除去了,就能显出本心的光明来。事功无待格致:指王守仁是有事功的,但他反对即物穷理说。蒙:愚昧无知,是自称谦词。
[54] 南渡:宋朝南渡,指南宋。陆、王之学阶之厉:陆九渊是南宋人,王守仁是明朝人,继承陆九渊的学说再加发扬光大。
[55] 圣祖:名玄烨,年号康熙。挽之一时:指在一时候把轻视自然科学的风气挽转来。
[56] 徇高论:言只顾唱高调而不顾别的。徇,以身从物。远事情:犹言脱离实际。尚气矜:崇尚虚骄之气。
[57] 干进梯荣:向上爬,争取名位利禄。焉:安,何。
[58] 制艺:八股文。古文词:指古代散文、骈文、韵文。试律:科举考试的试帖诗,见《原强》注〔153〕。古今体:古体诗和律诗。
[59] 折卷:科举考试时用的考卷是折叠式的,像大的折子,称折卷。又写在折卷上的字体也称折卷,那种字体要求工整,不许写简字。这里指折卷的字体。碑版:指碑帖,把石上的字拓下来供临摹用的。篆隶:篆字隶字。争碑版篆隶之上游,指学习六朝和唐代的书法,上溯到汉的隶书,秦的篆字。讲章:指清代一些讲四书五经的微言大义的“讲义”、“备旨”之类,这些东西是专为学习八股文而搞的。汉学考据:指汉以来讲究文字训诂、名物制度的学问。赤帜:汉朝韩信的部队用红旗。《史记·淮阴侯列传》讲韩信打破赵国兵,“拔赵帜,立汉赤帜”,这里即指标举汉学。
[60] 秦汉:指学习秦汉时代的古文词,如秦朝的李斯,汉朝的司马相如、司马迁等的古文辞赋。八家: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61] 归:明朝的归有光。方、刘、姚:清朝的方苞、刘大櫆、姚鼐。恽、魏、方、龚:清朝的恽敬、魏源、方东树、龚自珍。
[62] 祖祢:犹言宗奉,宗仰,言学唐诗的宗仰李白、杜甫,学宋诗的宗仰苏轼、黄庭坚。祖,祖庙。祢,亲庙。
[63] 七子:明朝弘治到万历间的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徐祯卿、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前七子。明朝嘉靖时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称后七子。优孟:春秋楚庄王时人,曾扮演楚相孙叔敖,极像。见《史记·滑稽列传》。这里指明朝七子像优孟那样模仿古人,没有创造性。六家鼓吹:《唐诗鼓吹》,金朝元好问编选,元朝郝天挺注,明朝廖文炳补正,清朝钱朝鼎、王俊臣注,王清臣、陆贻典笺。六家鼓吹似即指此六家注释。
[64] 魏碑:北魏的刻石,字体是楷书,属北派。这里指从碑上拓下来的拓本。晋帖:晋朝的帖,多行书,属南派。帖是摹刻在石或木上的字,这里指帖的拓本。
[65] 刻石:指东汉武梁祠石刻,在山东嘉祥县武宅山汉武氏墓前,有石室,四壁刻画像,字体笔画遒劲。写经:指北朝时北齐人抄写的佛经,是当时人用来求福的。这里指写经的书法。
[66] 戴、阮、秦、王:戴,戴震,清安徽休宁人,著有《尔雅文字考》等;阮,阮元,清江苏仪征人,主编《经籍诂》;秦,秦蕙田,清江苏无锡人,著有《五礼通考》;王,王念孙,清江苏高邮人,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等书。许、郑:许,许慎,后汉召陵人,著有《说文解字》;郑,郑玄,后汉高密人,他替经书作注。许慎研究文字学,郑玄研究训诂学,戴、阮、秦、王一直闯进许、郑之室,指他们对文字训诂有专门研究说。
[67] 深衣:古代制服,一种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长袍。考据家考出它的下裳部分分若干幅等等。明堂:古代宣明政教的礼堂。一说明堂有三室,中一室为太庙,两侧谓之左右个。“两个”即指左右个。
[68] 钟鼎校铭:古人在钟鼎上铸有铭文,这里指校正钟鼎上的铭文,即研究钟鼎文。钟,乐器。鼎,烹煮用器。珪:上下圆方的长方形玉器。琮:八角形而中有孔的玉器。
[69] 秦权:秦朝的秤锤。汉日:当即汉栻(shì式),栻是古人用来占卜时日吉凶用的,木制,犹旧时命相家用的星盘。穰穰:丰盛,言古器物很丰富。
[70] 此伦:此类。殚:尽。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它。蔽,概括。《论语·为政》:“(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1] 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康乐。
[72] 侈陈:夸大地陈说。性理:宋朝学者讲论的人性天理。
[73] 周、程、张、朱,关、闽、濂、洛:指宋朝的理学家四派:濂溪(湖南道县)周敦颐,洛阳(在河南)程颢、程颐,关中(陕西)张载,闽中(福建)朱熹。学案:叙述各派源流和学术思想的书,如《宋元学案》。语录:各家讲学的话的记录。《学蔀(pǒu剖三声)通辨》:书名,明陈建大著,以陆九渊、王守仁和佛教为学问中的三蔀,是反对陆、王、佛教的书。蔀,障蔽光明的东西。《晚年定论》:王守仁著的《朱子晚年定论》,说朱熹到晚年已经改变了他的致知格物说。
[74] 关学:指关中张载这一派,做学问切实,刻苦用功。永嘉:宋叶适,永嘉人。经制:指叶适讲究经世制用的规划。
[75] 深宁:宋王应麟,字伯厚,庆元人,著作有《深宁集》。东发:黄震,字东发,慈溪人,著作有《古今纪要》、《黄氏日钞》。顾:顾炎武,字宁人,昆山人,著有《日知录》等书。他是清初的考证学者,继承王应麟的考证学再加光大。黄:黄宗羲,字太冲,馀姚人,著有《明夷待访录》等书。他对经学和史学都有极深研究,是继承黄震的学派再加光大。
[76] 褒衣:宽大的衣,古代儒家所穿的。尧行舜趋:儒家主张效法尧舜,行和趋犹言行动,这里指书生的行动。《孟子·告子下》:“子(你)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77] (yí移):自以为了不起,不愿听人意见的样子。《孟子·告子下》:“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78] 灶上驱虏:言驱走敌人像打扫灶上那样容易。《史记·李斯列传》:“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犹)灶上骚(扫)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言秦并天下像打扫灶上的不净那样容易。折箠(chuí垂)笞(chī吃)羌:《后汉书·邓禹传》:“帝乃征禹还,敕曰:‘赤眉无谷,自当东来,我折箠笞之,非诸将忧也。’”箠,杖。笞,击。折箠笞之,极言很容易打败赤眉。牢笼:犹笼盖。这四句形容士子的说大话。
[79] “救死”两句:挽救死亡都嫌力量不够,儒家所讲的大志愿长期赊欠,无法实现。
[80] 宋学:即上文说的周、程、张、朱各家。词章小道:指文学是雕虫小技。《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这是轻视文学的说法。束高阁:韩愈《寄卢仝》:“《春秋》三传束高阁。”把书卷捆起来放在高阁上,指搁置不用。
[81] 格致无益事功:按陆、王的格致指内心修养,朱熹的格致指读经书,严复的格致指自然科学,三者本不相同。
[82] 质而言之:质直地说,老实说。则直师心自用:那不过自以为是。直,仅,不过。师心自用,以自己的意见为正确,任情用事,不虚心。
[83] 径庭:路和庭院中间有距离,表示有距离。径,路。《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
[84] 辙:车轮在泥地上碾成的迹。龃龉(jǔ yǔ举雨):不合。
[85] 乡壁虚造:凭空杜造。乡,同向。汉朝鲁恭王在孔家壁里得到古文书,有些人不相信,说是对着墙壁凭空捏造的,见《说文解字序》。顺非而泽:遵循错误加以文饰,见《礼记·王制》。
[86] 博士说瓜:《汉书·儒林传》注,颜师古引卫宏说:“秦既焚书,患苦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坑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人不同。乃命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辩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骊(lí离)山:在陕西省临潼县东南。这里指的即秦始皇坑儒事。
[87] “良知不学”句:《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又:“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又《离娄下》:“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言根据已经看到的迹象来看性的善恶。又《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规是画圆的,矩是画方的,准是求平的,绳是求直的。这是说孟子的话有两方面:一方面讲求之内心,如良知、良能,万物皆备于我(心);一方面讲向外求,如求故,是求人性善恶表现在外的迹象,如竭目力,用规矩准绳。陆九渊只取他的前一面,抛弃他的后一面。强物就我:像陆九渊说的“‘六经’皆我注脚”,就是勉强“六经”来服从我的想法。
[88] 径易:简易直捷,因为不须向外研求,只要求自己的心就够,所以简易直捷。惰窳(yǔ雨):懒惰懈怠,因为不须刻苦研究,所以便于偷懒。敖慢:因为认一切道理都在我的心内,所以骄傲。莫之自反:没有自己回来的,指回到切切实实向外研究的路上来。
[89] 抵死:到死。虚(jiāo骄):空虚无实而骄傲。
[90] 持劫:胁制,用气势盛和唱高调来胁制人家。
[91] 履之而艰:实行起来碰到困难。
[92] 胜代:前代,见《论世变之亟》注〔30〕。坐此:因此。
[93] 后轸(zhěn枕):后车。方遒:正逼近。遒,逼近。这里说前车已覆,后车却还在跟上去,所以可叹。
[94] 词章:指文学作品中的诗文等。经济:经世济民。放达:指文学的夸张虚构说。蜃楼海市:海上由于上下层空气的疏密不同,经过光线的折射,把陆地上的景物映到海的上空来。古人认为是蜃吐气所变,所以称蜃楼海市。蜃(shèn慎),大蛤。这里指作品中的虚构景象。
[95] 淫遁(bì必)邪:《孟子·公孙丑上》:“何谓知言?曰:辞(偏蔽的话)知其所蔽,淫辞(放荡的话)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这是说,用文学的虚夸来办事功,就会害事。
[96] 慆(tāo涛)慢:荒疏懈怠。声华:声名荣誉。准的:鹄的,目的。险躁:行险侥幸的急躁心理。武侯:诸葛亮,封武乡侯。他在《诫子书》里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奚啻:何止。
[97] 究极:推究到极点。道通为一:各种理论是相通的,成为一个最高理论。左右逢原(源):左面右面都碰到源泉,言这个最高理论到处适用。
[98] “操必然”两句:拿着一定实现的契据,要求未来的效果。先天不违:见《论世变之亟》注〔4〕。如土委地:像泥在土地上那样相合,见《庄子·养生主》。
[99] 测算:测量星象,指天文学。窥天行:探望天体运行自然变化。
[100] 听荧:疑惑。《庄子·齐物论》:“是黄帝之所听荧也。”恫猲:即恫喝,虚声恐吓。伎:伎俩。知至而后意诚:《礼记·大学》中的话,言知识达到极至,即认识到极明确,才不会被虚声恐吓所迷惑,立意才真诚。
[101] 道眼:发现自然规律的眼光。
[102] 道在屎溺:《庄子·知北游》载:东郭子问庄子道:“道在什么地方?”庄子说:“没有地方不在。”东郭子希望他确指在什么地方。庄子说:“在蝼蚁。”问:“为什么这样卑下呢?”答:“在稊稗(草名)。”问:“为什么越卑下呢?”答:“在瓦甓。”问:“为什么更糟呢?”答:“在屎溺(大小便)。”这段话说明什么地方都有道。每下愈况:况,比方,如庄子所举比方,越比越下贱,越见得比方的确切。
[103] 轩渠:笑。《后汉书·蓟子训传》:“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犹言轩然笑悦。轩,高,言两手高举。因轩渠跟笑悦连用,后人便以轩渠指笑。齿冷:指嘲笑,因笑时露齿,故称齿冷。
[104] 豳(bīn宾)诗:指《诗·豳风·七月》,讲农业生产。豳,古国名,在今陕西省彬县。《禹贡》:《尚书》中的一篇,讲各地山川物产。
[105] 创物成能,明民前用:《易·系辞传》:“圣人成能。”“是兴神物(占卜),以前民用。”这里是说创造器物来完成各种功能,教民在事前预知各种变化的作用,是指一切发明创造。
[106]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一说:三皇的书叫《三坟》,五帝的书叫《五典》,八卦的书叫《八索》,九州的书叫《九丘》。按,后来流传的《三坟》是伪书。《五典》是不是包括《尚书》中的《尧典》,《八索》是不是《易》,《九丘》是不是《尚书》中的《禹贡》,都无从知道,所以杜预只说“古书名”。这里用来泛指古书。
[107] 险易涩滑:危险或平坦,滑或不滑,指道路有难走有容易走。岩墙:高而危险的墙。《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坎陷:当作坎窞,《易·坎》:“入于坎窞。”指地洞的底,跌到地洞的底里是最凶险的。摘埴(zhí直)索涂:当作擿埴索涂,见《法言·修身》,言盲人用杖敲在地上找路。埴,土地。鸩(zhèn振):毒鸟,它身上的毒素可以杀人。
[108] 肩摩毂(ɡǔ古)击:肩和肩相摩擦,车和车相碰,言极拥挤。毂,车轮中贯轴处,比较突出,来往车辆拥挤时容易相碰。其与几何:言有多少,即不残毁僵仆的极少。与,助词,无义。
[109] 尧、舜、周、孔:唐尧、虞舜,儒家所称为圣王;周公旦、孔丘,儒家所称为圣人。班孟坚:班固,字孟坚,后汉安陵人。他著的《汉书》,在《张骞传》里讲到当时出使西域的人争言外国事。
[110] 眢(yuān渊)井瞽人:枯井盲子,言盲子碰到枯井,有掉下去的危险。
[111] 怙私恃气:凭仗着私心和骄气。骐骥:千里马。飞舟:轮船。飞,极言轮船行驶如飞。筏:竹排或木排。
[112] 穿窬(yú于):掘壁洞,本指小偷行窃,这里比喻行私舞弊。转沟壑:辗转饿死在沟壑里。
[113] 悖(bèi备):逆乱背埋。召败蕲(qí齐)亡:招致失败,祈求灭亡。孟子说见《孟子·离娄上》。
[114] 练军实:指整顿军备,包括练兵、充实武器粮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蒐军实。”检阅军备。
[115] 务树畜:专心从事树艺畜牧。树,种植,指农业、林业说。
[116] 之数事:此数事。之,此,这。一涉其流:一牵涉到它的范围。
[117] 流品:古代官员的品级,从魏以后分为九品,职位在九品以外的,称未入流。流品之外,这里指未入流的武官,为人轻视,所以称自弃。生质之美:天性的诚朴善良。
[118] 阳开阴闭:表面上放开,暗地里关闭,指用兵忽散开忽结集,忽虚忽实。变动鬼神:言变化不测。为将之略:作将帅的战略。
[119] 知地:懂得地理。推步:日月星辰的运转像人的行步,推求这种运转为推步,即研究天文历算。
[120] 致人:致人死命,杀人。一机炮可发数百弹:一门机关炮可以连续发射数百发炮弹。徒:徒手。袒(tǎn坦):解开一只袖子裸露一臂,古代用来表愤怒,如《史记·刺客列传》写樊於期在极度愤怒时就偏袒扼腕。决死:决死战,拼命。
[121] 台垒:筑炮台堡垒。相地设险:视察地形,在险要处设防。遮扼钩连:指布置防御工事。遮扼,阻遏扼住敌人的进路。钩连,工事和工事中间要有沟通连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中的第五章叫商功,计算建筑工程,计算人工财力的多寡迟速等。
[122] 遵生之要言:卫生的要旨。明朝高濂著书称《遵生八笺》,内容分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却病、饮馔服食等等,都是讲卫生的。
[123] 炮准:炮上瞄准用的准星。来复:来复线,枪炮膛内螺旋形的凹凸纹,使弹头旋转着射出去。伏桩旱雷:埋木桩,埋地雷。
[124] 统领:武官名,清朝有步军统领、护军统领等,所统部队相当于一旅。
[125] 大同:在山西省。新河:在河北省。海啸:因风暴或地震,海水卷上陆地发出可怕的响声。
[126] 总兵:军官,辖一镇,一镇相当于一师。蚩尤:相传是黄帝时的酋长,与黄帝战于涿鹿,为黄帝所杀。马骕《绎史·黄帝纪》引《龙鱼河图》:“黄帝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巨无霸:汉王莽时巨人。王莽派大军去攻打汉的昆阳,巨无霸也在军中,当时也驱虎豹猛兽来助威,并不是巨无霸驱使虎豹。见《后汉书·光武帝纪》。某总兵认为只有像蚩尤和巨无霸那样才能抵抗外敌,这里用来说明当时武官的无知。
[127] 韬略:《六韬》、《三略》,两部古代的兵法书,因称兵法为韬略。这里指当时武夫识字有限,他们所谓兵法,就是从演义小说中得来的。奇门遁甲:古代迷信的法术。
[128] 弇(yǎn眼)陋:鄙陋。弇,覆盖,喻无知。
[129] 海上军兴以来二十馀年: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在福州设船政局,附设前后学堂,后学堂训练海军。严复为第一期学生。1871年,同治十年,第一期学生毕业,派登建威舰练习。这年距离严复写这篇的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共二十五年,与海上军兴二十馀年的说法合。海上军兴指创办海军说。北洋:指辽宁、河北、山东。当时北洋总督为李鸿章,他总揽北洋军政大权,是当时洋务派的首领。
[130] 耳食:凭传闻不考事实,好比用耳取食,不能知味。《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此与以耳食无异。”
[131] 法越之事:1882年(光绪八年),法军侵占安南的东京,清军援安南,战不利,退守谅山。法军攻谅山,为冯子材所败。1883年,清朝与法议和,承认安南为法保护国。延募:聘请,指李鸿章聘请的。德酋:指德国军官。酋,酋长。洎(jì记):及。
[132] 更张:改弦更张,见《原强》注〔41〕。
[133] 上游:指上级,即直隶总督李鸿章。武备学堂:1885年(光绪十一年)李鸿章在天津创设武备学堂,就是当时的军官学校。
[134] 器使:任用,使用。明征:明白的证据。征,证验。
[135] 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语见《战国策·秦策》,这是说坚持到底的艰难。
[136] 问津:向人请教。津,渡口,向人问摆渡口,即请求指示迷途。《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两人并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一是云为:一切作为。
[137] 与铁路机器为难:当时一些顽固派竭力反对筑铁路和购置机器,甚至因此造成案件。下文的“李福明一案”,就是其中之一。案件的具体内容不详。
[138] 《淮南子》:汉朝淮南王刘安和宾客所著的书。栉(zhì至):梳子,这里作梳发解。《淮南子·兵略训》:“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栉发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139] 肉食者鄙:《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指做官的。
[140] 蔑:无。
[141] 忍此终古:永远忍受这种情况。终古,永远。
[142] 《记》:即《礼记·学记》。
[143] 明善复初:儒家中孟子一派认为人性本善,做学问的目的就在恢复这种原来的善良的本性。事帝:奉事上帝。意本同:用意同样在劝人为善。按,儒家劝人恢复善良的本性和基督教劝人事上帝,一是伦理学,一是宗教,并不相同,用意也不一样。
[144] 安生利用:安民生,利民用。臧:善。弗屑:不屑,不加注意,不顾。
[145] 比肩:并肩,言多。垂拱:垂衣拱手,言可以不动手,无所作为。收视:把视线收回来,言可以不看外界情况。穆清:保有静穆清和的德行,古以穆清指天子的德行。
[146] 亘古莫如:从古以来莫及。
[147] 庙谟:朝廷的谋议。右:上,即群臣都不能胜过他。南斋侍从:清朝康熙时,在宫内设南书房,称南斋。文学侍从在南斋供职的,称南斋侍从。当时以西洋人而随侍康熙的,像南怀仁,是比利时耶稣会教士,官至右侍郎。圣人:指圣祖。
[148] 从祀文庙:元朝皇庆二年,以许衡从祀孔子庙,又以宋儒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从祀孔子庙,即让这些人的牌位放在孔子庙里附祭,见《元史·祭祀志》。封建统治者用从祀文庙来提倡封建道德,维护封建统治,所以说是“绝大政本”。政本即政治根本。鼎甲:科举考试,殿试进士,前三名称为鼎甲。不许满人得鼎甲,见《清朝文献通考·选举二》,在康熙十五年下说:“朝廷用人虽文武兼资,然八旗子弟尤以武备为急,恐专心习文,以致武备懈弛。今值用武之际,若令八旗子弟仍与汉人一体考试,必偏向读书,有误训练。”那年就停止满人考科举。
[149] “精神默运”句:指这种尊重科学、以八股为无用的精神经过二百多年之久才获得真正的认识,是这种精神并没有消灭,只是暗中存在着,所以说默运。
[150] 曾孙:从孙以下的远代子孙,对祖宗都可自称曾孙。如《诗·信南山》:“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殷:急,言世变正急。不法祖宗,正所以深法祖宗:不效法祖宗的死法制,正是所以效法祖宗的活精神,所以说深法祖宗。深,深入,进一步。致文具空存:以致徒然保存死法制。文,指死法制;具,具备。因没有活精神,所以是空存。邦基陧杌(niè wù涅误):国家的基础危殆,动摇。庙社以屋:宗庙社稷因此倾覆,国家灭亡。《礼记·郊特牲》:“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社,土地神,代国家。国亡后,胜利者便在亡国的土地神上建屋,故社屋指亡国。
[151] 曩(nǎnɡ攮):前时,从前。己丑、庚寅:1889和1890年,即光绪十五、十六年。祈年殿:在天坛,是皇帝祭天处。太和门:在清宫内太和殿前。
[152] 事天:祭天。临民:在上治理人民,指元旦、冬至以及大朝会、出兵、考试,皇帝都在太和殿上。这里的祭天临民,都指皇帝的事。灾异:古时把日月食、水旱、火灾等称灾异,认为天用来告诫人君,要他修德行善。灵爽:精灵,神灵。痌(tōnɡ通):痛。
[153]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给吴王夫差打败后,决心报复,睡在柴上,舔着苦胆,用极其刻苦的精神来作准备,到底灭掉了吴王,报了仇。尝胆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卧薪事是宋人才这样说的。这里指日本恨死西人,但又极其刻苦地学习西学。
[154] 力田:用力耕田。傎:同癫。
[155] 狭隘:人民生活的路日益显得狭窄,指人民越来越穷困。否(pǐ匹)极之秋:困顿到极点的时候。否,《易》中卦名,表示通顺的反面,即极度困顿,并含有困顿极点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意思。谆谆:叮嘱教诫。这里以中国的历次失败作为天的再三教诫。
[156] 大海:喻世界的广大。两萍:喻人的行动像浮萍飘荡,偶然聚会。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委心任运:言听其自然。容心:犹担心。容,受纳。鼠肝虫臂:喻最微贱的东西,言不必担心将来自己会变成什么。《庄子·大宗师》:“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不祥之金:《庄子·大宗师》:“今夫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宝剑)!’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这是说听其自然,不必说自己一定要做什么,以免遭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