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思维的是与非

说经济学不是像物理学那样严谨的科学,并不是要否定经济学的价值。过去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传承下来的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理论丰富多彩,是无数天才人物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理解经济体系有极大的帮助。这是毫无疑问的。

如今,当代经济学所发展起来的那些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和主流的思维方式,经过不断修订的教科书,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经济学已从象牙塔里走出去,进入政府、企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今天的媒体信息,会有很多有关GDP增长、通货膨胀、财富、资产、资本市场的讨论和报道。很多经济学者尽管从理念上不赞同经济人(1)假设,但实际上很多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人”。人们不停地为自己的前途和如何赚钱而奔波劳累。现代人看似生活富足,实际上心力交瘁。这样的生活有时会让人想起卢梭的理想——回到黄金时代(2)去。媒体上有人感慨,说现代人就像陀螺,不停地旋转,而且旋转速度越来越快,直到死亡才停止。的确,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有点儿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里描写的那样,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

追逐财富的人感受会更深,你觉得自己已经拥有很多财富,但转眼间别人的身价就超过你数十倍、数百倍,乃至数千倍、数万倍。我有时特别向往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陶渊明不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财富,他认为“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意思是一个人自己的享受本来是很有限的,并不需要过多的东西。但今天大多数人是不会这样想了,总认为钱越多越好。

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一切:个人追逐金钱和身价、企业追逐利润和市值、国家追逐经济增长和GDP。我在《新资本论》一书中曾经以“全球老鼠赛”一词来形容今天人类的命运——全球70多亿只老鼠都在拼命地奔跑,试图比其他老鼠跑得快,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我认为,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对“全球老鼠赛”的可悲现实是要负一定责任的。经济学首先应该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经济学者应该努力恢复经济学作为一门“人学”的本质。将经济学理解为或试图将经济学变为自然科学那样的所谓“硬科学”,是对人和人类经济行为本质的根本误解,无助于我们真正理解人类经济体系的动态演化。

我虽然对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哲理持批评态度,且认为经济学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像物理学那样的科学,但依然相信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很多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我们理解今天的人类经济确有帮助。当代主流经济学揭示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基本常识,弥足珍贵。所以,我希望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朋友也能够理解这些基本规律和基本常识,以及由这些基本规律和基本常识所构成的经济学思维,并且能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规划之中。这就是我写这本常识性通俗经济学读物的初衷。

本书分为八个主题,分别是趋势和预测、增长和发展、投资和金融、财政和税收、货币和物价、利率和汇率、周期和危机、封闭和开放。这八个主题基本涵盖了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们是经济学者长期研究的重大问题,也是经济政策决策者、企业家和投资者最关心的课题,同时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希望从对这八个主题的简要分析中,引申出经济学思维的基本特征。经济学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牵涉到几乎所有其他学科。经济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的真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重要发现,必须运用数学所发展出来的方法和模型、统计学的基本工具,必须有大历史研究的视野和洞见、哲学的深邃思辨和辩证权衡,还需要借助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最重要的是,经济学者需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因为经济学者研究的是人,是每个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简而言之,能够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经济学,才是好的经济学,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