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指指点点

这朱由达其实也算是个奇葩了,像他这种纨绔子弟,京师都比较少见,却不想在苏州城这种小地方可以见到。

这种人设周渠一般只有在小说里才能看到,想不到今天算是开了眼见了。

在朱慈翔的催促下,朱由达这才不太情愿的走到了周渠跟前,甚至都不敢跟周渠对视,不服道:

“侄儿朱由达……给王叔赔罪了……”

说完还特意鞠了一躬,随后就转身离去了。

虽然这番举动没啥诚意,可朱由达毕竟都已经鞠躬道歉了,周渠也不能逮着人家不放吧?

他们父子俩都在,而且还有几百卫队守着,周渠也不想把事情闹大。

总归都是一家人嘛,道个歉啥的也就没事儿了。

这时候朱慈翔才回过头来,冲着周渠笑着说:

“哎呀,想不到会以今日之方式见到荆王,若是荆王不嫌弃,可否跟随本王一同返回本王府邸,再由本王给荆王赔个不是?”

哦哟!这个可万万使不得!万一是场鸿门宴怎么办?周渠觉得自己还年轻,不至于去犯这种危险。

于是婉言拒绝道:

“晋王的好意我就心领了,我已经在苏州城中购置了宅子,明日便可搬过去,就不过多叨扰晋王了。”

既然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晋王也不好在说些什么,跟周渠打了个招呼之后,就带着人撤走了。

朱由达更是愤愤不平的瞪了周渠一眼,这才跟随其父离去。

散场之后,周渠的心,这才放松下来。

刚才若是真的打起来,除了船上的士兵有些优势之外,自己在下面,则很可能会被朱由达当场抓住。

而船上的士兵又救援不及,他甚至可以用自己作为人质,来逼迫船上的士兵投降。

到时候不仅自己要栽到他手里,而且还得损失一艘价值不菲的官方战船。

现在细细想来,还真是惊心动魄,心有余悸啊。

好在结果还算安稳,让船上的士兵把木踏板放下来之后,周渠一行人就赶紧上船了。

“好险好险!还得是兄长!要不是兄长镇住了那个朱由达,不然咱们都得玩完!”

上了船之后,朱慈贤这才开始感慨起来。

说实在的,周渠也不知道自己刚才为什么会临危不乱,还能跟朱由达正面硬刚。

他们出去的时候就带了二十个侍卫,跟朱由达的两百侍卫比起来,那可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进入船舱之后,周渠还特地表扬了一下船上留守的士兵,并且承诺,等到了明天,一定会好好的招待他们。

在船上住了这么久,已经好多天没有吃到过荤菜了,不仅周渠想吃,士兵们更是想吃。

在船上睡了一晚之后,到了第二天,周渠就开始命令所有人把船上的所有物资都给卸下,准备带往新宅子。

至于这艘战船嘛,暂时先留着,万一有啥意外,也好赶紧跑路啥的。

要是确定会在这里稳居下来后,再把这艘战船给卖了,正好能补贴一下财政。

准备得差不多了之后,周渠就先行带着一部分人马赶到了宅子。

既然是新宅,那好歹先打扫一遍,再搬进来,那样才有新宅子的气象嘛。

于是周渠让士兵们进行打扫,而自己却是独自一人走进了大堂之中。

大宅子果然就是不一般啊,这大堂的规模,就比天津港府衙足足大了好几倍!

原本只能坐下七八个人的空间,到了这里,随随便便就能坐十多个。

抬头看去,横匾上写着四个大字:

高堂明镜。

嗯?取自高堂明镜悲白发吗?

有何寓意呢?

正在思索的时候,蓝瑾等人也带着大部队赶到了这里。

于是周渠便吩咐下去,让小郡主在宅子里统管士兵们对宅子进行彻底打扫。

而朱慈贤则是带几个人出去买些猪肉,最好是带骨头的,等下午给所有人都吃上一晚香喷喷的炖猪肉。

至于开销嘛,那自然是要由周渠来报销了。

然后蓝瑾跟周渠就开始分配宅子的房间了。

因为身份原因,加之政治需要,周渠自然是要住进正房里。

蓝瑾则是住在正房旁边的偏房,跟周渠的屋子就隔了一道墙壁。

朱慈贤兄妹头顶上毕竟也是带着爵位的,居住的地方自然也不能太差,那么正房右侧的房间就给他们兄妹俩了。

如此类推下去,左厢房和右厢房则应该是军官们居住的地方,要是还有空余,再给士兵们进行居住。

反正房间那么多,又不是住不下来。

商量好了这事儿过后,蓝瑾不知道从哪儿拿来了纸和笔,放在桌子上面,说:

“如今新宅已定,还请殿下,为新宅赐名。”

嗯,还是蓝瑾想得周到。

如今已经移居苏州,再用原来的荆王府已经不合适了。

因为苏州并不属于周渠的封地,况且聚集在此的藩王那么多,用荆王府确实不合适。

因为这涉及到封地的问题。

古代讲究一个“开府建衙”,这个只能是在自己的封地之上建立的,在其他地方,若是没有朝廷明文审批,那就不能擅自定名。

且不说那晋王是如何把自己在苏州的宅子定名为晋王府的,反正这不符合规矩,周渠势弱,还是小心一些为妙。

毕竟崇祯已经死了,南京六部虽然明面上在管事,可是握有兵权的将军们,已经各自为战,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了。

要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自己不守规矩的旗号攻打自己,那不是自讨没趣?

于是周渠思来想去,最后则是将宅子赐名为:周府。

一来这是自己真实的姓氏,二来低调一些也能省去不少麻烦,一举两得啊。

蓝瑾拿到周渠亲自赐名的纸张之后,便直接出门去找工匠进行打造了。

等工匠把新牌匾造出来,往大门上一挂,这宅子就可以叫做周府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周渠几乎一直待在大堂里不曾出去。

只到有士兵来报,说是大门外面陆陆续续的聚集了好多人,一直在对邸宅指指点点,请周渠出去看看情况。

指指点点?这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