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眼里,妈妈(赵敏霞)有点像姥姥(温之韵),但又有某些方面和姥姥不同,如果要说个比例的话,像占七分不像占三分。之所以说妈妈和姥姥很像,除了客观如此之外,可能是我从小就喜欢跟着姥姥,对于姥姥和妈妈的处事习惯都接触的比较多而形成的一种主观感受吧。
妈妈(赵敏霞)在家排行老三,上面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妹妹。妈妈从小身体就不是太好,干不了太重的体力活,所以出嫁之前,除了上学之外,就是帮着姥姥(温之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者照看妹妹,很少做重体力活。不过,妈妈上学的时候,成绩倒是很好,在班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但说来也是造化弄人,妈妈高考之前莫名生了场病,连续发烧一个月,当时只能休学,错过了参加高考的机会,没能考大学。到了第二年,妈妈复读参加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打那以后,妈妈的心气就没有了,便高中毕业后一直待在家里,直到嫁给我爸爸舒诚。
说到妈妈和爸爸的婚姻,也算是“包办婚姻”的一种,因为妈妈在结婚之前都没有见过爸爸本人,姥爷姥姥直接做主就把妈妈嫁给爸爸了。对于这事,妈妈偶尔开玩笑时还会提起,提起自己当时是多么的委屈和无奈,但对于这段“包办婚姻”,妈妈还是满意的。
妈妈和爸爸成亲后,每天也要开始为了一家老小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爸爸每天出去干活,所以家里的生计就都交给了妈妈去打理。虽然爸爸也会抽时间干些地里的活,爷爷奶奶也会帮着妈妈打理庄稼,但是妈妈的性子很是要强,基本扛起了家里生计的“半壁江山”,慢慢地,她自己也接受了家庭主妇的这个身份。之后,我出生了,妈妈身上的担子又增加了许多的重量,妈妈曾经和我抱怨说,小时候的我可是没有少让她吃苦,现在的腰病都是我给她累下的。
劳累之外,妈妈也会给自己找些乐子——打麻将,至于妈妈什么时候学会的打麻将我不太清楚,只记得从我记事开始,我就跟着妈妈混迹在邻居家的麻将桌旁边,有时候放学家里的门还锁着,只要到附近几家邻居转一圈准能找到妈妈。但说来也怪,妈妈虽然不像爸爸那样突然就不打扑克了,但自我上大学之后,便很少见妈妈再去打麻将了,至于原因,我猜想,或许是因为世事变迁,妈妈没有了打麻将的心情,也没有了能够一起打麻将的人了。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爱好没有了,妈妈上年纪(五十岁)之后还有很多其他的变化,例如年轻时的妈妈很爱读书,也爱学习新的事物,但是我发现妈妈现在对于新生事物越来越排斥,依旧保持着她自己认为的所谓正确标准。再如虽然办事依然雷厉风行,但是其中却多了些许犹豫不决,总会想着让我爸爸去做最后的决定。总之,妈妈在上年纪之后的顾虑越来越多、想法越来越少,或许妈妈本来就是如此,只是我这个旁观者的态度出现了变化。
虽然我眼里的妈妈有了许多变化,但不得不承认,妈妈做饭的味道和她的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首先是妈妈做饭的味道,依旧很香,或许是我从小就对吃食不挑剔,但不得不承认妈妈的厨艺还是可以的。再有就是妈妈的身材至今保持的都不错,虽然妈妈一直都说自己“胖了”,但我的印象中,她的身材一直维持得很好,虽然算不上“黄金比例”,但说比例协调是恰恰有余的。当然,最后也不得不感慨一句,妈妈对自己的爱也是没有变的。
有时我也在想,命运就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如果妈妈考上了大学,可能她和爸爸就不会在一起,当然也就不会有我的存在,没了我的存在,这里的故事自然也就没了记录的人。所以,在感谢命运的同时,我也更想去感谢这个真实存在的“自我”——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