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产业:引领创新的战略布局
- 陈劲 朱子钦
- 2429字
- 2024-11-03 00:01:17
推荐序
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中国思维
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这是国家面向未来、特别是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全国各区域来看,布局和推动未来产业发展都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强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先进通信网络等前沿领域的布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前谋划颠覆性、变革性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的新物种,如何发展未来产业,是亟待学术界作答的历史问卷。当前,学术界对未来产业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缺少对未来产业的概念、内涵、特点、演进规律、发展路径的系统性研究。清华大学陈劲教授、朱子钦博士的新书《未来产业:引领创新的战略布局》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本书系统论述了未来产业提出的时代背景,未来产业发展的理论、方法框架,未来产业发展的路径,并对重点行业发展进行了前瞻性展望,系统性强、内容丰富。
该书第一部分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对未来产业提出的时代背景进行阐述,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未来产业的问题;第二部分是理论篇,从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安全意义等维度进行多方位的意义审视和理论解构,尝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的理论架构;第三部分是工具篇,作者在对国内外实践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未来产业布局的统筹论、规划编制的方法论、培育的过程论,中国经验特点突出;第四部分是实践篇,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主体,以及技术、人才和资金要素等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对未来数字经济、未来生命健康、未来能源等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两位学者立足于中国实践,用一套更具有中国经验和话语特色的叙事逻辑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内涵、规律和治理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首先,本书并没有像其他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学术著作那样直接从概念体系入手展开分析,而是将未来产业作为大变局时代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夯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以全球视野和大战略观来探讨其发展意义和发展道路。从作者对未来产业概念的理解上,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两位学者的大战略观和独到见解,“未来产业是以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需求为目标,以未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要素超越、时间跨越、空间阶跃为发展源泉,旨在释放人类自身潜力,扩大人类认知范围,扩展能源、资源和空间利用级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产业”。这可能也是本书以“引领创新的战略布局”作为副书名的原因。
其次,本书提出的未来产业布局的统筹论、产业规划编制的方法论、产业培育的过程论,理论创新性和系统性强,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特色突出。在产业布局的统筹论中,作者提出,推动未来产业整合式规划布局和发展,需要将其多元意义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并聚焦“人民性”“整合性”“责任性”和“底线性”四个维度建构框架体系。在产业编制的方法论中,除了大家熟知的知识图谱、情景分析、技术预见等方法工具外,作者特别提出了基于科幻小说的需求提炼、回溯分析等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来构建未来产业的治理原则、治理底线、治理框架、治理技术、治理系统等,很具创新性。在产业培育的过程论中,提出了群众路线指引下的人民创新,包括创新发展的人民中心论、全球视野下的人民创新、人民创新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等;同时还提出了面向未来科技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制、复盘、重启”四元治理机制。这些理论和方法很具独创性。
再次,本书特别关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全球协同治理模式。过去一百年来,人类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与之相交互的政治经济思想发展演进也经历了从古典自由主义——各种反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循环。两次自由主义与技术革命叠加所造成的贫富分化、经济深度调整和政治社会震荡都非常剧烈。现阶段全球面临着与一百年前类似的走势与风险,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日趋浓厚,政治极化趋势明显,国际政治冲突风险加剧。以英国“脱欧”为标志性事件,当前世界范围内全球化进程进入了一个退潮期。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构。未来产业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需要一个全球化的,足够协调、包容的治理体系为支撑。作者深刻把握到这些时代大变局下的重大挑战,通过对生产者创新缺陷、用户创新、开放式创新、包容式创新的考察,提出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未来产业发展的大战略和全球治理模式——以未来科学、未来技术、未来管理、未来产业更牢固地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兴领域的规划建设,为构建更加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智慧,更有力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迈向更高文明发展阶段。
本书是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道路、理念、原则和战略方面的思考和展望,相较产业研判、技术预测、机制设计、政策建议等具体细节而言更具参考价值。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独特,读起来并不轻松,我想,一是因为作者进行了很多独创性的理论创新探索,需要慢慢咀嚼;二是因为作者的理论创新和传统的创新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理论,以及政治理论交叉勾连,对读者的知识储备具有较高的要求。
在本书中,作者一些独创性的理论并没完全展开阐述,作者承诺在做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之后,会在下一本著作中做专题探讨,我期待作者的理论创新取得更大的进展,并尽快读到他们关于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著作。
潘教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