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现代制造业体系发展回顾与展望
- 刘帷韬
- 1407字
- 2022-11-17 15:58:22
第二节 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构成
上文对现代制造业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并对现代制造业体系提出的国内外背景进行了分析,为本节解析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构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2015年3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了“一二三四五五十”的总体结构:
其中,“一”是指我国将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逐步过渡转化,并最终实现我国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二”是指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制造强国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两化融合发展”这一重点,即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在更大范围内、更细化行业间、更高层次上、更多应用中、更广领域内及更多智能方面实现彼此间更为深入的交融,这也是当前我国制造业所需要攻克的重要节点之一。“三”是指要通过“三步走”的战略,大约每一步需要花费十年的时间,逐步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这一最终目标。具体而言,第一步,争取花费十年的时间,跻身全球的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能够基本实现工业化;第二步,力争到2035年,制造业整体水平可以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队列的中等水平,实现全面工业化;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之际,能够实现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制造强国队列前端的阶段目标,并且在制造业各主要领域和高新技术及创新发展上处于全球的领先发展地位。由此,通过“三步走”计划实现最终目标。“四”是确定四项原则,第一项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第二项原则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第三项原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第四项原则是自主发展、合作共赢。“五五”中第一个“五”指的是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第二个“五”指的是实行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强化基础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十”是指十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
基于《中国制造2025》和现代制造业的定义与特征,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构成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发展基础、支撑行业、发展动力以及运作目标。(1)发展基础主要为主体功能区、高新技术园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其中,主体功能区指的是,按照不同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地区发展潜力,基于不同的环境、资源种类及丰富度和承载能力,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发展方向的空间单元体,具体为地区经济圈或经济带;(2)支撑行业指的是在现代制造业体系构建过程中经济占比大、技术先进、带动能力强、对保证国家安全有重要作用的一些行业,比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国防军工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机电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3)发展动力指的是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提升制造业产能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成本的技术创新。随着各国对制造业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上升,各国都在不断推动本国制造业的创新改革发展,增大科研投入力度、建设科研队伍,以增加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增强本国制造业活力;(4)运作目标指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目的,是指为了建设一个全球领先的制造业体系,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型大企业,创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使中国跻身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行列。具体框架构建见图1-3。
图1-3 现代制造业体系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