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点万两金

谁能在股市中赚钱?

我是23岁时攒够3 000元后开始踏上炒股之路的,从业余选手进阶到职业选手,已有26年的时间了。为何执着于此,皆因持续得到了正反馈(赚钱),加之好胜心和好奇心并未随年龄而减,这才欲罢不能。内心有个念想,日子便过得飞快,苦中作乐也心甘情愿。

我比任何人都希望找到答案。我曾参与分析过几百万客户的交易数据,结论令我大跌眼镜——能连续4年在股市赚钱的客户居然只有2‰!我还听说过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数据:某私人银行历年所有权益产品的复合收益率仅有4%!这两个数据足以颠覆我对股市赚钱比例的认知了,股市神话年年有,基金冠军排排坐,至少也应该是一赚一平八赔呀?到底是数据错了还是我们的感觉错了?

今天无意中看到了来自某平台的大数据,终于把这层谜底揭开了。这是某顶流基金的用户盈亏比,这只基金过去一年净值飙升了120%,但平台数据显示超过80%的持有人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亏5%以上的持有人占了65%;更令人惊讶的是,获利超过5%的持有人只占9.6%。

平台某顶流基金用户盈亏分析

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不仅是这只基金,其他家基金用户盈亏占比也大同小异。

这可是在2020年基金取得了历史性好业绩下的当年用户数据,如果加上2015年(去杠杆)、 2016年(熔断)或者2018年(大熊市),我估计真实的用户数据会更加令人心碎。

由此看来,想要在股市赚钱,尤其是持续地赚钱,其实挺难的。关于投资,有一句至理名言: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明明不容易的事,大众却趋之若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个答案众说纷纭。

那么,到底谁能赚钱呢?我分析过公司的客户数据,答案很令人欣慰,同样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们超过95%的客户都是获利的。然而,我们的产品业绩比起顶流们还是略逊一筹的,基本就是四颗星的水平。那陆宝的客户为何能赚钱呢?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我们从来不鼓励客户择时。

2018年年初,曾有机构联系我,希望合作发产品。我当时说:“现在投资获利机会很小,先别发产品了,免得客户亏钱体验不好。”后来,经过一年的暴跌,该机构的领导继续找到我说:“就怪你太有责任心,我们的客户今年亏惨了,还不如年初就发产品,现在只亏两三个点该有多好。”从此以后,我谨记教训,坚决不乱做主张,也不鼓励客户自己择时。以后,但凡客户问“现在是高位还是低位?”“现在买还是过一段时间跌下来再买?”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往往都如实回答:“我也不知道。对我们来说,反正只买有性价比的公司组合投资,有合适的就买,估值高了就卖。我们从不敢保证你一定赚钱,但是我们敢保证我们自己知行合一做投资。”

知行合一,也许正是投资能赚钱的那把密钥。

如果客户当初是抱着“我也买只基金玩玩”的想法,那么大概率就会亏钱。这是因为,“玩玩”就是消费,消费就得花钱。

如果客户抱着“听说买基金很赚钱,隔壁张三都赚了老多了,我也要买”的想法,那么大概率也会亏钱。这是因为,盲目跟风,跟的是“风”,风往往来无影去无踪。

如果客户抱着“买基金就是要追涨杀跌”的想法,那么大概率会继续亏钱。“追涨杀跌”的意思就是高买低卖,高买低卖怎么可能赚钱呢?只有低买高卖才能赚到钱啊。

知行合一,对作为业余选手的基金用户和作为专业选手的基金经理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很多专业选手只能在牛市中赚钱,然后在熊市中又亏了大钱,这种选手就很难持续创造超额收益。还有很多专业选手过于灵活,一涨就加仓,一跌就减仓,甚至还有永远半仓操作的,这也很难算知行合一。金融业是离钱最近的行业,在钱面前,人心的贪嗔痴都会被无限放大……

如此想来,知行合一的基金用户和知行合一的基金经理能有缘碰上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股票投资是买入并持有优秀企业的股权,与优秀企业家治理的企业共同成长;资产管理则是用投研体系和专业构建投资组合。谁能牢记初心,谁就能在股市中赚到钱。

心离钱越远,钱才会离我们越近。

2021年3月20日夜,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