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轻飘飘的世界,轻飘飘的我
- 在内心坍塌之前,找到心灵的出口
- 孙郡锴编著
- 9536字
- 2022-10-20 11:27:24
危险指数:★★
无论什么原因,把自己交给外部世界,交给别人,就是被动的人生。结果一定是:当外部世界摇摆、动荡时,我们也会被动地跟着摇摆、动荡。
迷失在别人的世界里
“我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也没什么特长,怎么办?”
“我大学的专业是老师帮选的,工作是父母给找的,现在的岗位是公司领导给安排的,一路走来还算顺利,可总觉得缺点什么,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我从小是个乖乖女,家境优越,父母对我没什么过高的期望,希望我有份稳定的工作,有个幸福的家庭就好了,所以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考公务员,进了工商局。小姐妹都挺羡慕我的生活的,可我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去上班,我感到压抑、烦闷。我是不是该换份工作?可除了帮领导写材料,我似乎什么都不会,我该怎么办?”
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总带着迷茫而焦急的眼神对周围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困惑,自己的无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迷失在别人的世界里。他们走在别人为自己铺设的道路上,只顾欣赏路边的风景,而忽略了内在自我探索和体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以及要到哪里去,最终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找不到存在感。归根结底,是自我探索的功课没有做好。
有类似问题的人,无论家境如何,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一对非常疼爱自己的父母。他们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小到美食,大到财产,而吃苦受累的事情自己扛。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的不用你操心,我们会替你安排好的。于是,该他操的心就这样被父母给夺走了,几个人生的重大决策就这么被决定了。殊不知,“心”得自己操,心只有在操的过程中才能变得强大、变得成熟。这样的人进入成年期后,往往会碰到诸多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成熟度低、职业倦怠、职业价值感缺失,等等。驰骋职场的人都知道,人在职场很多时候靠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或者叫“心力”。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才有能力把控自己的人生,才有能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网络上看到某人写的一个小故事:
高考那年,我考上了北大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读了一个月,了解到学校没有什么转专业的机会之后,我决定退学。退学手续复杂,需要到学校各科室盖章。然后在每一个科室,我听到了同样的声音:“这里是北大!你傻了吗?”只有最后一个科室的老师对我说:“别读了,回去吧。”
第二年,我考上复旦大学,辗转转到自己喜欢的工商管理系。我想,离开北大是我此生最正确的决定。我想说的是:当你作出一个不寻常的决定时,这个世界只会给你各种反对的声音,你需要做的就是直面自己,无视他们。
是的,你需要做的是你自己,你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不要把它作为命令。
美国成功学大师马尔登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期间,我为他太太的一位朋友动过一次手术。罗斯福夫人邀请我到华盛顿的白宫去。我在那里过了一夜,据说隔壁就是林肯总统曾经睡过的地方。我感到非常荣幸。岂止荣幸?简直受宠若惊。那天夜里我一直没睡。我用白宫的文具纸张写信给我的母亲、给我的朋友,甚至还给我的一些冤家。
“麦克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来到这里了。”
早晨,我下楼用早餐,罗斯福总统夫人是那里的女主人,她是一位可爱的美人,她的眼中露着特别迷人的神色。我吃着盘中的炒蛋,接着又来了满满一托盘的鲑鱼。我几乎什么都吃,但对鲑鱼一向讨厌。我畏惧地对着那些鲑鱼发呆。
罗斯福夫人向我微微笑了一下。“富兰克林喜欢吃鲑鱼。”她说,指着总统先生。
我考虑了一下。“我何人耶?”我心里想,“竟敢拒吃鲑鱼?总统既然觉得很好吃,我就不能觉得很好吃吗?”
于是,我切了鲑鱼,将它们与炒蛋一道吃了下去。结果,那天午后我一直感到不舒服,直到晚上,仍然感到要呕吐。
我说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
很简单。
我没有接受自己的意见。
我并不想吃鲑鱼,也不必去吃。为了表示敬意,我勉强效颦了总统。我背叛了自己,站在了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那是一次小小的背叛,它的恶果很小,没有多久就消失了。
这件事指出走向成功之道最常碰到的陷阱之一。记着这句话:你的最可靠的指针,是接受你自己的意见。
当一个人内心能量不足时,必然会想办法从外部获取能量。他们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于是,他们的情绪被他人左右着,他们的幸福指数被他人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被别人设计着。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他们努力成为别人希望的样子,最后迷失在别人的眼睛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双眼睛就有一千个你,他们让你不知如何是好,这是因为太多的评价牵绊了你的脚步,结果邯郸学步,失去了自我。
从外部世界召回自己,把自己交给自己,让自己塑造自己!脱掉别人装扮我们的服饰,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服装穿上,打扮、修饰自己;彻底清除内在心房里搁置的别人的物件,重新放入自己热爱的物件;把自己这团雕刻的泥土打碎,重新加入水和泥土搅拌成新的形状,用自己的手亲自雕刻一次。我们需要的是忠诚于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塑造一个完全真实的自己!
为了别人,改变了最初的自己
古时候,有个人在洛阳一带做官,一辈子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到了年老鬓白之时忍不住大哭起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哭呢?”他说:“我一生为官都不得晋升,现已年迈,再没有机会了,因此伤心落泪。”那人又问:“为什么你一直都得不到晋升呢?”他回答说:“我少年时苦读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又喜欢任用武士,我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君王又死去了。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机会。”
一味地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使得这个人终生一事无成,其失败的经历和惨痛的教训足以让我们引以为鉴。然而很多人依然在做着相同的蠢事。
薛洋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青春年少熬到斑斑白发,却还只是个小科员。他为此极不快乐,每次想起来就掉泪。有一天下班了,他心情不好没有着急回家,想想自己毫无成就的一生,越发伤心,竟然在办公室里号啕大哭起来。
这让同样没有下班回家的一位同事小李慌了手脚,小李大学毕业,刚刚调到这里工作,人很热心。他见薛洋伤心的样子,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到底为什么难过。
薛洋说:“我怎么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做诗、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又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退休了,一事无成,怎么不难过?”
如果可以,谁都希望给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留下良好印象,但是,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别人的口味,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原则、追求和个性。否则,将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由遗传基因预先决定的“本来的自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那个“本来的自己”通常并不能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而是过着牺牲“本来的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附和或满足周围的人。这种生活方式是苦不堪言且索然无味的,因为当你花了太多时间专注于他人对你的看法,你最终会忘记你到底是谁。丧失自我是悲哀的,一个人若失去了自我,就没有了做人的尊严,无法获得别人的尊重。
所以不要害怕他人的评判,你的心里很清楚你是谁,哪些才是你真实的一面。你没有必要为了取悦他人而活着。
蜚声世界影坛的意大利著名电影明星索菲亚·罗兰能够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超级影星,是和她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以及她的自信心分不开的。?
为了生存,以及对电影事业的热爱,16岁的罗兰来到了罗马,想在这里涉足电影界。没想到,第一次试镜就失败了,所有的摄影师都说她够不上美人标准,都抱怨她的鼻子和臀部。没办法,导演卡洛·庞蒂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建议她把臀部削减一点儿,把鼻子缩短一点儿。一般情况下,许多演员都对导演言听计从。可是,小小年纪的罗兰却非常有勇气和主见,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她说:“我当然懂得因为我的外形跟已经成名的那些女演员颇有不同,她们都相貌出众,五官端正,而我却不是这样。我的脸毛病太多,但这些毛病加在一起反而会更有魅力呢。如果我的鼻子上有一个肿块,我会毫不犹豫把它除掉。但是,说我的鼻子太长,那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我知道,鼻子是脸的主要部分,它使脸具有特点。我喜欢我的鼻子和脸的本来的样子。说实在的,我的脸确实与众不同,但是我为什么要长得跟别人一样呢?”
“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么也不愿改变。”?
“我愿意保持我的本来面目。”?
正是由于罗兰的坚持,使导演卡洛·庞蒂重新审视,并真正认识了索菲亚·罗兰,开始了解她并且欣赏她。?
罗兰没有对摄影师们的话言听计从,没有为迎合别人而放弃自己的个性,没有因为别人而丧失信心,所以她才得以在电影中充分展示她的与众不同的美。而且,她的独特外貌和热情、开朗、奔放的气质开始得到人们的承认。后来,她主演的《两妇人》获得巨大成功,并因此而荣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金像奖。?
一个人的主见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个性,一个为了迎合别人而抹杀自己个性的人,就如同一只电灯泡里面的保险丝烧断了一样,再也没有发亮的机会。无论如何,你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坚持做你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让每一个人都说你好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的感觉。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只要我们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无须看别人的眼神,不必一味讨好别人,那样会使自己活得更累。当有人对你说不敬的言语,请不要在意,更不要因此而烦恼。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搅乱你的心。心如果乱了,一切就都乱了。
戴着面具的脸
如果你总是戴着面具面对世界,总有一天面具下会是一具空壳。
有些人可能习惯了戴着面具生活,他们煞费苦心地掩盖自己的某些不足和缺陷、身世和背景,或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虚幻的境界之中,这是非常无知和自卑的。这些人企图以一个十全十美、无所不能的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以此来博得大家的爱戴和尊敬,殊不知,这样做是徒劳无益的,到头来反而还会使自己落到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假的、虚的东西,总是非常短命的,就像海市蜃楼再壮观总会消失一样,虚伪就如同大雪覆盖下的荒原,春天到来,冰雪融化,贫瘠、荒凉的面貌就会暴露无遗。
有一位女子,出身一个平常的家庭,做一份平常的工作,嫁了一个平常的丈夫,有一个平常的家,总之,她十分平常。
忽然有一天,报纸大张旗鼓地招聘一名特型演员,演王妃。
她的一位好心朋友替她寄去了一张应聘照片,没想到,这个平常女子从此开始了她的“王妃”生涯。
太艰难了,她阅读了大量的关于王妃的书籍,她细心揣摩王妃的每一缕心事,她一再地重复王妃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
不像,不像,这不像,那也不像!导演、摄影师无比挑剔,一次又一次让她重来……
现在,女子已能驾轻就熟地扮演“王妃”了,进入角色已无须费多少时间。糟糕的是,现在她想要回到那个平常的自己却非常困难,有时要整整折腾一个晚上。每天早晨醒来,她必须一再提醒自己“我是××”,以防止毫无理由地对人颐指气使;在与善良的丈夫和活泼的女儿相处时,她必须一再地告诉自己“我是××”,以避免莫名其妙地对他们喜怒无常。
女子深有感触地对人说:“一个享受过优厚待遇和至高尊崇的人,回复平常实在太难了。”
说这话时,她仍然像个“王妃”。
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许多人都是这样被“戏装”异化了,以至于曲终人散后,还卸不下妆来,也找不到自己。蓦然回首,那些希冀着的,仍需希冀,那些渴盼着的,仍需渴盼。唯独改变了的是自己的本性。扪心自问:“我是否在意过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尊重过自己的本性?”心真的会告诉我们那个最真实的答案。
他是个上了年纪的补鞋匠,铺子开在城市偏僻的角落里。有个作家拿着鞋子去请他修补,他抬了抬头,说:“我没空。拿去给大街上的那个家伙吧,他会立刻替你修好的。”
可是,作家早就看中了他的铺子。只要看他工作台上放满了皮块和工具就知道,他是个巧手的鞋匠。
“不,”作家回答说,“那个家伙一定会把我的鞋子弄坏的。”
“那个家伙”,是指替人即时钉鞋跟和配钥匙的人,“他们根本不大懂得修补鞋子或配钥匙。他们工作马虎,替你缝一回便鞋的带子后,你倒不如把鞋子干脆丢掉。”
鞋匠见了作家的态度,笑了起来。他把双手放在蓝布围裙上擦了一擦,看了看鞋子,然后叫作家用粉笔在一只鞋底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说道:“一个星期后来取。”
作家将要转身离去时,他从架子上拿下一只极好的软皮靴子,得意地说:“看到我的本领了吗?连我在内,市里只有三个人能有这种手艺。”
作家走出了店门,走上大街,觉得好像走进了一个簇新的世界。有一瞬间他甚至觉得,那个老鞋匠仿佛是古代传说的世外高人——他说话不拘小节,脾气有些古怪,最特别的是,他并不对于自己的身份感到惭愧,而是对自己的技艺深感自豪。他,活得很洒脱,也很真实。
很多人都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房子、晒车、晒名表,等等,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和身份,甚至有些人本身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要借着别人的房子、站在别人的车前、戴着别人的手表来“装”一下,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如果这个老鞋匠也有微博的话,想必他晒的一定是自己的手艺吧。
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做着什么样的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只要他尽心尽力,忠于职守,除了保持自尊之外别无他求,那么,他就是活得真实而高贵的。
人,活着不是装给别人看的,不是为别人的观念而活着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为什么要让别人肯定,自己心里才会舒服呢?莫不如活得真实一些,也许我们身上穿的不是金缕玉衣,戴的不是翡翠玉石,但我们的内心深处,同样可以拥有一种坦然,一种摆脱一切伪装的自在。
我们要活得真实一些,去面对现实,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稳下心来,为自己的理想与生活去打拼,才能展现出我们自己真正的实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腰杆才能直直地挺起,才不会在朋友面前谈到自己时,心里发虚。
我把自己丢在了爱情里
豆蔻年华的莎莎,在对爱情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时候,爱情不期而至。技校毕业后,她来到一家公司做打字员,与本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互生爱慕之情。他比她大8岁,他时常像个大哥哥一样照顾她,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随着时光的流逝,他那一腔的柔情蜜意使单纯的她很快便迷失了自己,觉得再也离不开他了,于是他们同居了。
最初的日子可以说是甜蜜的,莎莎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她的爱、她的时间、她的青春……每天除了上班,她的时间都用在做家务上,收拾他们的小巢,为他洗衣服,做好美味等他品尝。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月,他渐渐变了,待她察觉到他的变化时,他们之间全没了最初的和谐和挚爱。他不再像从前那样疼爱她,照顾她,反而在家里成了“甩手大爷”,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莎莎的细心侍候,甚至连换液化气罐、修抽水马桶这样的事都由莎莎包揽了。承包全部的家务活还不算是最痛苦的,最让她伤心的是他的自私和冷漠。很多时候,下了班他不是马上回家,而是和许多朋友去喝酒、玩牌、跳舞,全然不顾莎莎在家做好了饭,正眼巴巴地盼着他回家。每次还都深夜才归,回来就倒头大睡,对还没吃、没睡的莎莎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可如果莎莎偶尔有个应酬,回家晚了,他便摔杯子砸碗。慢慢地,莎莎的心凉到了极点,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了沟通,莎莎的生活开始失去了阳光,变得忧郁、消沉起来。
莎莎曾几次收拾好了行李想离开这个无爱的窝,离开这个冷漠的人,可是拎起包又没有走的勇气。当初为了和他在一起,她已经和家里闹翻了,父母已经不再认她这个女儿了,她觉得自己没有脸面再回到父母身边了。可是留在这里呢?她和他在一起像夫妻又不是夫妻,像恋人却没有恋人间的亲密,像朋友却没有朋友间的真诚。莎莎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越来越迷惘了,本该朝气蓬勃的她脸上却布满了怨愤和无奈,使她看上去好像已历尽了人世的沧桑。
莎莎的悲剧就在于她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她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着所爱的人转,完全丧失了自我。她爱得不够成熟,不够理智,她不是在爱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爱中保持完整的自我,充分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这样的爱情就无法持久,就没有生命力,当爱情遇到挫折时,也无法去坚强面对打击。
生活中有很多像莎莎这样的女子,她们在爱对方的同时失去了自我,将对方看作自己生活的全部,将得到对方的爱看成是自己生活的唯一支柱。可悲的是,你的爱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压力,他会因此从你身边逃开,因此,无论你有多爱对方,都务必要在爱中坚守一个独立、完整、崭新的自我,这样你才能够品尝到爱情的甜蜜。
过不去的“心理哺乳期”
张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初来乍到,人生地疏,思乡心切,饮食又不习惯,不久便病倒了。为了治病,张浩花了不少钱,他的生活渐渐地陷入了窘境。
病好以后,他来到当地一家中国餐馆打工,每个小时会有8美元的收入,但仅仅干了两天,他就嫌累辞了。一个学期下来,身上的钱已然所剩无几,于是趁着放假,便退学回了家。
现如今,他已经年近三十,这在中国来说是而立之年,家庭和事业都应该趋于稳定了,但他还是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整日沉迷在网络中打发时间。没钱的时候,他就开始向父母和弟弟、女友要钱,于是女友分手了,父母不想再管了,弟弟只能在电话里“嘱咐”哥哥,然后不断地给哥哥寄生活费。他只要能够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这种活法使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他反复地责怪父母没钱,没能让他成为富二代。
为什么一个当初学习成绩如此优异的人会变成这个样子?通常的情况下,人们会说这个人从小被宠坏了,没有自立性。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这个人其实是患上了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格障碍,它是一切人格障碍的基础和雏形。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成因是,童年早期的依赖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从而导致成年期的心理固着在“口欲期”,以至于使一个人的“心理哺乳期”不断延长,有的人甚至处于“终生心理哺乳”状态。依赖型的人常常被别人称为“长不大”“幼稚”等。
首先,他们中的有些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家长包办的环境中,父母把本该由孩子决定的事揽过来自己承担,待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会具备“知觉型”特点,也就是更善于认知和学习,而不是作决定和判断,这样的人往往优柔寡断、依赖性强,虽然聪明却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那些作不了决定的人往往有一种不现实的完美主义渴望,企图把握所有的因素。这让他们变得“前怕狼,后怕虎”,担心在某一个环节上出了差错,或是让身边的人不够满意。而一旦他们做出了计划,也总会把能想到的所有情况都包括进去,最终却由于缺乏创造性,反而失败了。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本来完全可以作决定的,但由于害怕承担责任而放弃了这一权利。他们把决定权交给别人的方式好像在说:“你帮帮我吧,我乐得悠闲。”
依赖心理其实每个人都有,人是群居性动物,完全失去对他人的依赖根本不能存活。但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人若一直依赖拐杖走路,就会忘记双腿应有的功能,离开拐杖,便不会行走了。
依赖是将自我彻底埋没,在经营人生的过程中,它是一场削价行为。生命之本在于自立自强,人格独立方能使生命之树常青。依赖他人而活,就算一时能博得个锦衣玉食,也不会高枕无忧,一旦这个宿主倒下,你的人生就会随之轰然倒塌。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中,我们应该更多地丰盈自己的武器库,装满生存技能,才不至于一败涂地。所以,不要一直幻想着天降贵人,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时间无情的流逝里,我们所能保留、能永恒的莫过于自己。
浑浑噩噩橡皮人
吴力今年刚刚三十出头,研究生毕业以后就留在了学校办公室工作。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吴力志存高远,激情饱满,任劳任怨。办公室的人员少,工作重,写讲话、写总结、写汇报、写信、上报材料、督促检查等,还要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包括跑腿打杂、安排吃饭、跟班出差服务等,为了尽可能地完成工作,常常是大家都下班了,吴力还在办公室加班,忙得太晚就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一夜。那时的他虽然辛苦,但很充实,梦想是那么地清晰。
一晃7年过去了,吴力还守在原岗位上,没有得到提拔,而他,也不再像当初那样激情饱满,拼命工作了。“我只是被职场潜规则同化了。大家都是这样,多数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如果拼命干,一方面显得另类,另一方面人家说你急着表现和想提拔,落了这个名声却又不能得到提拔,得不偿失。”
现在,吴力机械地上班、下班,“两点一线”。没有了以往的斗志,随遇而安,梦想对他来说已经“一钱不值”了。
很多人都像吴力这样,随着成长而丧失梦想和勇气。他们考虑得越多,胆子就变得越小,于是学会了假装没看见、装作没听到,于是有些事情能过得去就不去争取,有些事情即便不愿意也会说可以,有些事情即便能够也不尽全力……他们变得越来越麻木,当察觉之时,心灵似乎已经停止了生长。
于是他们从此激情不再,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就犹如橡皮一样,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或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感,也没有荣誉感。不论别人怎样拉扯,他们都可以逆来顺受,虽然活着,但活得没有一点脾气。
如果没有外力的挤压,他们就会懒懒地堆在那里,一定要有人用力地拉着、扯着、管着、监督着,他们才能表现出那么一点张力,而一旦刺激消失,他们瞬间便又恢复了原样。
他们往往都是麻木冷漠,没有快乐,耗尽心力却不见成绩,人生,不但疲惫,更显悲伤。
这就是“橡皮人”,无处不在!或许就在你身边,或许你本身业已染上了这种怪病。以女性为例,当下,很多女性都在呐喊着要嫁有钱人,她们为何会觉得金钱第一?这本身就是一种“橡皮人”病症。
或许曾经的她们,大学毕业以后也是美梦如花,她们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很投入,也有了一些成绩。但两三年之后,升职的却是刚来公司不久的新人,据说那人与老板的关系非比寻常,于是她们忍不住感叹“能力终究败给了潜规则”!这时她们又发现,当年那些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有的风光升职,有的体面嫁人,于是便越发感觉自己内心中的清高和坚持一文不值,如果这时再有一个“钻石王老五”向她示爱,只要这个男人没有被毁过容,也没有什么疾病,那么她们多半是会接受的。然后她们还要为自己辩词:这个时代,生活是荒谬的,做梦是奢侈的,激情是短暂的,麻木是必然的。虽然这更像是此地无银的遮羞,但从字里行间我们也不难看出个中的无奈与不甘,她们也试图让自己重新产生一点梦想、感觉、激情,但在大多数时候,却无能为力……
那么,“橡皮人”如何才能从病态中解脱出来?还是要自救!
诚然,这个时代,高房价、低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疏离……的确让人感到无可奈何,这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对于大环境我们无能为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只能变得更加无为和消极。
提三点建议:
1.重新设定人生目标,学会调整心态,以现在为起点,向着心中的目标走过去;
2.重新认识自己,积极把握机会,去挖掘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3.认清现状后,尝试改变和创新,寻找新的方向和位置。
其实人的生命是这样的——你将它闲置,它就会越发懒散,巴不得永远安息才好;你充分调动它,它就不会消极怠工,即使你将他调动至极限,它亦不会拒绝;尤其是在你将人生目标放在它面前时,不必你去提醒,它便会极力地去表现自己。所以,如果你还想活得有活力、活得滋润一些,那么无论如何请记住,永远别让心中的美梦间断,要将自己的生命力激发到极限,而不是刚刚成年,便已饱经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