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软实力”是什么?语言“软实力”就是风格,就是每片唯一的叶子所体现出来的生存的光芒、生命的美丽。那么,我们就应该试着开创属于自己的语言魅力,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地发挥它。
讲话,要善于捕捉听众心理
每个人从小学起就有这样的经验,写作文,最怕的就是文不对题。“说”也是这样,最忌讳“南辕北辙”。试想,假如你是位数学老师,却在课堂上大谈历史;面对农民,你对航天科技滔滔不绝;领导因产品销路不畅心情不好,你却对本单位的管理问题大加分析。可能你讲得很对,有时也很有道理、很有价值,但人家不需要。“对牛弹琴”的结果顶多不过是白费点力气,可你的交流对象是人,有时还是掌握你命运的上司和领导,假如你真的这样说了,后果可能就远远不是白费点嘴皮子那么简单了。
在美国,神学院毕业的学生,必须要到乡村教会去当一定时间的牧师,一来可以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二来可以锻炼他们的韧性和毅力,为他们日后能够更好地宣传神学和发展打下基础。
有一位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十分突出的学生,从一所著名的神学院毕业后,自愿到一个以牧业为主、生活十分艰苦、人们的认识还比较落后的村庄去担任牧师。为了使那里的人们很好地接受自己,并扩大自己的影响,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领会神的旨意,他准备召开一个布道大会。经过紧张而又繁忙的准备之后,他的布道大会如期召开了。但令他失望的是,他等了足足一个上午,却只有一个牧童来到了会场。他心灰意懒,准备将布道大会取消,但为了不让牧童反感,他主动向牧童征询意见,结果牧童说:“亲爱的牧师先生,要不要取消大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在我所养的100只羊中,就算迷失了99只,只剩最后一只,我还是要养它。”年轻牧师顿有所悟,决定大会如期举行。牧师使出浑身解数,对这位牧童全力进行灌输,想不到这位牧童竟然睡着了。
牧师非常难过,却又不好意思叫醒牧童,结果他又等了整整一个下午。
到了黄昏,牧童醒了,牧师就迫不及待地问牧童:“你为什么睡着了,难道我讲得不好吗?”牧童回答说:“亲爱的牧师先生,你讲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当我在养羊的时候,绝对不会拿我最喜欢吃的汉堡给羊吃,而要拿给羊最想吃的牧草。”牧师经过一番思考,终于大彻大悟。
过了不长的时间,这位牧师成为全美最著名的牧师。
有的人认为,这位牧师的布道大会失败了,因为他在大多数人们不需要布道大会的时候举办了布道大会,并且对唯一的一位参加者讲述了人家并不需要的内容;也有的人觉得,他的布道大会成功了,因为他明白了只有从人们的需要出发对人们进行引导,才能把神学发扬光大。事实上,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牧师布道大会的失败在于他忽视了人们的需要,牧师后来能够成功则归功于他重视了人们的需要。
还是让我们回到“说”的主题上来吧。人世间有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做事需要我们考虑别人的需求,说话、交流也必须要重视他人的需要。
因此,在“说”之前,你要明白,对方想听什么、爱听什么、最需要什么,否则,说了还不如不说。也就是说,要揣摩听者的心理。
首先,你要清楚地了解对方的过去。当然,你不需要像一个侦探一样事无巨细,因为你需要的不是他的全部。只需留心他的日常言行,倾听周围人群的谈论,你就会对他的处世风格、性格爱好、优缺点等了如指掌。
然后,你要关注对方的现状。你跟对方交流,这应该是有目的的,你知道对方的现实问题和急需之处后,在说的时候就不会无的放矢。
最后,你要为对方提点建议。说,总是有一定内容的,而且这些内容必须倾向于为对方解决问题,创造未来。也许你说的东西不一定非常管用,但没关系,至少你“说”的目的已经达到,你们的关系也会因为默契的交流而更加密切。
共倾力提升语言表达效果
在人际交往中,善解人意的人总会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因为善解人意的人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体谅别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这样的做事方法会让有困难的人感觉到友爱和温暖,所以人们喜欢和这种性格的人交往。
人们在交流中,总是希望自己所讲的内容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比如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受了委屈找另一个倾诉,一方将自己的痛苦说出来,听的这一方总是点头说:“我知道,我都明白。”这会让感到委屈的朋友不再难过,因为他的委屈朋友理解,这样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是替朋友分担了一部分的心理负担。如果听话的这个人没有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听,当朋友说出自己委屈的时候没有反应,这样做很可能会让两个人的友谊破裂。
有一个篮球教练带领着他的球队在职业运动场上获得了很多次冠军,记者采访他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个教练总是说:“我最不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对我的队员大声地呵斥。比如因为疏忽弄丢了一个球或者在训练的时候精神状态不佳,我都不会对他们大声说出我的不满。”
在球员的眼里,他们的教练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因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第一个原谅他们、听他们解释原因的都是教练。
很多时候,有些错误是根本不该犯的,如某个球员走神。在这个犯错的球员做出解释的时候,教练总是很耐心地将他的解释听完,然后告诉这个球员:“我明白你面对的是怎样的压力。”这样的沟通方式让球员心里充满深深的感激,在每一次关键比赛的时候,他们总会尽全力来完成比赛。
这个教练说:“在队员和我争吵的时候,我也不会和他们争吵,我总是听他们把自己的牢骚发泄出来,因为我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压力。”
这个教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站在球队队员的立场上听他们诉说,能够设身处地的跟球员做角色的转换。
要理解人,听懂人,与人和谐相处,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知道在听人说话的时候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有深刻的体会自然就能理解他人。这样一来,和谐相处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给语言贴上“个性”标签
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比其他人更耀眼的光芒,每个人都必须学习如何吸引他人关注的目光,尤其是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自己的名字和声誉附上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使自己超越于他人之上。此魅力可以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的生活轶事,某种个性化的穿着打扮或是由内到外折射出的性格气质。而在语言上,一旦你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魅力,就会在闪亮的星空中占据一席之地。
美国人一般性格外向、感情丰富。他们欣赏英俊的外貌,沉着潇洒、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赞赏幽默机智的谈吐。1960年,尼克松败在肯尼迪手下,就是因为在电视辩论中风度与谈吐均不如肯尼迪。里根之所以能当上总统,与他在当电影演员时培养出来的潇洒风度和练就的好口才有很大的关系。从外部形象看,年仅46岁的高大、英俊的克林顿当然比年纪老迈的布什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布什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对手,他是一个老牌政客,在从政经验的丰富与外交成就的显赫这两个方面,克林顿无法同他相比。故而克林顿在三次电视辩论中决定采用以柔克刚的办法,不咄咄逼人,不进行人身攻击,要在广大听众面前展示出一个沉着稳重、从容大度的形象。在1992年10月15日第二次电视辩论中,辩论现场只设一个主持人,候选人前面都没有讲桌,只有张高椅子可坐,克林顿为了表示他对广大电视观众的尊敬,一直没有坐,并且在辩论中减少了对布什的攻击,把重点放在讲述自己任阿肯色州州长12年间所取得的政绩上。克林顿的这种以柔克刚、彬彬有礼的做法,立即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感。
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中,克林顿英俊潇洒的姿态、敏捷的论辩与幽默机智的谈吐使他大出风头。他在对布什的责难进行了有效的反驳以后,很得体地对广大电视观众说:“我既尊敬布什先生在白宫期间的为国操劳,又希望选民能鼓起勇气,敢于更新,接受更佳人选。”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克林顿要想圆他的总统梦,必须把布什拉下马,克林顿深知电视辩论的重要。如果在电视辩论中表现出色,加上舆论界广为宣传,就将为入主白宫铺平道路;如果在电视辩论中惨遭失败,那么,他的总统梦将化为泡影。
为了在电视辩论中获胜,克林顿的竞选班子绞尽了脑汁,制定出了有礼有节、以柔克刚的有效的辩论方法。
电视辩论不但可以显示总统候选人的竞选主张,更重要的是还能展示候选人的素质和能力,如形象、风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克林顿抓住电视这个受众面最广的传媒,在辩论中以说“礼”话的策略与布什竞选,赢得了广大选民的信任和支持,也展示了自身良好的风度和形象。
当今时代就是需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魅力。因此,永远不要害怕让自己拥有与众不同并且具有吸引目光的特点。受人攻击、惹是生非都比无人问津、碌碌无为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遵循这一法则,实际上,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应该具有演员的气质,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导演一场神秘的戏剧,或正面,或反面。
总而言之,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你,你就必须竭力地亮出自己的个性,打造属于自己的语言魅力,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让“字眼”的作用发挥极效
说话需要注意遣词,恰当的用字,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意思,而且能够起到感染听者的效果。马克·吐温说:“恰当地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就像在电光石火之间。”当我们所说的话用对了词,用对了地方就能叫人笑、治疗人的心病、带给人希望,然而若是用错了字眼就会使人哭、刺伤人的心、带给人失望。同样地,借着所用的“字眼”可以让别人了解我们崇高的心志和由衷的愿望。
很多成功人士就是因为善于运用“字眼”的力量,才大大激励了当时的人们,决心跟随这些成功人士,结果才塑造出今天的成就。事实也是如此,当你用对了字眼时,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展现出另一种人生。当帕特里克·亨利站在13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激发了几代美国人的决心,誓要推翻长久以来骑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坚合众国于此诞生。
曾有一位美国伟人演讲道:“当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时,不要忘了独立宣言,虽然那没有几句话,却是200多年来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保障。同样地,当我们这些年致力于种族平等时,不要忘了那也是因为某些字眼的组合而激发出来的行动所致,请问谁能忘记美国马丁·路德·金博士打动人心的那一次演讲?他说道:‘我有一个梦,期望有一天这个家能真正地站立起来,信守它立国的原则和精神……’”
当然,话语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有一个人的话激起了英国全民抵抗纳粹的决心,结果他们以无比的勇气挺过了最艰苦的时刻,打破了希特勒部队所向无敌的神话,那个人就是已故英国政治家丘吉尔。很多人都知道成功的人生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话所谱写而成的,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些伟人的背后所拥有的语言力量也能够在我们的身上找到,这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振奋意志,乃至于有胆量敢于面对一切挑战,使人生过得更加的丰富、精彩。
人生中,时时刻刻都在选择使用恰当的字眼,因为它可以振奋我们的情绪,相反,如果你选择使用了消极的字眼,很快就会使自己自暴自弃,遗憾的是人们常常不留意所用的字眼,以致错失唾手可得的大好机会。
因此我们务必要重视使用字眼的重要性,这做起来并不难,只要你能聪明而用心地选择便行了。
因此,我们要注意跟他人谈话时,用词一定要谨慎,要留意自己习惯用的字眼,同时还要知道,所用的字眼也会深深影响自我的情绪,也会影响人们的感受。所以,假如我们不能好好掌握如何用字,而随着以往的习惯继续不加选择地用字,很有可能就会扭曲所历经的事实,错过成功的机会。
譬如说当你要形容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时,用的字眼是“不错的成就”那对你的情绪就很难造成兴奋的感觉。这全是因为你用了具有局限性的字眼所致。一个人若是只拥有有限的词汇,那么他就只能体验有限的情绪,反之若是他拥有丰富的词汇,那就有如手中握着一个可以调出多种颜色的调色盘,可以尽情挥洒你的人生经验,不仅为别人,更可以为自己。
学会令语言形象生动的方法
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无形变成有形,把概括变成具体,把枯燥变成生动,大大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形象化的语言让听众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一起参加接收活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此外,它也是构成其他语言风格的基本手段。
语言形象生动须做到如下几点:
(1)选用有色彩、有形象的语词。色彩词与形象词可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而视觉形象留给人的印象往往比听觉形象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2)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用浅显通俗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比较复杂、抽象的事物或深奥难懂的道理。
(3)要注意寓理于事,将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实之中。那种干巴巴的说教,往往使听者乏味。要善于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阐明事理,增强语言的魅力。
作家李准曾自负地说:“没有几下绝招,难得当个作家!我的看家本领是:三句话叫人落泪,三分钟过戏,把读者的心放在我手心里揉,叫他噙着眼泪还得笑!”
时逢“常香玉舞台生涯五十周年庆祝会”,文艺界名流齐来祝贺。专好插科打诨的电影导演谢添一把拉住李准说:“李准,我想当众试试你!你说三句话,能让常香玉哭一场,我才服你!”
作家李准皱了皱眉头,看看众人,摊摊手为难地对常香玉说:“香玉,你看看老谢!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他偏偏让你哭,这不是难为人吗?”
常香玉说:“你今天能让我哭,算你真有本领!”
谢添说:“或者签字认输也行!”
李准仍旧为难地说道:“香玉,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论起来,你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呢!我十几岁那年,眼看逃荒的难民群到了西安,眼看着大家都快要饿死了,这时忽然有人喊:大唱家常香玉发饭了,河南人都去吃吧!瞬时,人们哗一下子都涌了过去!当时,我手捧着粥,泪往心里流。心想,日后见了这位救命恩人,我一定要给她叩个头!哪想到‘文化大革命’中,你被押在大卡车上游街,让你‘坐飞机’!我站在一边,心里又在流泪,我真想喊一句,让我替替她吧,她是俺的救命恩人哪——”
“老李!你……别说了!”
常香玉猛然打断李准的话,捂住脸,转过身,满脸泪水滚下来,把手绢打湿了。
大厅里没有一点声息。众人望着李准,沉浸在他讲的故事里,忘记了这里是在打赌,连电影导演谢添也轻轻吸了一下鼻子……李准能说哭常香玉,靠的除了真挚的感情,再就是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功底。有了这样的说话本领,自然更容易让别人接受你。
通过语气让语言更具色彩性
说话都离不开语气。在一句话中,不但有遣词造句的问题,而且有用怎样的语气表达,说话才准确、鲜明、生动的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大师郭沫若在台下观看自己创作的五幕历史剧《屈原》的演出,他听到婵娟痛斥宋玉:
“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郭老听后,感到“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句话,骂得还不够分量,就走到后台去找“婵娟”商量。“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3个字,是不是分量会重些?”
这时,正在一旁化妆垂钓者的演员张逸生,灵机一动,插了话:
“不如把‘你是’改为‘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多够味,多么有力!”
郭老拍手叫绝,连称:“好!好!”
这一字之改,不仅使原来的陈述句变为坚决的判断句,而且使语言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气也更加有力,婵娟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只要驾驭了语气,就能够出口成章。这种当今社会最值得推崇的口才能力就显现了驾驭语气的功力。要达到驾驭语气的基本要求,以下3点建议可供参考。
(1)改变不良的习惯语势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桥梁。正因为有了语言,才丰富了人的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应该看到,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某种语言习惯的影响,形成了每个人的独特的习惯语势,因此要尽早克服那些不符合语气要求的习惯语势。
有的人讲话声音变化很大,总是一开口声音很高、很强,到后来越说越低、越弱,句尾的几个字几乎听不到。这种头重脚轻的语势使语意念混,容易造成听话人的疲劳感。有的人讲话,总是带有一种“官腔”,任意拖长音,声音下滑,造成某种命令、指示的意味。有的人讲话,则喜欢在句尾几个字上用力,使末一个字短促,语力足,给人以强烈感、武断感,容易让人不舒服。把握语气主要是做到句首的起点要参差不一,句腹的流动要起伏不定,句尾的落点要错落有致,这样就能使语气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正确地运用语势,就会对每句话的表达从语意上给以具体把握。这种把握是驾驭语气的基本内容。
(2)掌握语气的特点
语气包含思想感情、声音形式两方面内容,而思想感情、声音形式又都是以语句为基本单位的。因此,语气的概念又表述为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语句的声音形式。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气表达所必须依据的支持物。语言有表意、表情、表志的作用,语气相应也分为这3种:
①表意语气
表意语气指的是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如陈述、疑问、祈求、命令、感叹、催促、建议、商量、呼应等。这种语气词或独立成小句,或用于小句末,或用于整个句子末尾。指明事实,提请对方注意,用“啊、呢、咯、嗯”等;催促、请求用“啊、吧”;质问、责备用“吗”,如与副词“难道”搭配,语气更为强烈;说理一般用“嘛”和“呗”;招呼、应呼用“喂”;揣测用“吧”。
②表情语气
表情语气是谈话中表现的感情。如赞叹、惊讶、不满、兴奋、轻松、讽刺、呵斥、警告等。赞叹用“呵、啧”,句中常有“多”字搭配;惊讶用叹词“啊、哎、哟、咦”;叹息用“唉”;制止、警告用“嘘、啊”;醒悟用“哦”;鄙视用“呸”,等等。
③表志语气
表志语气,就是对自己的说话内容表示某种态度。如肯定、不肯定、否定、强调、委婉、和缓等。肯定用“得了(是)……的”;缓和用“啊、吧”,语气显得平淡,不生硬;夸张用“呢、着呢”。
(3)根据不同场合调整语气
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声语言的表达,必须考虑场合、对象、时机等因素,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机、不同环境和不同对象的语言交流特点,灵活恰当地运用语气的多种形式,做到适时而发。
①因地而异
把握语气要注意因地而异,这是非常关键的。一般而言,场面越大,越要注意适当提高自己的声音,放慢语速,把握语势上扬的幅度,以突出重点。反之,场面越小,越要注意适当降低自己的声音,适当紧凑词语的密度,并把握好语势下降趋向,追求自然。场合不同,应运用不同的语气。在谈话的场合和演讲的场合、论辩的场合和对话的场合、严肃的场合和轻松的场合、安静的场合和嘈杂的场合等,都要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语气。
②因时而异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时候说,效果往往大相径庭。抓住时机,恰到好处,运用适当的语气,才会产生正确有效的效果。
③因人而异
驾驭语气尤为重要的一条就当属因人而异,语气能够影响听话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只有当语气适应于听话者的同时,才能同向引发,语气不适应于听话者,则会异向引发。比如,是喜悦的会引发出对方的喜悦之情,是愤怒的会引发出对方的愤怒之意;如生硬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不悦之感,埋怨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满腹牢骚等。判断说话语气的依据是一个人内心的潜意识。语气是有声语言的最重要的表达技巧。
掌握了丰富、贴切的语气,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同时对通话人产生正效应,从而赢得交际的成功。
妙用语调抑扬顿挫地感染听者
语调,就是说话的腔调。从严格定义上说,语调应表述为:整句话和整句话中某个语言片断在语音上的抑扬顿挫,包括全句或句中某一片断的声音的高低变化,说话的快慢(即音的长短和停顿)以及轻重等。在口语交际中,语调往往比语义能传递更多的信息,能对听众的心理产生极其微妙的特殊作用,因此更为重要。
在波兰有位明星,人们都称她为摩契斯卡夫人。一次她到美国演出的时候,有位观众请求她用波兰语讲句台词。于是她站起来,开始用流畅的波兰语念出台词。观众们虽然不了解她台词中的意思,却觉得听起来令人非常的愉快。
摩契斯卡夫人接着往下念后,语调渐渐转为低沉。最后在慷慨激昂、悲怆万分时戛然而止。台下的观众鸦雀无声,同她一起沉浸在悲伤之中。而这时,台下传来一个男人的笑声,他就是摩契斯卡夫人的丈夫——波兰的摩契斯卡伯爵,因为他的夫人刚刚用波兰语背诵的是九九乘法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调的不同竟然有如此不可思议的魅力。即使不明白其意义,也可以使人感动,甚至可以完全控制对方的情绪。因此,你的声音是很重要的!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请开口说话,我才能看清你。”正因为他了解,人的声音是个性的表达,声音来自人体内在,是一种内在的剖白,因此人的声音中可能会透露出畏惧、犹豫和缺乏自信,也有可能透露出喜悦、果断和热情。
我们说话的声音,也必须和音乐一样,能够渗进人们心中,才能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因此,在表示有疑问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提高句尾的声音;要强调的时候,声音的起伏可以更大些;要表现强烈的感情时,可以把调子降低或逐渐提高。
总之,绝对不要使你的语气单调,因为音阶的变化会加强你的说服力。你的热情会在音阶的变化中展现,并且能够感染听者,从而产生说服的力量。
如果你在说话时,只是抓住了字词的表面意义,那么你只是用“借来的字词”在传达而已,你并不是个很高明的说话者。你应该把这些字词的意义充分地表达出来,并且加上你对它们的爱,你的表达才是完整的,你的感情才能充分地表露出来。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调生动有趣感染听众呢?
(1)掌握有特色的各种句调
一句话富有表现力,因为它声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声带拉紧,声音就变高;声带放松,声音就变低。我们说话可以自由地控制声带的松紧,使之发出不同的高低音。一句话声音的高低变化叫作句调。句调是语调中主要的内容。
句调可分升调、降调、曲调、平调4种。升、降、曲、平四调,各具特色。只有掌握句调的特点,才能灵活表达出各种句调。
①升调
这种句调前低后高,整个句子的后半句明显升高,句末音节高亢,一般用于提出问题、等待回答、感情激动、情绪亢奋、句中顿歇、意犹未尽、发号施令、宣传鼓动、惊异呼唤、出乎意外等场合。
②降调
这种句调先高后低,但声音不是明显下降,只是逐渐降低,句末音节短而低。在口头交际中,降调的使用最为常见,它多用于情绪平稳的陈述句、感情强烈的感叹句、表达愿望的祈使句。
③曲调
这种句调由高转低,自低升高,或由低转高,再降低。曲调能表达出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所以常用于语义双关、言外有意、幽默含蓄、讽刺嘲笑、意外惊奇、有意夸张等处。
④平调
这种句调变化不大,平稳、舒缓,多用于表达分量较重的文句,如庄重严肃、冷淡漠然、思索回忆、踌躇不决等。
(2)语调抑扬顿挫
说出的话中含有语调才能显得抑扬顿挫。抑扬顿挫构成语言自然和谐的音乐美,能细致表达思想感情和语气,使语言更富有吸引力。一般来说,语调越多样化,越生动活泼,其吸引力就越大。分寸感是语调正确的首要条件。每句话都可以用不同的语调来说,但不同的语调给对方的信息刺激也是不同的。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不一,就可能给人不同的理解,文明语言可能揭示不尊敬对方的信息;相反,有少许不礼貌的语言在非常亲近的人当中,却给人揭示一种亲密无间的信息,关键在于语调分寸感的使用。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语调,是衡量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
(3)控制说话的轻重快慢
人们说话都有轻重快慢之分。一般来说,重要的词语或需要强调的内容说得重些,句子中的辅助成分或平淡的内容说得轻些。说话轻重适宜,能使语意分明,声音色彩丰富,语气生动活泼,语言信息中心突出,从而引起听者的注意,引导听者的思路,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说话的轻与重,是相对而言的。太轻,容易使听者减少兴趣;太重,也容易给听者突兀的感觉。应根据说话的内容,该轻则轻,该重则重。使人感到音节错落有致,舒服畅快。
语速应根据交际场合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选择。运用恰当的语速说话,是控制语调的主要技巧。在需要快说时,语速流畅,不急促,使人听得明白;在需要慢说时,不能拖沓,要声声入耳。语速徐疾,快慢有节,才能使言语富于节奏感。听者处在良好的倾听环境里,才能不疲劳,并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培养表达心声的语调
语调对于有声语言表达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语调不仅能成功地表达一个人的心理和性格,还可以表达说话者微妙的感情。不同的语调,将导致对方不同的感觉效果。一句话起什么作用,产生什么效果,给听者什么感受,取决于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语调关系到口才的成功和失败,所以要想练就优美的口才,必须练习那种真实、准确、富有生命力的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