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李茂贞穷蹙而降 唐昭宗重归长安

十一月,保大节度使李茂勋带众万余人救凤翔,屯兵于城北阪上,与城中举烽火相应。朱温心想李茂勋举众前来,城守必虚,我可捣了他的老巢。于是朱温遣其将孔勍、李晖将兵乘虚袭坊州、鄜州。坊州一鼓而拔,两日后,天降大雪,汴军乘时冒雪连夜前进,五更时分抵达鄜州城下。鄜州守人半点准备都无,使得汴军很快破城而入。入城后,城中还有八千士兵,一番激战,直到午时,鄜军才败,鄜州留守李继璙被擒。李晖抚存李茂勋及诸将士家人,民皆安堵,丝毫无扰。李茂勋听闻自己城池被克,即时引兵遁去。

围凤翔的汴军每夜击鼓鸣角,城中大地都因之震动。攻城汴军骂城上人道“劫天子贼,还不速降?“城守者就骂城下人道“夺天子贼,还不快滚“。这个冬天极其寒冷,又连下数日大雪,城中粮食用尽,冻死、饿死者不可胜计。连李茂贞的私储也快用完了,只得用猪狗之肉供奉皇帝。唐昭宗就令人拿御衣以及小皇子的衣服去市上卖钱以充用度,还在宫中设小磨,让宫人磨豆麦为屑以供御。

这时,王建已攻下了李茂贞的洋州与兴州,如此一来,李茂贞的山南诸州镇全为王建所得。自失鄜州后,李茂贞的关中诸州镇全为朱温所得,仅剩孤城一座,寒冬粮绝的李茂贞无异于坐守待毙。很多兵士都开始怨恨韩全诲。李茂贞养子李继远带兵十余人遮拦韩全诲于左银台门,喧闹骂道:“阖境涂炭,全城馁死,只因尔辈数人!“言毕李继远拔刀欲刺,韩全诲吓得胆都要裂了。幸好李茂贞此时正好来到,韩全诲叩头乞求李茂贞,李茂贞谕解道:“军容不必如此,吾儿不知实情。来,你们还是杯酒泯恩仇吧“。言毕令人酌酒两杯,使两人对饮而罢。李继远胸中仍是愤懑难平,便带兵投降了朱温。

李继远本是蔡州人,原名苻道昭,最先事秦宗权为骑将,秦宗权败后便转投到李茂贞手下。李茂贞见其性格强敏,有武略,甚是喜爱,便收为养子,赐名为李继远。投降朱温后,恢复自己原名符道昭。朱温听闻他善于布阵,勇闻一军,与之言语又极为相投,心中大喜,有重用之意。

再说唐昭宗召李茂贞、李继诲、李彦弼、等一起进食,商议与朱温和,唐昭宗说道:“十六宅诸王以下,因饥寒而死者每日都有数人。在内诸王及公主、妃嫔,一日食粥,一日食汤饼,如今也难以供应了。卿等意如何?“众皆低头,不能对。唐昭宗盯着李茂贞道:“岐王,现在你还不想和解吗?“

李茂贞终于决定投降。十二月下旬,他遣使请降于朱温,并密谋诛宦官以自赎,遗朱温书道:“祸乱之起,皆由以韩全诲为首的宦官。我迎驾至此,实是以备他盗。公既志匡社稷,请公迎陛下还宫,我愿以破甲残兵,听公之令,为公效力!“朱温回书道:“我举兵至此,正因乘舆播迁;公能协助,我甚感宽慰。“

903年初,朱温上表请迎车驾还宫,遣幕僚司马邺奉表入城。李茂贞秘密单独去见唐昭宗,说若不诛杀韩全诲等,朱温决不会和解,车驾也难还京。唐昭宗同意了,于是李茂贞派四十名士兵拘捕韩全诲一众,将他们斩首。当晚,又斩李继筠、李继诲、李彦弼等与韩全诲同谋者十六人。次日,唐昭宗遣韩偓及赵国夫人来犒劳朱温军营,并派使者带来韩全诲等二十馀人的首级以示朱温。赵国夫人带来唐昭宗写给朱温的书信,其中说道:“向来胁留车驾,怕获罪而挑拨是非,离间你我君臣的,都是此辈。今朕与茂贞已决意诛之,卿可晓谕诸军,以平众愤。“朱温这回满意了,就遣观察判官李振奉表入城谢罪。

韩全诲等已诛,而朱温犹未解围。李茂贞怀疑崔胤教朱温必取凤翔,急忙请唐昭宗写书召崔胤前来。诏书四下,都是御笔亲属,言辞恳切,然而崔胤竟称疾不来。李茂贞极其恐惧,自己致书于崔胤,言辞卑逊。崔胤还是不来。当朱温召崔胤时,崔胤立即来到了朱温军中。李茂贞大惊,心想形势如此,即便不开城门也会被朱温所破,若开城门,朱温顾忌天子,或许不敢对我不利。还是开门以观其变吧,于是凤翔开启了城门。

唐昭宗出城前,李茂贞趁机提出想以其子李侃娶平原公主,想跟李晔结亲以自固。平原公主是何后之女,何后不太愿意。但李晔急于出城就答应了李茂贞。于是皇帝一众出城,来到朱温军营,朱温素服待罪,见帝后,跪拜于前,顿首流涕。帝命韩偓扶起,帝亦泣,道:“宗庙社稷,赖卿再安;朕与宗族,赖卿再生。“亲解玉带以赐之。稍作休息,车驾便开始回京。朱温又假意提出,自己要单骑前行十余里,为皇帝导路,皇帝当然拒绝了他。

于是朱温令其兄朱存的儿子朱友伦将兵保卫车驾,自己留下部分后队,撤寨退兵。想到李茂贞虽还有几处小的州县,但都不足为虑。凤翔城基本是孤城一座,再无能力与己对抗。若留之的话,还可使其做为自己对蜀地王建的屏蔽,朱温便仍使李茂贞镇凤翔。

正月下旬,唐昭宗一众回到了长安。李晔谒太庙,登长乐楼。礼毕后谢朱温道:“朕能生入旧京,全赖卿之力也。自古救君之危,未有如是者。更何况今日得以亲奉觞酒,奠于先皇帝室前,卿之德,朕何能不报!”

为嘉奖朱温迎銮之功,唐昭宗赐朱温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赐其僚佐敬翔等号迎銮协赞功臣,诸将朱友宁等号迎銮果毅功臣,都头以下号四镇静难功臣。为嘉崔胤之功,唐昭宗再次以催胤为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