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第一,技术第二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很重要,那这两者间是否有优先次序?答案是肯定的。对所有公司来说,都应该是管理第一、技术第二。管理必须一流,技术可以“二流”。

可能有人认为,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当下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时代,但是严格来讲,管理有效的人才才是核心竞争力。法国兴业银行的天才交易员差一点点就让公司彻底倒闭等案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意识不到,说不定哪天某位“人才”设计一个“巧妙”的合同把公司卖了我们都不知道。

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都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或者说生产要素),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效果是有限的,唯有“有效”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更大的成果。

有了好的管理,人才、技术、资金可以形成合力,进而发挥出“1+1>2”的作用,二流的技术会逐渐发展为一流的技术,二流的人才也可以发挥出一流的作用。

如果没有好的管理机制,人才、技术、资金就会如一盘散沙,甚至人才之间都会内斗,在这种情况下,一流的技术终将会退化为二流,一流的人才也很难在企业中发挥作用,最后或许会离去。

以科技行业为例,诺基亚、北电网络、宏达电子、柯达、索尼等,这些巨头中哪一个的衰落是因为缺乏人才、技术或资金呢?作为曾经的王者,哪个不是拥有充足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即使缺乏,它们曾经市值的哪怕1%都足以再造一个中国上市公司,更何况储备一些人才和技术。除了管理,难以找到其他导致它们衰落的理由。

任正非在题为“一个职业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的讲话中说:华为曾经是一个“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正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淡化英雄色彩,特别是淡化领导人、创业者的色彩,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由之路。只有职业化、流程化才能提高一个大公司的运作效率,降低管理内耗。公司将在两三年后,初步实现IT(信息技术)管理、端对端的流程化管理,每个职业管理者都在一段流程上规范化地运作。这段话非常好地阐释了企业壮大需要经历的转变过程。

在一个小企业中,工作协同的需求相对少些,管理的作用可能没那么明显,但在稍有规模的企业中,任何业务活动可能都会涉及多种生产要素,既包括人才、技术、资本,也包括时间、流程、组织、产品组合等。要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就需要在多种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平衡、协调,使企业实现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要完成这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且具有不确定性的平衡、协调工作,完全依赖人治是不可想象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依赖管理。

未来是不确定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掌控未来,但管理可以帮助我们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这句话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举个例子:我们去见新的客户,去之前是无法预测客户诉求的,但是我们已经在流程中制定了客户拜访的规则,其中对客户可能的诉求进行了分类,既包括常见的也包括例外的,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行动指南,那么我们在见到客户时就可以按照规则行事,有效应对。

理解了以上这些,我们就会明白,管理的重要性要大于人才、技术或资本中任何一项的重要性。有效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协同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种企业生产要素,使其形成合力,最终大幅提升公司的综合生产力,形成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要总结的话就是,管理必须一流,技术可以“二流”,并会在好的管理协同下逐渐发展为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