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 第二回自吹自擂

虽说是初学者,但上次亲手酿制的味噌异常美味,因此,我不仅喜滋滋地将它们分送给朋友,而且时不时就舀一些做成味噌汤,或是拌着蔬菜食用,没过多久便吃掉了一半。

这可不妙,我在心里暗暗想着。于是,上周末我在家展开第二次自制味噌的行动。

这一回,我将麦曲和米曲混在一起,比例大约为9:1。

因为使用的曲是生的,所以我根据大豆的克重,加入了两倍的曲用以发酵。

这是相当奢侈的做法,按照此种比例酿制的味噌会十分甘甜。

酿制方法非常简单,姑且在此介绍一下。

材料为大豆500克、生曲1000克、食盐200克。

如果是家庭自制味噌,这样的配比刚好合适。

(1)将大豆放入冰箱,48小时后取出,以水浸泡,煮熟至软烂。

(2)将食盐与曲混合。

(3)用搅拌机将煮熟的大豆搅拌成粉末状。

(4)将步骤(2)(3)做出的东西拌匀,放入满满一勺味噌(自己心目中味噌的理想状态),揉成泥状。

(5)将步骤(4)制成的酱醪装入带有拉锁的保鲜袋中,尽量挤出袋内空气,密封保存(我使用的是容量为1升的保鲜袋)。

有的做法会在酱醪中加入大豆汁,使其更加柔软,但这个步骤增加了酱醪生霉的风险,推荐大家仅使用大豆即可。

接下来,在保鲜袋上压上重物(我压了几个塑料瓶),静待酱醪发酵熟成。

中途需要检查酱醪是否正常发酵,如果冒气导致保鲜袋膨胀变形,可拉开拉锁排气,加速发酵。

在柏林,味噌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

前些天,我在公寓附近最喜欢的一家越南料理店就餐。翻开随身携带的料理书,正琢磨着味噌的制作方法,老板娘兴致勃勃地走上前来,向我讨教如何亲手酿制味噌。

当时没能为她细致地说明制作步骤,过了几天,我重新用简明扼要的德语写好酿制方法,再次去了一趟店里,老板娘非常欢喜。

或许得益于拉面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许多人由此记住了用于调味的味噌。

不久之前,我还邂逅了一条名为MISO[1]的狗狗。

酱油的难度稍稍有点高,换作味噌,则不会给肠胃带来什么负担,请一定尝尝看!

今后,味噌的身价也将水涨船高。

今天读完石井光太的作品《遗体——地震、海啸的尽头》。在此之前,我曾犹豫很久是否要读,现在觉得,能够读完真是太好了。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讲述众人如何竭尽全力,直面在七年前那场地震[2]中逝去的生命。

从瓦砾中发掘出遗体,将之运送到安置所的人。

在安置所内,写下一封又一封死亡确认书的医生。

掰开遗体口腔,做检齿记录的牙科医生。

为棺柩分配奔波忙碌的殡仪馆工作人员。

哽咽着为逝者诵经超度的僧人。

忙于遗体火化、身体累到极限状态的火葬场工作人员。

住在附近、为火化时依旧身份不明的遗骸献上鲜花与点心的人。

现场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情谊。

尽管自己就是受灾者,大家仍然全心全意地工作,以便让更多遗骸及时回到家人身边。

只要想到,换作自己身处他们的位置,得知企鹅与由利乃被海啸卷走,我就立刻感到一阵胸口被压碎般的痛苦。

然而,类似的残酷现实曾真正发生在那么多人身上,绝对不能忘记。

一时间我有些愕然,不知该说震灾已经过去七年了,还是仅仅过去了七年。悲剧似乎远远没有结束。

至少,希望所有幸存者能够发自内心地认为,活着真好。

周末,听说在柏林也会举办相关的追悼活动,我打算前去看看。


[1]味噌的日语发音即为MISO。

[2]这里指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发生在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又称东日本大地震。此次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