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秦始皇的管理弊病:“加速陷阱”要了他的命
就像秦始皇原本希望的,是建立一个千秋万代的大帝国,从未打算把自己连同祖先的事业草草断送一样,把手下的业务骨干逼得愤然出走的企业领导人,并不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但是就像秦始皇不懂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样,他们也不知道,“push”来“push”去,只会把企业加速推向死亡。
那些自命不凡到头来又沦为世人笑柄的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心态太好——在他们的词典里从来都没有“失败”这个词。正因为此,他们才为全社会充当了失败的典范。唐人讽刺秦政的诗歌里,就有这样的意思:
长策东鞭及海隅,鼋鼍奔走鬼神趋。
怜君未到沙丘日,肯信人间有死无?(7)(罗隐《秦纪》)
这是说当秦始皇东巡来到海边,下令射杀海上大鱼(史载确有其事),吓得其他鱼鳖和鬼神都夺路而逃——然而从做人的角度来看,可怜的他整天跑来跑去,直到出巡半路死在沙丘,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力会有边际,生命会有终结。
这是一个多么经典的累己累人,最后什么好结果也“累”不出来,反倒“累”了天下的管理案例。然而,一切的“累”,都是从一个基本的荒诞开始的,那就是追求一时的“简便”、“有效”,反倒造成了长久的、难以摆脱的复杂和受累。
我早年供职香港金融服务业,一次听某老板说,管理无非就是要对“底下的人”“不断催促、催促、再催促”(“always push, push, push”),随即有一种坠入时间隧道重返2200年前长城工地的感觉。一般地说,企业在刚创办的时候,规模也小,成员也少,说好一起干一番事业,大家自然也不在乎多吃一点苦。老板一味“push”,是在公司业务有了点起色的时候——他们以为再“push”一把,生意就会再上一个台阶。
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个噩梦般的结局,不再是杀出来陈胜、吴广,而是业务骨干的出走(其实也可以叫做叛逃)。或者,他们的出走,也可视为一种现代版的“揭竿而起”。
我的一位朋友,曾被一家民营公关公司好说歹说聘请去“开拓新业务”。没想到一去就被老板责令去搞“会战”,一会儿“大战13天”,一会儿“突击一星期”,用他的话说,“简直是以土方工程的速度”向甲方提供服务。不久,此君就以“没时间思考”为由辞职了,私下的理由却是“告别秦始皇”。
还有一种“push”,那就是不顾员工合理的个人发展愿望,随意调换他们的岗位——这也是一种强制,虽然领导人有时还以为这是一种重视。我的一个学生,到一家媒体应聘记者时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却因履历表上有段在国际公关公司实习的经验,就被商务部门“借”去搞活动。结果一“借”就是两年,根本没有机会实现心中的理想,于是就以生孩子为由辞职了。
这都是几年前的事。但几年来,这两家公司的业绩都没做大,其中一家,据说已被国际公司兼并。回想它们当时的发展势头,人们不免惋惜。
遗憾的是,在薪酬愈发高涨、人才愈发难找的今天,一些领导人仍拒绝面对现实。尤其是几年前企业界对“执行力”的过分强调,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依赖简单命令和行政催促。
就像秦始皇原本希望的,是建立一个千秋万代的大帝国,从未打算把自己连同祖先的事业草草断送一样,把手下的业务骨干逼得愤然出走的企业领导人,并不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但是就像秦始皇不懂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样,他们也不知道,“push”来“push”去,只会把企业加速推向死亡。当所有员工都累了,企业也会累的——《哈佛商业评论》上一篇论文就把这种情况称为公司的“加速陷阱”(the acceleration trap)。
于是想起唐人诗云: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
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
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徐晶《阮公体》)
唐人尚武,追求事功。众多诗人,时而有想象秦皇扫荡六国之铁血权势、巡游天下之奢华阵容的作品。但人们总是坚守一个底线,那就是道德的失败必然导致管理的失败。“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一旦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无论什么样的雄图大业,从大国崛起到百年基业,都只会是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