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42,必然不怀好意

而此刻应天府的皇宫中,朱元璋正在看内阁批阅的折子,这七日以来,内阁的成长,

朱元璋是看在眼里的。

简直就是能力超群!那些个大臣们,就算是来十个,也都不如内阁。

岳千帆真是好啊。

朱元璋觉得,封王都委屈他了,要不是天下初定,人心还不是很稳,

就算是把皇帝位置给他坐,也无不可。

朱元璋越看越欣喜,不知道岳千帆看到自己给他的两道圣旨,会是什么表情。

真是期待啊。

朱元璋都觉得自己多少有点恶趣味了,但不管如何,只要让岳千帆信服,并且为他所用,

那么他就是高兴的。

话说这个云奇,怎么去了那么久,还没有回来,咱还想要知道。

岳千帆会以何处为他的藩地呢。

正在想着呢,宫里人通报说云奇太监回来了。

云奇太监脚步匆匆,来到朱元璋的面前,

“陛下,奴才幸不辱命,已将陛下的意思,告岳公子了。”

“嗯,他对接管内厂,有什么看法吗?”

朱元璋看向云奇问道。

“没有看法,他只说了接旨,而没有说其它。不过我观岳公子,倒是沉着冷静,心如止水,显然对受封藩王,或是接管内厂,都没有兴趣。

当真是个奇才。”云奇夸岳千帆道。

他在岳千帆府上好吃好喝的,到了皇帝面前,自然是要多夸岳千帆两句。

朱元璋道,“他要是有反应,就不叫岳千帆了,对了,他选何地为他的藩地啊?”

“陛下,他给了奴才一卷地图,说圈上的地方,就是他的藩地。”云奇道。

朱元璋心里一惊,这岳千帆还真是懂他啊,岳千帆是怎么知道,自己分封藩王的时候,

都喜欢在地图上画圈圈的?

这还真是第二个胡惟庸啊!不过朱元璋对岳千帆可没有杀心!而是更加喜欢了。

因为他知道,岳千帆绝不有负于大明!

“快给咱看看。”朱元璋急切道,云奇知道朱元璋心急,就赶紧将地图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看,居然是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吴地,“知我者,岳千帆也!”

“云奇,你说,岳千帆若是到了吴地,他将会如何治理?”

云奇倒也聪慧,朱元璋曾三令五申,太监宦官,不得干政,他要是说了。

那不就是犯了朱元璋的禁忌了嘛。

“奴才也不知道。”

“算了,问你你也不敢说,你去给岳千帆传旨,封他为吴王。”

“奴才遵旨。”

云奇擦了擦冷汗,就退了下去,真是在朱元璋的身边,一个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的啊。

不过封岳千帆为吴王,足以看出,朱元璋对岳千帆的宠爱。

要知道朱元璋以前的封号,就是吴王啊,和皇帝等同的封号。

这对于岳千帆来说,是上天的恩赐!

“父皇,这是我整理的改良均田制的内容,您看看?”朱标这七日以来,都在忙碌这个。

他知道内厂一旦设立,父皇就要推行新政了,而他翻阅历代古籍,就是为了新政。

他列出来的内容,足足有数百条。

都是利国利民的政策,他还唯恐不妥,

所以就来询问朱元璋。

当一个贤明,又有能力的太子,还真是难啊。

“老大,这些你给内阁看过吗?”朱元璋看着朱标递的折子,非常满意。

这才是太子该做的事情啊,治国理政,无时无刻都在研究新东西。

朱标这段时间,进步神速!比他给朱标请的那些个老师,还真是有用许多。

“看过了,内阁正在审阅。”朱标道。

他一早就给内阁看了,内阁的所有人,当时都吃惊无比。

他们很难想象,还会有这么好的政策,所以他们要多看几日,才会有答复。

“你觉得你的这些个方针,内阁能通过多少?”朱元璋道,内阁就是一堆刺。

三日前,他提出治理各地灾害的策略,被内阁给反驳了大半。

说这非但不能彻底解决各地的灾害,反而还会加剧。

所以朱元璋也是一改再改,仅仅是为了内阁能够满意。

当然他也没有责备内阁不识抬举,而是他看到了一种希望。

在明以前,只有魏征一人敢向唐太宗直言,而如今,是一群人向他直言。

他怎么能不高兴呢?

“儿臣不才,内阁能通过七八成吧。”朱标道。

这都是他的保守估计。

内阁说不定,能全部通过。

虽然内阁决策,皇帝下旨,但皇帝希望,集众议之长。

若赞成的人多,那这政策就可以实行,若反对的人多,那这政策,皇帝就需要重新制定。

当然…皇帝也可以一意孤行,只是这内阁,就会没有多大作用了。

“老大像我啊,若你的能得内阁认可,那就这么做吧。”朱元璋看完了朱标的奏折,道。

“父皇圣明。”

“最近,下面的官员,都什么反应啊?”

朱元璋看向朱标。

现在朝中的官员,除了一半是胡惟庸的人外,另一半则都是太子朱标的人。

所以朝中局势,朱标也是看得十分透彻。

“下面官员反应都挺大的,还有人去查这个岳千帆到底是谁了。”朱标道。

“现在焦点全在岳家了是吧。”朱元璋捻着手指道,“这些个官员,真是听风就是雨。”

“是。”朱标点了点头,“父皇,岳千帆最近在竹林雅会上,作了三首诗。

罗本亲自称他为,诗神。”

“诗神?这你都知道。”朱元璋差点都忘了,朱标的老师宋濂,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他能知道,估计都是宋濂给他说的。

“这三首诗,我为父皇临摹出来。”

朱标叫人给拿来了纸和笔,把岳千帆那日在竹林雅会上写的诗,都给写了出来。

“老大,你这字迹,都快赶上你老师了,你可知道,你老师可是被称为,当代第一大书法家。”

朱元璋欣赏着朱标的字体,道。

龙飞凤舞的,他很喜欢。

“儿臣知晓,不知父皇,读了这三首诗,以为如何?”朱标道。

反正当时宋濂拿给他看的时候,他都惊叹无比,他觉得罗本称岳千帆为诗神,

那都是谦虚了!

“咱最喜欢这句话,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孤零江岸,让咱看出了他的能耐。”

“还有其他两首,将进酒和美人诗,我朝士人,无法比拟。”

朱元璋感慨道。

岳千帆写的诗,实在太好了,每一首都是绝佳之诗!

“父皇,这三首诗的本意,全在于志国报国,父皇的眼光,真不错。”朱标称赞道。

“那是自然。说起这个眼光,当年咱起兵的时候,也是看中了几个老乡的潜力的,才有了今日之大明。”见朱标夸他的眼光,

朱元璋也是十分高兴,说起了往事。

朱标也在一旁听着,上演了父子和谐的一幕。

但在凤阳,就不和谐了。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都收到了岳千帆被封吴王的消息。

他们三个,都被震惊了。

一个普通人,竟然会被朱元璋封为吴王,这怎么可能,要知道这吴王可是。

最离谱的是,朱元璋还让岳千帆,来参加凤阳演武,父皇要做什么。

他们都一清二楚,只是没有人点明而已!

“老四,老四,你是怎么看的?”一大早,秦王朱樉就冲进了燕王朱棣的营帐。

“这个岳千帆,本来就聪慧过人,他虽然帮本王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可竟然参与到凤阳演武来了,凤阳演武,本王本就落于下风啊。”朱棣头疼道。

凤阳演武为期三年,如今时间已过一半,岳千帆中途加入,必然不怀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