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文化,习俗,传统,禁忌
- 赵惠玲 刘烨编著
- 875字
- 2022-07-22 17:26:06
历史悠久的百褶裙
百褶裙,现代也称“百裥裙”或“密裥裙”或“碎折裙”。是指裙身由许多细密、垂直的皱褶构成的裙子。
百褶裙的每个裥距约在二公分至四公分之间,少则数百褶,多则上千褶。它美观、漂亮,但在制作上相对复杂。
这种裙子在中国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西京杂记》载:西汉成帝时,赵飞燕被立为皇后。有一次,她穿了一条云英紫裙,与皇帝同游太液池,正当她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的时候,忽然大风骤起,她好像燕子一样被风吹了起来。皇帝慌忙命侍拉住她的裙子,飞燕得救了,但裙子却被拉成许多皱纹。汉成帝一看,有皱纹的裙子比原来没有皱纹时更美。于是,宫女们以后穿的裙子都喜欢折叠成许多皱纹折痕,并把这种裙子称为“留仙裙”。现代叫做“百褶裙”,因“百褶裙”的折绉都是很规律地向一个方向打折。
中国中原地带最晚在明朝开始有了“百褶裙”之称。在咸丰、同治时天津一带流行裙褶处能伸缩,展开状如鱼鳞的鱼鳞百褶裙。
百褶裙为彝、苗、侗等族妇女常穿的一种裙子,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明代该裙常用青面作成,褶多至二十余幅,腹下有五彩桃花,现代的裙子皱褶多而密,裙有长有短,长的曳地,短的及膝。侗族的百褶裙由前后两片构成。穿时小腿裹绑腿或穿袜筒。不论寒暑、节日或外出都穿。
古时候苗族穿的裙子与汉族的没什么区别。为了将其区分开来,一家母女俩立志要缝制一种特殊的裙子,作为苗族的标志。她们苦思冥想,后来受到山坡上五颜六色青杆菌的启示,按著青杆菌的褶子做成了一条裙子,穿到花场上踩花。苗族姐妹们见了,个个拍手称赞,她们也纷纷学著做来穿。于是,这种百褶裙很快就传遍了各个苗寨,各个支系的苗族都穿起了长短不一的百褶裙。
苗族妇女花裙上的图案整齐而对称,色彩复杂而鲜艳夺目。苗族没有不会绣花的女子。做母亲的从生下女儿的那天起,就会教她认识山间的各种花卉,识别各种花卉的颜色。等到女儿会使用针线了,就教她绣花织锦,因为不会绣花或者绣得不好的女子,即使长得再漂亮,也不会引起男子注意的。
华人裙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也是人们对苗族女子辛勤劳动的赞美。因为苗族女子往往把绣得最漂亮的衣裙当作勤劳、能干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