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青春不是你的人生:叛逆期与更年期的冲撞
- 谢兰舟 刘烨编著
- 2904字
- 2022-07-22 17:32:01
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标准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准是一切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智商大于或等于九十为正常,上不封顶,小于七十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2、情绪标准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3、意志标准
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4、社会适应标准
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处理和应付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
研究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
6、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
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7、注意力集中度
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如果一个人缺乏注意力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过动症,成人的焦虑忧郁症等都会存在注意力问题。一般五至七岁可连续注意时间约为十五分钟;七至十岁为二十分钟;十至十二岁为二十五分钟;十二岁以上为三十分钟,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而是要有自知知明,能正确评价自我。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10、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有专家说,二十一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中国,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国高中生中有五分之二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青少年要有健康的心理
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著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著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十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不会对自己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他既能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在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中累积的各种有用的资讯,知识和技能储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人格和谐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7、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智力低下的人,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层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