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你也可以成为“不一样的律师”

一直想给自己的书写个序,但写了几稿都不甚满意。前几日与友人聊天偶然说起,友人建议:你不如写写如何从普通法官转型为阿里等大平台的顾问律师?这段经历很独特啊,说不定读者感兴趣,并能从中获得启迪。

我关闭电子设备,世界瞬间安静了下来。脑海里,此前的人生经历开始一幕幕闪回。

一、以不变应万变

1993年,我考入华东政法学院。在大学的舞台上,我绝非众人瞩目的学霸。唯一的亮点是曾获得1995年“华政十大校园歌手”的第一名。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我居然初赛、复赛、决赛唱的都是同一首歌。

这可能是我性格中的“呆气”“傻气”的第一次显现。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对于规则、策略的运用是值得研究的,既然没有规定不能唱同一首歌,我就一招鲜吃遍天下。

激烈的对抗中,“以不变应万变”也是一种可以胜出的策略。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997年,香港地区回归。

我进入法院工作,原本想着在法院能福利分房。没想到,1998年住房制度开始改革,我错过了实物分配的最后一班列车。

房不能分了,但活得照干。我被分配到街道法庭。第一次记庭审笔录时额头上大滴的汗珠滴下来,字迹化成了一个个团团。当事人说话像打机关枪一样,根本记不下来。汗颜之下,我开始虚心求教。开庭前我会向承办法官讨要案卷,了解案情和审理要点,特别是提前理解难记、难懂的专业性概念。之后,学着像法官一样思考问题,慢慢就觉得笔录没那么难记了。

做了法官后,心理压力很大。总担心查不清事实,用错法条。老法官启发我,你要跳出法律的框架办案件。他说了一个事例,有个女人起诉,说男方在恋爱期间向她借了30万元现金,并留有借条。现在双方分手,但男方拒不归还借款。男方抗辩说,因为他有家室,借条是女方逼着写的。法官遂当场让女方陈述,30万元是哪里来的、什么票面、为什么借、如何包装、如何交付男方的,并让男方拿出30万元现金当场做实验。结果女方陈述的包装规格,根本就装不下30万元现金。此案遂结。

自此,我心中便开始有谱儿,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但经验的取得,需要成百上千件案件的锤炼。于是,我痴迷于办案,特别喜欢办大案、要案、首案、难案,觉得从中能学到东西,而且可以和其他业内高手切磋,有华山论剑、比武论道的感觉。

日积月累,直到练就一种对办案的直觉(不是幻觉)。

三、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现在想来,大事上我一直运气不错。

2013年,我从法院辞职。这年恰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年。

我是一个喜欢思考但不擅交际的人。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微信公众号等法律新媒体,没有钉钉、坚果云等移动办公软件,没有基于互联网生态的口碑传播和案件协作,我也就没有机会坐在这里陈述自己的转型故事,因为大概率已经“饿死”了。此事早有先例,我的一个同事,很早出来做律师,但因为没有获取案源的渠道,遂又参加了公务员考试,重新回到机关单位。

运气就是,于时间无涯的荒野上,不早不晚,刚好赶到。

当然,在运气来临前,你得确保自己活着。

我至今记得,律所初创的时候,夜晚走廊和工位都是空荡荡的。在这种时候加班写作,有种“落魄书生说聊斋”的感觉。但是,对法律新领域勃兴的坚信,使我坚持了下来。

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始于2015年,正好是网络自媒体对“流量”的争夺使得名誉侵权频发的年景,阿里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巨无霸,自然是“无良”自媒体制造新闻事件的首选对象。阿里找到我,是因为我之前写过许多关于法官转型的文章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法律圈里读过我文章的朋友向阿里推荐了我。而我的新媒体意识和法官思维,又帮助我从“媒体+法律”的双重角度去理解互联网领域内频频发生的侵权事件。

通过与阿里的一系列合作,我不断接触互联网领域内最前沿的资讯,并慢慢成了一名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律师。所谓“互联网+”,我的理解,不仅仅是线上技术和传统法律的简单结合,而是用互联网开放、共享、迭代的精神和法律行业深度融合,提升律师个体的价值,打造线上、线下的“无边界”法律服务生态系统。

四、相信时间的力量

如果你投身律师行业,你就会发现身边和你竞争的律师太多了。每个律师都号称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当下,这种“万金油”式的律师即使有,其提供的服务质量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个律师穷其一生,如果能在一至两个领域获得声名,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

专注还是为了生存?这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不给出一定的前提条件是无解的。强调专注,会失去眼前赚钱的机会;强调生存,会迷失在事务里,看不清未来。我觉得做律师前最好有些社会阅历和经济积累,因为律师职业非常考验人性和耐力,律师常常要面对难以抵挡的诱惑,就像面对希腊神话中海妖的歌声,稍有松懈,即会迷失心性而无力自拔。

我最终选择了专注,因为我相信律师是一种厚积而薄发的职业。因为专注,我尤其注重案件办理的品质;因为专注,我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案件中的规律;因为专注,我拒绝急功近利地做事,包括谢绝阿里竞争对手的邀约。

我相信律师如果能够专注于一至两个细分领域并持续付出,终会在某一时点爆发能量。

五、关于本书

如果你是初入法律界的新人,渴望通过秘籍提升自己达到高手的境地,那本书只能给你遥指一个方向;如果你是将离职的法律圈或其他行业的翘楚,准备投身律界,那本书可以为你提供一种视角;如果你已经是业界的前辈高手,那本书是一种深深的致敬。无论如何,世上并无捷径,也无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找到合适的路径,你也可以成为夜空中那朵“不一样的烟火”。最后,我的脑海中闪现的是曾国藩的一句话:“结硬寨,打呆仗。”

是为序。

惠翔

2019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