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说:“‘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这不是我们传统的表述方式。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都是表义的,声旁还兼表音,形声字仍是音形义的一体。”这与《说文解字》关于形声字的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并不相符。符合文章说法的字不是形声字,而是会意兼形声字。例如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文章说:“汉字从象形开始,进行反复叠加,始终坚持着音形义一体。在别的民族都束手无策、退而求其次的时候,只有我们的祖先找到了一条可以发展象形文字的路。”汉字的发展有许多规律:从字体说,由先秦的篆体到秦汉以后的隶体和楷体;从造字法说,从先秦的“六书”到隶变后产生了记号字和半记号字等,但不是只靠“反复叠加”,走的也不是“发展象形文字的路”。世界文字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以汉字为代表的语素文字,或称意音文字,另一类是以英文为代表的拼音文字。这两类文字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适用的语言类型,可以互相借鉴,但是互不取代,独立发展。至少在目前,它们都充满活力,为本民族社会服务。汉字不是万能的,而拼音文字也并非“束手无策”“退而求其次”。比较文字学还很年轻,许多文字的奥秘还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

文章说:“我们未来一定要改革这四本字典,……让我们去编辑新的也是真实的汉字字典、词典和汉英词典。”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辞书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辞书主要门类大体齐全,而且有一批高质量的作品。中国辞书目前的状况与国家发展的需要大体适应。以汉字字典为例,既有供学术研究使用的多卷本《汉语大字典》,也有供非专业人员使用、收字量不同的汉字字典,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这些都是真实的。社会在发展,汉语汉字也在发展。我们是辞书大国,但还不是辞书强国。要想尽快使我国进入辞书强国之列,有许多条件。单从学术上说,要抛弃似是而非的种种臆说,科学地阐释汉语汉字,把语言文字学的基础打牢。

(《语言文字报》,2017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