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动物毛皮

毛皮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服装质材之一。在远古冰川时期,人类开始捕食动物,并用动物的毛皮御寒。它经历了早期御寒功能、权力地位的象征到满足人类时尚和审美需求的发展阶段,既是最古朴、最原始的服装,又是最奢华、最时尚的时装。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审美价值观念的变迁。

在古老东方,最早用来御寒的就是兽皮。中国商周时期,已可以根据不同兽皮的特点进行加工。《诗经·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9当时天子的大裘采用黑羔羊皮,大夫、贵族穿锦衣狐裘,其中以白狐裘最为珍贵。不同等级所穿裘皮不一。在中国,先秦文献中已有羊、狐、虎、狼、黑貂等毛皮做裘服或衣饰的记载。其中狐、羊两大类最为重要。

一、羊皮与貂皮

羊皮常用于制作皮大衣夹里或仿制成其他高级毛皮,由于羊皮价格低廉,因而使用也比较广泛。

产于俄罗斯、伊朗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大尾绵羊的毛皮,称为俄国羔皮。羊毛硬而卷曲,富有光泽,毛色基本为黑色,仅10%—15%为灰色。19世纪末,这种毛皮较为流行,主要用来制作衣领和袖口的镶边装饰,也用来制作帽子。在20世纪,羔皮这个名称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羔皮本身,其二是指一种针织或机织仿造的、具有羔皮表层卷曲绒毛效果的厚重面料。卡拉库尔黑色大尾羔羊产于俄罗斯南部,毛质浓密、卷曲、光滑。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卡拉库尔羔羊皮是制作外衣和帽子的流行毛皮。卡拉库尔羔羊毛皮有时也指仿毛皮织物。与卡拉库尔羔羊皮大体相同的是波斯羔羊皮。波斯羔羊皮是黑色、灰色或褐色的卷毛毛皮。耐磨经穿,实用价值高,可制作大衣、皮帽、围巾、短大衣以及其他套装,还可制作大衣的装饰品或镶边等。大尾羔羊毛皮,指伊朗与中亚细亚种的卡拉库尔大尾绵羊的羊胎儿或刚出生的羊羔的皮。毛短平,有波纹,手感如丝般柔软,有光泽,呈棕色、黑色或灰色,以灰色最为贵重。

貂皮是一种黑色鼬科动物——貂的毛皮,紫貂和水貂的毛皮,素有“裘皮之冠”的美称。紫貂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朝鲜和蒙古。貂皮色泽优雅,毛不长不短,触感光滑而柔软,戗毛与绒毛相互调和,毛色丰富,毛细柔软,雨雪不湿,经久耐穿,颇具豪华感。由于量少而质优,所以价格昂贵,在国际市场有“软黄金”之称。1940年,人类首次饲养貂并培育出很多品种,毛皮的颜色也从原本单一天然的黑褐色发展成多种色彩。在中国,早在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时,便用貂尾插于帽上,以示尊贵。17世纪和18世纪,俄国也将其作为高贵的外交礼物。

黑貂是鼬鼠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生于俄罗斯,也称“俄国紫貂”。黑貂皮比其他貂皮轻一些,具有很好的光泽。19世纪至20世纪初黑貂皮非常流行,随后它的价格变得极其昂贵。

二、狐狸皮与水獭皮

狐狸皮是一种柔软、光滑、奢华的长毛型毛皮。其皮毛细密柔软,绒毛丰厚,色泽光润而独具特色,适宜制作保暖、轻便、美观的各式皮衣、皮毛、皮领及围脖等。狐皮盛产于世界上气候较寒冷的地区。在20世纪,绝大多数获取毛皮的狐狸都是人工饲养的。狐皮有浅棕色、棕色、蓝色、红色、银色、白色等多种颜色,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外观,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爱好。中国加工狐狸皮的历史悠久,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产,东北产的质量较好,尤其以黑龙江东北部产的质量为最佳。人们除了将其做成狐皮大衣外,还运用整只狐狸皮制成围脖,这在20世纪上半叶十分时尚。

水獭又名獭、水狗、獭猫,半水栖食肉目、鼬科,生活在江、河、湖泊附近,常在水边筑洞。其毛皮是高档、珍贵的野生毛皮之一,针毛长短适中,弹性好,平整稠密,色泽光润,耐磨沥水,厚实坚韧,有均匀的小弯曲,俗称“菊花心”。背毛呈棕褐、灰褐、灰黄色。可以用来制作裘皮大衣、皮帽、毛领及衣服镶边等,多利用其自然颜色,染色较少,因此颜色素雅,美观大方。制成品具有很强的御寒功能,经久耐用。水獭在中国资源丰富,分布面广,东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均有生产,其中东北所产质量最好。

三、鱼皮

20世纪初,中国赫哲族人还普遍过着渔猎生活,保持着完整的渔猎文化。赫哲族人冬天穿着鹿皮衣,夏天穿着大马哈鱼皮衣。赫哲族独有的鱼皮服饰美观轻便,防水防腐、耐磨抗寒,充分表明中国北方渔猎民族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睿智与古朴的审美情趣,成为中国民族服饰中的精品。“衣鱼皮”,成为世界民族服饰习俗的亮点。

中国东北三江盛产大马哈鱼、鲤鱼等鱼类,人们以鱼皮为原料,通过特殊的工艺使鱼皮变得柔软如棉,经拼剪后用鱼线缝合,制成精美的长衣、套裤、靴鞋、帽子、手套等。鱼皮服饰具有轻便、保暖、耐磨、防水、抗寒、易染色等特性,特别在严寒的冬季不硬化,不会蒙上冰。俄罗斯远东地区、欧洲北部以及日本沿海地区的居民也曾有穿戴鱼皮服饰的历史,但中国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文化更加丰富和典型。(见图2)

图2 赫哲族鱼皮衣 (王家斌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