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代西亚——伊朗地区
伊朗高原东部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起便有人居住,是往中亚草原和古代印度南北迁徙的必经之路,也是连接西亚与中亚腹地贸易之路的重要区域。古代伊朗艺术虽然独特,但也反映出许多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文明和南俄罗斯及中亚草原游牧文化的交叉特征,同时,它将许多艺术形式进一步传播到了中亚和东亚地区。
早期游牧部落如斯基泰人,几乎没有留下固定居所、建筑或文字记载,但他们的随葬品显示出他们游牧区域的广袤,从西伯利亚到中欧,从伊朗到斯堪的纳维亚,驰骋千里,逐草而居。这些随葬品由木头、骨头或金属制成,有共同的装饰元素,包括以抽象和装饰方式表现的“动物主题”(对后期伊朗、中亚游牧民族以及古代中国西北、北方的艺术中出现的动物造型影响深远)。这些装饰主题被广泛应用于游牧民用具,包括各种器皿、兵器、马和马车、扣环、别扣以及其他饰物。出于篇幅的限制,关于游牧民族世界史和珠宝史,本书将不做展开讨论,今后将在丛书其他专著中进行详述。
而这一时期西亚珠宝的代表是卢里斯坦(公元前1000—前700年,伊朗西南部山区)的青铜别针,其出品的别针和其他青铜器表面都装饰着特别典型的怪兽和扭曲的人物图案,这些图案最早是由中亚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创造的,在这一时期渗透到了伊朗。但实际上,卢里斯坦使用的造型还是主要受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兰(伊朗西南部)的影响。别针在苏美尔时期就已经用来别紧衣服,并且一直使用,直到后来胸针和饰扣[1]的出现。有一些卢里斯坦的别针尺寸特别大,这些也许根本就不是制作出来用于服饰,而是特别制作成供品珠宝,供奉在寺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