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转型大变局:对话银行数字金融操盘者

序Preface

40年前,人们使用磁带记录音乐,经常会困扰于因磁带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音质变化。随着CD的发明,人们把音乐数字化后进行存储和使用,音乐的播放载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专门的CD播放机到iPod,再到今天具备多种复杂数字功能的智能手机,音乐的播放变得越来越便利,而且具备更多的附属功能,包括歌词、分类、自动重播、定时等。数字技术使音乐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然而这给音乐创作市场的交易和音乐版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音乐消费者不再通过购买磁带或者CD来回馈唱作者,很多歌曲似乎都可以免费获取:或者通过购买按时间计价的下载权来自由选择喜爱的歌曲,或者只需要浏览嵌入音乐播放软件中的广告,或者通过消费其他产品或服务来获得赠送歌曲。一首好歌的唱作人甚至已经不需要直接收取音乐的使用费,大量歌迷带来的流量已经足以让他通过其他盈利渠道大赚一笔。

音乐可能只是数字技术改造的第一代对象,而数字技术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步伐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一切。银行也是数字技术改造的对象,这个过程最初只是信息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带来传统银行信息处理、传递效率的提升,而后越来越多的银行业务流程开始了数字化改造,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加入,数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决策依据和生产要素。

在这个改造过程还未完成的时候,任何对于未来银行数字化业态的想象可能都是肤浅而短视的,然而银行的数字化实践给了我们足够的勇气去进行一些大胆的设想。银行将通过数字技术构造金融服务生态,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投资、融资、保险等,会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一站式服务。金融服务也将融入其他相关服务或者产品之中,实现金融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并不一定需要独自提供所有的服务,而是和其他服务提供商,包括大数据公司、电商平台、科技企业等,一起构筑金融服务生态。银行将不再是一个业务孤岛,甚至银行的一些传统业务链条也会通过数据共享、开放数据接口和软件开发平台等方式进行重构,与其他非银行机构共同完成金融服务,我们称之为“开放银行”。

普惠将是未来银行业的重要目标。数字技术将突破传统的国家、地区、文化界限,通过网络使整个世界连为一体,实现数字化的产品服务和要素的高效流动。银行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场景的扩张,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服务,而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所有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对风险进行更加准确的识别、评估和定价,金融服务生态的完善也能对风险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这一切终将打破银行“嫌贫爱富”的传统,让银行的服务能普惠大众。

毫无疑问,银行数字化转型会给监管带来全新的挑战。银行业务边界不再那么清晰,比如,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可能和其他金融服务“纠缠”在一起很难识别,或者并不一定由传统的单一机构来完成,那么原有针对存贷款业务的监管可能无法适用。更严重的问题是,即使我们一一识别了复杂业务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可能无法实施单一的监管措施,尤其是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监管之间可能是互相冲突的。必须强调的是,银行业数字化过程中道德风险的主体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未来一名程序员就可能让一个百年银行在顷刻间土崩瓦解。银行内部管理的数字化变革似乎也迫在眉睫。

由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融合以及金融与其他行业的融合,系统性风险可能比原来更加严重。数字技术为产品服务和要素搭建的桥梁也会轻而易举地让风险的传播畅行无阻,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之间可能会互相传递,金融行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的风险传递也变得更加容易。

银行业数字化过程中带来的其他可能的外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金融产品服务在短期或者微观层面来看可能是有效率的,但从长期或者宏观层面来看却可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当我们千方百计地用数字化手段把资金安全地贷给经济中的一些个体时,我们可能很难判断这是新的市场均衡的形成还是走向市场失衡过程中的短暂繁荣。对于一些新生事物,古老的智慧有时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最初,有谁会预料到资产证券化会带来美国房贷市场的过度膨胀并最终引发次贷危机呢?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真实记录下在当前这个历史时段银行在数字化道路上的选择和尝试。多年以后翻开这本书时,我们可能会为当年银行家的勇敢、执着拍手叫好,或是为他们的裹足不前着急上火,或者为他们的误解、偏见扼腕叹息。然而不管银行最终的形态如何,这些发展经历本身就是未来银行家最好的老师—如果银行在可见的未来仍然存在的话。

何平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系主任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