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科技创新要答案:从好奇心到自立自强
- 余建斌
- 1440字
- 2022-07-15 15:08:03
序一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戚发轫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强调:“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对此我感受很深。作为一名航天“老兵”,我有幸亲历了中国航天事业一路走来的风云激荡,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深刻体会到航天人心怀“国之大者”,下决心也有信心能干出一番成绩来。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有这样强烈的感觉:航天事业、航天人被党和国家厚爱,被社会和广大老百姓厚爱,被放到了很高的位置。迈向航天强国、建设科技强国,既需要创新的智慧、探索的勇气,也始终离不开良好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关于航天事业,公众不仅对其发展成就感兴趣,对背后的故事、凝练出的精神也很向往。
建斌把集结了他多年来对科技领域所思所想所感的这本书交到我手上,让我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建斌在《人民日报》一直从事科技报道工作,他长期和航天人在一起摸爬滚打,这些年来对航天事业情有独钟。他理解航天人的酸甜苦辣,也像他所形容的,“中国航天已成为创新高地、精神高地、人才高地,正向着新的起点努力创造新的更大成就”。当然,高地还远远不够,中国航天要不断攀登高峰,走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翻阅这本书,我也不由地被触动,索性借作序的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思索。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现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稳、迈得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需要弘扬中国航天人的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这种精神,就是“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管条件如何变化,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我们的航天事业要发展、要壮大,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东方红一号”作为我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没有一个外国的元器件,所有元器件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与几十年前相比,我们今天的基础更加坚实、航天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各种条件好了很多,但也面临新的挑战:老一代航天人当年是解决“有无问题”,别人有的我们要有;新一代航天人要解决“别人有的我们要做得比他们好,他们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的问题。新问题、新挑战会不断涌现。怎么办?这就要依靠大力传承、弘扬和践行“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继续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
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需要重视创新。创新成果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既要宽容和允许失败,也要敢于承认失败,更要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如果谁都不敢第一个吃螃蟹、不去冒风险,那就无法暴露问题、无法取得进展。取得创新成果是成功,失败后找到了原因也是成功。只有坚持自力更生,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推动我国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是闭关锁国。比如在航天员培训、空间科学探索、卫星测控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及航天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都有助于交流合作各方的进步和提高。我们要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前提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人类探索宇宙的使命。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航天强国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现在我们能把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后也能把航天员送上月球;现在我们的月球车能在月球上漫步,取回月球上的样品,新时代的航天人也能把火星上的土壤、岩石取回来。我们有这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