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初冬的一个普通工作日,在中国首都北京,长安街阳光明媚,天安门广场游人如织。上午10点,一辆中巴车缓缓驶入天安门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门口,一群穿着黑色夹克衫的人,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步入博物馆西门。

通过当天晚上的新闻,人们才知道,这不是一群普通游客,而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半个月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面的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2年3月刚刚完成改扩建后重新对外开放,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当时,国家博物馆内有两大常设基本陈列,一个是《古代中国》,一个是《复兴之路》。《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主要反映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历程。

习近平等人走进一个个展厅,仔细观看展览,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在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前,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详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

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讲话,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

为什么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不久,就要提出“中国梦”呢?

事实上,这个话题并不是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的。在当时,社会各界都在普遍讨论中国梦。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中国梦,而更多的人则认为,中国梦是存在的。但是,对于中国梦具体指什么,大家又有不同的答案。

顺着这一话题,习近平总书记也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这就是:一个全体中国人民共同认可的中国梦是存在的,并且这个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时的社会为什么热烈讨论中国梦呢?

在此之前的2012年11月初,一位笔名严阵的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首诗,名字就叫《中国梦》。

在这首诗中,诗人发出了一系列设问:你幸福吗?你美丽吗?答案是:

我比任何时候都幸福

可幸福并不仅仅是

有了一间房

有了一辆车

有了一块地

我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可美丽并不仅仅是

修了眉

染了发

整了容

因为跋涉就是幸福

因为奋斗就是幸福

因为奉献就是幸福

因为胜利就是幸福

这表明,中国在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后,一方面,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另一方面,人们还有着更高的目标和追求,还有着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全社会还需要一个共同的梦想来凝聚大家的共识,需要一个精神动力来激励大家继续前进。

于是,诗人继续写道: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梦

需要一个

新的

中国梦

但这个新的中国梦,到底是什么?诗人也没有给出答案。

20多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给了这个中国梦明确的指向和含义,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当时在场的吕章申终生难忘。吕章申当时是国家博物馆馆长,并担任这次参观活动的讲解员。他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这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民族和国家的复兴为己任,并对此目标充满自信、坚定和担当。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