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家庭气定神闲

很多人说我有了孩子后脾气变好了,情绪稳定了。一听就知道,我原本是一个容易焦虑和暴躁的人。我和老陈曾经开玩笑讨论过家庭分工,老陈负责孩子的性格塑造和情绪培养,因为他是那种“没什么大不了”的人;我负责孩子的阅读和学习力,她不需要考多高的分数,但应该具有善于学习的能力。

因为我就是个擅长学习的人。所有的气定神闲,都是现学的。

我还是很焦虑,她夜里大哭不止,我就拿出体温计,怀疑她是不是病了;她嗓子哑了,我就开始各种询问医生朋友;不好好吃奶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哎呀,胃口不好啊”。但是,所有这些心理活动,只有我自己知道。一旦爆发出来,她非但不会因此停止哭闹,还会闹得更凶,因为她真的能感受到你的急躁,所以她更急躁,到后来手脚并用,眼泪口水流一脸。

好几次经历告诉我,如果我心里有事,想赶紧让她吃了完事,她就闹,横竖不配合;如果我心中无事,很安静地等她,她也吃得很配合。有几次不得不奶睡的时候,她眼睛稍稍闭上,我就强行拔掉乳头,企图回到电脑前。这时,她立刻清醒,我前功尽弃;而我若能耐心等一会儿,等她睡熟了,再轻轻离开,或是索性自己也休息一下,挨在她旁边,她就可以睡很久。

英国心理学家佩内洛普·利奇为痛苦开出的药方是快乐:让宝宝更快乐就是让自己更快乐。她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艾莉森的宝宝凌晨两点醒来,此时,艾莉森大声叹息,愤怒地把自己的脑袋埋在了枕头下面。她的宝宝哭声越来越大,等到艾莉森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起身喂宝宝的时候,宝宝心情很差,吃奶呛到了自己,因此再也无法入睡。

艾莉森耗了一个半小时。

与之相反,比拉的宝宝在凌晨两点召唤她的时候,她轻轻从床上跃起。比拉把宝宝从婴儿床上抱了起来,这时宝宝笑了。宝宝感激地吃着奶,很快便重新睡着。

比拉耗时二十分钟。

这大概就是Momself创始人崔璀常说的“同频”。同频,就是不抗拒,首先我自己就不能把它当一项赶紧完成的任务。崔璀举过一个自己的例子,儿子哭泣的时候,她都会轻轻抚摩他的后背,而不是拍打。因为“抚摩”传递的感觉是“亲爱的,我在”,而“拍打”则是一种催促,尽管你没说“快别哭了”这几个字,但是拍打这个动作流露出来的就是迫不及待,是打心底里的抗拒。

所以,你得把她当成同辈,先不急于用喂奶来安抚,而是给她扇扇子,在她耳朵边悄悄地说“妈妈爱如意小宝贝,这是我们的秘密”。她会开心地笑一下,然后安静下来。

也有不奏效的时候。八月的一天傍晚,我在外面采访,匆匆赶回家时我妈正抱着她,一副嗷嗷待哺的样子。虽然有一冰柜的冻奶,但因为我要求“尽量亲喂”,我妈看时间差不多就试着等我回来。其实,一路上我就一直犹豫不决到底是先洗澡还是先喂奶,就像读书的时候每天困扰我的都是“放学回家先睡一觉还是先吃饭”。最后,想要立刻阻止闹人的哭声的愿望过于强烈,我决定先喂奶,还嘴不饶人地说了句,“老妈这一身汗臭味都不顾了,你赶紧吃!”我脱下衣服,身上黏糊糊的,她凑上来,刚吃几口就开始大哭。我突然一个激灵,想到《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里说过的一个故事,也是崔璀在书里引用过的—

一位正在进行有关新手妈妈育儿感受研究的女研究员来到作者家里调研,没想到作者的女儿正在哭,而她自己也蓬头垢面的。女研究员没有急着帮助抱娃,而是询问作者自己的近况。当作者静下来陈述自己“很累很糟,梦里都是哭声”的时候,宝宝已经不哭了。最后,女研究员对作者说:“不论宝宝什么时候哭,记得在为她做点什么之前,先为自己做点什么。”

我起身去洗澡,换上干净的睡衣—这花不了多少时间,回到空调房里,和她一起躺着。她还在哭,但明显不那么歇斯底里了。我也休息一会儿,闭目养神深呼吸。让她知道有人陪着她,但没有更多了。想索取别的,得先停止哭泣。过了一会儿,她停止了哭泣,自己凑了过来。

孩子是否气定神闲,可以明确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愉快指数。而家长能不能做到从容,取决于你怎么看这个孩子—她是什么都不懂的幼崽,还是和我们平等的一个“人”?

“他们说如意适应性很强,这么小坐在安全椅上都不哭。他们家的孩子哦,说是几次都不肯坐,狂哭,之后就再也不坐了,也极少出去。”我在电话里跟老陈转述一个共同朋友十分钟前对如意的夸赞。

如意不到百日的时候,因为我要外出工作以及兜风,就给她配置了车上安全椅。因为太小了,她得反向坐,头两次虽然都有人在旁边陪着她,还是哭了一路。随着天气转热,我也给她垫了水垫,买了小型电风扇,基本上都能安稳睡一路。

“小孩都是一样的,我们如意也不是什么神童,就看大人的心态。”老陈对别人的夸赞毫不动心,“孩子一哭,大多数人就觉得不对、不好、她不喜欢,其实不是的,人对新鲜事物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大人也是。她哭的时候你不要太介意,自己先放轻松,能有什么事呢!”

我为有这样的伴侣而感到骄傲。

养育之道没有应试技巧,而是一点点放松下来。想到如意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们讨论过“以后怎么称呼孩子”这个问题:我们娃?我家宝贝?我们宝宝?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小朋友。她就是我们的朋友,是平等的,只不过年纪小一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