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喜爱的国宝故事
- 毛晓青
- 3843字
- 2022-06-09 15:04:25
汗血宝马踏飞燕
1983年,国家旅游局向社会各界征集中国旅游标志图案,初选方案中有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黄山、泰山……毕竟中国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观实在是太多了,各位评委专家争得不可开交。可最终胜出的,却是一匹小小的青铜骏马,专家们称其为“马踏飞燕”。
这是东汉时期用青铜铸造的一匹飞奔的骏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比起兵马俑这样的大件文物,马踏飞燕的体量实在是太小了,可它的造型却十分精美。这匹青铜骏马昂首嘶鸣,身躯壮实,四肢修长,三足腾空,飞驰向前,后蹄踏一只飞燕,展现了骏马凌空飞腾的雄姿。
人们在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心生疑惑:这世上真的有跑得这么快的骏马吗?凌空而起,居然能将飞燕踏在脚下,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马行空”吗?
事实上,天马可不是在神话传说中才有的,西汉时期,在西域的大草原上,就生养着这种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而不疲倦的天马。天马奔驰时,流出的汗水是血红色的,所以又被称为汗血宝马。
这种汗血宝马曾令汉武帝神往不已,为此,他还发动了一场战争呢。可在汉高祖时期,汗血宝马差点让刘邦送了命。
白登山上天马四面困高祖
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发起叛乱,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一路旗开得胜,匈奴节节败退,一直溃逃到了山西大同的平城。
当时正值寒冬,一连几天,漫天大雪飞舞。刘邦的先头部队马不停蹄,一路追杀过去。到达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听说匈奴驻军于代谷(今山西繁峙县至原平市一带),刘邦一勒缰绳,想带领骑兵直冲过去,却被宰相陈平死死拉住了马笼头:“大部队还远在后方,我们这是孤军深入,太危险了,皇上千万不可深入险境啊。”
刘邦立即喝止了正勇猛奔腾的快马,派了几个精干的手下先去前方侦察一番。深夜,刘邦和陈平正站在地图前筹谋,侦察兵回来了,兴奋地禀报,匈奴方面只剩一些年老体弱的士兵和瘦弱不堪的马匹,根本不堪一击。
刘邦听了,拍手叫好:“等天一亮,我就带一队骑兵,直捣匈奴大营!”
一旁的陈平却皱了皱眉,犹豫着说:“两军交战,该炫耀自己的长处才是。匈奴明明知道我军已经杀到,为什么只让我们看到老兵和瘦马,其中会不会有诈?”
刘邦听陈平这么一说,心里咯噔了一下。正在这时,士兵快马来报:“20万大军已经越过句注山(今山西代县北)!”
刘邦哈哈大笑着对陈平说:“爱卿,这下可以放心了吧,大军马上就到了。”
天刚亮,刘邦就亲率一队骑兵直奔匈奴大营而去。到了大同城东的白登山下时,雪越下越大,刘邦手搭凉棚,挡住了飞蛾一样扑过来的雪花,向远处眺望,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马蹄深陷积雪里,一大队人马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跋涉着。
队伍又行进了大半个时辰,突然,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一队兵马鬼魅般地挡住了刘邦的去路。刘邦搭眼一望,匈奴骑兵的坐骑毛色光滑鲜艳,一片雪花都沾不住,骑兵也是身躯高大,凶悍善战。刘邦这才知道自己中计了,大叫一声“不好”,掉转马头就往回跑。
汉军将士们也跟着纷纷掉转马头,蒙头往回疾驰。刘邦就听见耳边“呼呼”的风声掠过,抬头一看,那支匈奴骑兵已经越过汉军回撤的部队,又挡在了前面。刘邦看看那些骑兵行过的雪地上,竟一个马蹄印子都没有留下。难道这些匈奴人骑的是神马?居然踏雪无痕。
无奈之下,刘邦只能率军退到了山上。在山腰找了一块空地,搭起帐篷,抵挡风雪。冒顿单于亲率40万大军将白登山围得水泄不通。
刘邦稍作喘息后,几次发起冲击,奋力突围。冒顿率领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西面是一色的白马,东面是一色的青马,北面是一色的黑马,南面是一色的红马,四色马将包围圈越围越紧,汉军的马匹根本不是这些神马的对手,纷纷被冲撞得人仰马翻。几个英勇的将士好不容易冲出包围圈,却也被神马飞步追上,不是被踏在马蹄下,就是被匈奴骑兵用长枪给挑了。有这样的神马,自己这支队伍怎么还逃得出去。无奈之下,刘邦只好继续在白登山安营扎寨,等待大军的救援。
就这样,刘邦在白登山上被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眼看着干粮快吃完了,大雪却还一直下个不停,士兵们又饿又冷,都快支撑不住了。
就在这危难时刻,宰相陈平献上一计:想办法收买冒顿单于的阏氏。第二天清早,陈平在浓雾的掩护下,偷偷下山,想办法接近阏氏,送给她很多金银珠宝,请她如此这般劝说冒顿单于放刘邦一条生路。
冒顿单于听了阏氏的话,想想也是,刘邦毕竟是汉朝的皇帝,是承天意的巨龙啊,不可轻易杀之。于是,跑到包围圈中,一声呼哨,说来也怪,南面的红马听了呼哨声,乖乖地垂下尾巴,聚拢到了匈奴大营前。
刘邦、陈平一看冒顿单于撤掉了包围圈的一角,赶紧集合将士,摆好阵形,每个将士都拉满弓弦,掩护刘邦从南面的缺口慢慢退出。匈奴大军果然没有阻拦,刘邦等人这才逃出了包围圈。
从此以后,刘邦再不敢和匈奴硬拼,只好将公主嫁给单于,之后几代汉朝皇帝也只能靠和亲,小心翼翼地维持与匈奴的关系。
大宛国三千天马归武帝
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越来越强大,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再也不想往匈奴那里送公主了。元朔五年至六年(前124—前123年),汉武帝封卫青为大将军,先后三次派出十万骑兵与匈奴作战,汉军狼烟般漫过大漠两千多里追击匈奴,虽然大获全胜,可也损失惨重。特别是战马,14万匹战马出征,最后只剩下了3万匹。
原来,在北方的荒漠上,到处长着一种低矮的植物——白蒺藜。白蒺藜果实的外壳有三角形尖刺,果实成熟后,外壳脱落在地上,总会有一根尖刺朝上。
那时候的战马还没有钉马掌,因此汉军的战马越过一片片白蒺藜地时,马蹄就很容易被刺入一根根尖刺,战马疼得不听使唤,很快就会失去战斗力。
匈奴的天马却不怕这些尖刺。天马是一种山马,马蹄像自带马掌一样,特别坚硬耐磨。而且天马奔跑起来,就像那尊“马踏飞燕”,只要后蹄轻轻一点,就能四肢腾空,飞身跃起,不像汉朝的战马,每一只脚都会踏在有尖刺的地面上。
在庆功宴上,汉武帝听着将士们兴奋地议论着天马如何如何的神奇,不由得血气上涌,涨红着脸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得到这些汗血宝马。
他听说西域的大宛国有三千匹汗血宝马,便立即派出使团跋山涉水前往大宛国征购天马。
大宛国王在召见汉朝使者前,就已经知道其来意,见几个汉朝人“嘿哟嘿哟”抬着一顶大花轿进来时,国王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心想:“难道为了汗血宝马,大汉朝要把公主嫁给我吗?”可再美丽的公主,也比不上我的汗血宝马!国王心里打定了主意,威严地说道:“汗血宝马是我大宛国的国宝,大汉朝拿什么,我都不换!”
说完,国王悠闲地闭目养神起来。他知道,汉朝使者接下来肯定会用一大套说辞来劝说,所以他准备来个充耳不闻。
可过了一会儿,下面还是静悄悄的。国王忍不住睁开眼,想瞧个究竟,只见那些汉使正七手八脚地将大花轿四面的挡板一块块地卸下来。当最后一块正前方的大挡板卸掉后,一道金光闪得国王瞪圆了眼睛:“天呐,这……这是真的吗?”
一匹天马,一匹金光闪闪的天马矗立在国王面前。只见天马飞身跃起,三足腾空,一只后蹄踏在飞燕上。原来汉武帝用金子打造了一匹脚踏飞燕的汗血宝马。
一匹金马换大宛国三千匹汗血宝马,换还是不换?国王被这道算术题给难住了,只见他坐在王座上身子扭来扭去的,就好像屁股被白蒺藜扎了一样,怎么坐都不舒服。
这金马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啊,可大宛国的三千汗血宝马是镇国之宝,没有这些神马,大宛国很快就会被周边强国吞灭……想到这里,国王咽了咽口水,颤抖着声音说:“不换,说什么都不换!”然后,就像生怕自己反悔一样,疾步离开了。
汉朝使者没办法,只好命人将大花轿又一块一块地组装起来,“嘿哟嘿哟”抬到马车上,乖乖地回大汉去了。
快到边境时,使臣看天色不早了,一出关,外面就是茫茫的大漠,没地方歇脚,只得在边境的小镇上找了家客栈,打算先歇一晚,第二天再出关。
到了客栈,使臣要了一间最大的客房,命人将大花轿抬进了房间。第二天天蒙蒙亮,使臣睁开眼,嗅嗅鼻子,心里狐疑地想,房间里怎么有股怪味,那味道似花香,又似酒香,他见大花轿仍然好好地立在房中,便放下心来。他起身唤侍卫进来,吩咐将大花轿装上马车,趁早赶路。
一个侍卫抢先跑过去,刚抬起前面的轿杠,脸唰地就白了。使臣一看不妙,一步抢过去拆下一块木板探身往里瞧:哪里还有金马的踪影!他这才意识到,房间里的怪味是迷迭香,昨晚盗贼迷晕了他,盗走了金马。
“快,追盗贼!”使臣和几个侍卫抽出佩刀,正要冲出门去,突然,“嗖嗖嗖”无数支冷箭从大门、窗户、房顶上射了进来,汉使们无处可躲,不一会儿就都被射倒在地上。
天马没有换回来,金马又被盗,连使者都被杀!汉武帝勃然大怒,立刻命令老将李广带兵征讨大宛国。李广带着汉朝大军将大宛国围困了四十多天,最后大宛国王实在是撑不住了,只好献出三千匹汗血宝马,求大汉放他一条生路。
听说李广将汗血宝马赢回来了,汉武帝高兴坏了,赶紧出城相迎。汉武帝站在城楼上眺望,就见远处烟尘滚滚,一眨眼工夫,一队队天马裹着乌云飞奔到了城下。汉武帝龙颜大悦,激动地挥舞着大袖,当下吟了一首《西极天马歌》:“天马徕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
有了这三千匹天马,汉朝骑兵实力大增,天马也成了胜利的象征,工匠们制作了各式造型的天马,其中一件,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流传到了今天,这就是现在被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
小链接
秦始皇陵中的马是天马吗?
在古代,战马是很重要的作战装备,谁拥有了良马,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因此战马的品种就变得非常重要。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中的战马,不是天马,而主要是河曲马,这种马的颈部和腿部粗短有力;相比之下,西域的天马颈部颀长,腿细蹄大,速度更快也更灵活。难怪汉武帝要不惜为此发动一场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