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治理:研究方法与理论建构
- 臧雷振
- 2860字
- 2022-05-30 10:54:31
第三节 以“治理”研究为例的进一步考察
上文对全球社会科学研究整体表现进行了初步评估,以下将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单就目前流行的“治理”主题进一步进行中外比较。一般而言,对社会科学中特定研究主题的文献评估,总是离不开对外文(本章以英文为主)和中文相应研究的回顾。下文将基于1983年创建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与世界最大的硕博论文数据库——ProQuest等实现对以英文为主的相关文献的宏观框架性评估。在中文层面,基于对1998—2012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等来源所收录论文的检索统计,实现对“治理”相关文献的宏观框架性评估。同时,辅助利用哈佛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世界主要图书馆,以及谷歌学术等网络资源,对“治理”理论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更为全面的宏观审视。在以上宏观回顾的基础上,笔者利用CiteSpaceII软件进行文献数据深度挖掘,通过对核心文献的引用进行对比,筛选出若干高引用、高影响力的关键文献,对其“研究观点,研究主题词,研究内涵演化”进行微观比较,实现宏观回顾和微观评述相结合,以完整地呈现已有研究的现状,并为社会科学其他研究议题的文献梳理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分析路径。
一、基于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对“治理”研究的宏观回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这使与治理相关的学术研究再次掀起热潮。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深入的学术研究需要我们“知己知彼”,即学者不但要熟稔中国的本土学术话语架构,还需对国外学界的研究聚焦与研究进展有着清晰的认知。而作为科学引文索引(SCI)姊妹数据库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科学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收录期刊内容覆盖政治学、传播学、法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55个领域,是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索引”[2],具备学科覆盖面广、收录内容权威等特点,因此将其作为数据来源兼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当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以“治理”(Governance)为文献“标题及关键词”,文献类型为“文章”(Article),检索自1980年到2015年的文献出版情况时,可搜索到近万篇论文(见图1-8、图1-9),显示出“治理”作为研究主题有着一如既往的热度和关注度。当我们将学科来源限定在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后,可以得到语言为英文的论文2091篇,这类文献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为13.4次,h指数高达73,远远高于政治学中其他研究主题的影响力和被引用次数。这也可以由1988年创刊的《治理》(Governance)杂志的情况得到印证,其目前在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学术声誉,所刊发论文的被引用频率也在不断攀升。依据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引证报告的最新评估,在短短20余年间,《治理》杂志在政治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排名,就超过了诸多具有半个世纪办刊历史的刊物。
图1-8 “治理”文献的年均增长情况
图1-9 “治理”文献的年均被引用率
注:数据检索限定为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刊物(1980—2015),类别为社会科学政治与公共管理,文献类型为论文(Article)且语言为英语(English)的治理文献,总数为2091篇。
资料来源: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检索日期:2015年6月1日。
表1-1 SSCI数据库中有关“治理”研究文献被引用排前1000名的文献分布特征
为了进一步探索该主题的研究文献,我们还特意筛选了被引用次数排前1000名的文献数据,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见表1-1)。就发表国别来看,美国继续在此研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其高引用文献数量达总数的29%;但在排名前10位的主要发文机构中,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机构纷纷占领了一定席位,而来自美国的机构只有2个。文献的关注焦点和涉及学科分布,则包括了政治发展、公共管理、环境保护、管理质量、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等领域。同时一些世界知名高校也加入这一议题的研究行列,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居前50位的高校贡献了超过30%的高引用文献,显示出这类高校对研究热点的把握和研究方向的引领能力。同时在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科主流出版物中,都对“治理”议题进行了关注,在学科中排前20名的期刊所发表的文献,在被引用次数排前1000名的文献中占30%。
此外,在对“Proquest硕博引文数据库”[3]的论文进行检索时发现,相关主题的博士论文研究,在学科分布上不仅涵盖了政治学、行政管理、社会学、国际关系,还涉及了心理学、历史学、宗教学以及区域发展等问题。相关研究主题词的共现关系与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具有相似性,此处不再赘述。
二、基于CiteSpace II的治理文献研究分析
在对此类英文数据中的“治理”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时,由于相关研究涉及主题的广泛性与较高的学术研究热度和关注度,以及庞大的文献数量和长久的研究历史,很难通过对其进行宏观回顾以较好地呈现出其特征与内在规律性。因此,本章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将前述的1000篇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绘制,以较为直观地揭示复杂社会科学文献背后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规律,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以进行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和有效的可视化知识分析。[4]随后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中文文献进行对比分析。
就“治理”研究的核心主题词而言(见图1-10),从类别来看,主要体现在欧盟治理、全球治理、网络化治理与合作性治理等;就对象而言,主要包括社会风险议题、环境议题、腐败议题、政府责任议题、合法性议题、民主赤字与治理需求议题等,可见“治理”在当前涵盖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正是由于“治理”的内容宽泛性和议题包容性,诸多学者认为“治理”研究当前正表现出“膨胀”的特性,[5]当一个概念被认为可“包治百病”,似乎成为无所不包的万能词语时,就难以避免被滥用和误用的庸俗化趋向。
图1-10 “治理”研究核心主题词聚类示意图
当然,目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强调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研究议题的动态变迁。自20世纪80年代“治理”研究兴起以来,其研究议题的内涵经历了何种变迁呢?对上述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可见,21世纪以来的“治理”内涵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比如,在20世纪末期,“治理”研究主要的对象是基层社区组织,而在新千年到来之际,全球化成为新时代的流行词,“治理”也将对象扩展到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如从1996年开始发布的世界治理指数(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WGI),通过不断调整治理次级指标和完善治理绩效测量,自21世纪以来逐步被学者所引用,包含在治理指数发布中的“参与”“责任”“回应”和“合法性”等次级指标,也成为彼时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词语。到2010年之后,基于学者对发达国家传统分权治理经验在非洲实践失败的分析,也开始逐步带来对各类“治理”研究的反省,如不再强调“治理”的标准化模式或是存在统一化的模板,而是承认区域差异或地区差异,进而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各种治理政策进行调整,以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治理改善项目的推广实践。但是就目前来看,此类反省依然太少。
所以,从时间序列来看(见图1-11),“治理”今日所包含的诸多内涵和相关界定,并不是早已有之或是理所应当的,而是不同时期学者或研究机构基于特定背景下的理论扩张。因此,我们在当今对“治理”及其内核进行分析时要有清醒的认识。
图1-11 基于时间序列的“治理”研究特征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