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帝国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
- 栾文莲等
- 28字
- 2022-05-26 20:17:57
第一篇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及其经济危机
第一章 虚拟金融资本统治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
黄振奇 黄海燕[1]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多种因素促成,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从一般金融资本统治进入虚拟金融资本统治。虚拟金融资本的统治,严重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少数大银行家通过金融市场的投机和欺诈,掠夺社会大多数人的财富;金融市场融资方式由战后的以银行信贷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证券融资为主,不断吹大金融资产泡沫;与金融资产泡沫伴行,公私债务激增。社会不公和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终于使“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这是半个世纪以来第一个将资本主义整体作为批判核心对象的群众运动,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程度。
关键词 虚拟金融资本 统治 危机 根本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如影随形。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已发生过十多次世界性的周期经济危机。2008年开始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是资本主义制度危机,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处历史阶段不同,这次危机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危机相比,在促成因素、爆发形式和破坏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一 资本主义已进入虚拟金融资本统治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曾经历过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主要是中小工业资本企业的自由竞争。马克思在分析自由竞争时代“货币资本的循环”时说:“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2]说明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赚钱”和“生产过程”这两件事是联系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随着工业资本生产的集中形成垄断,工业垄断和银行垄断融合生长,形成了金融资本统治。现在有的学者称当前的资本主义为“金融资本主义”,实际上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进入金融资本主义了。列宁在1917年指出,“20世纪是从旧资本主义到新资本主义,从一般资本统治到金融资本统治的转折点。”[3]列宁还曾引证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鲁道夫·希法亭的观点:“金融资本就是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4]这表明,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或金融资本统治阶段,金融资本运行仍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即使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采用凯恩斯主义,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也没有改变金融资本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本质特征。例如1933年美国议会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就规定,一般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投资银行那样的投机生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多种因素的促成,资本主义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从一般金融资本统治进入虚拟金融资本统治。这个历史性的转折,至今虽然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却是致命的。所谓虚拟金融资本是指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基础,通过单纯流通手段的制造而形成的金融资本,如过量发行的国家纸币和各种证券等。当然,自从有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以来,就存在虚拟资本和商业欺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就曾专章分析过“信用和虚拟资本”问题。但是无论在工业资本自由竞争阶段还是在金融资本统治阶段,从总体上说,虚拟资本都处于从属地位,金融资本的运行主要依赖于或服务于实体经济。恩格斯在分析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时,曾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看作一种狂想病。[5]而今在虚拟金融资本统治的阶段,这种“狂想”已经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今天的实体经济不仅指生产过程,还包括与GDP内涵相对应的各个行业。经过近30年的演变,金融业不再主要为实体经济融资,而更多地为自身融资,用钱来套取更多的钱。金融市场上的交易额绝大部分与实体经济无关,而是钱与钱之间的投机博弈。据国际媒体报道,当前全世界金融市场上,股票和债券交易额超过600万亿美元,是商品和服务贸易的10倍。另有资料称,实体经济每年创造的世界财富大约为45万亿欧元;而在金融领域资本运作市场的市值则高达2450万亿欧元。
近30年来助推虚拟金融资本迅速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各项。
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业输出,造成“去工业化”的后果。资本家为了赚钱已不仅满足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了应对国际竞争、降低成本和直接占领国外市场,更大量地把中低端产业输出到发展中国家,在其本国着力发展高端金融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据有关资料,1985年美国制造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为28%,但到2003年已下降到14%以下。美国工业中就业占总就业比重,20世纪50年代为50%,1998年下降为15%,2008年下降到10%以下。这些导致实体经济与金融业比例严重失衡。
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自由化,使金融资本发展失去制衡机制和有效监管。1971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原与美元挂钩的各国货币也脱离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固定汇率变为浮动汇率,美国和其他各国可以无限制地发行纸币。20世纪80年代,迫于金融部门的压力,里根和撒切尔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1986年10月,伦敦金融城开启了“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对金融市场实行从积极的管制体制转到消极的管制体制,目标是鼓励竞争和“金融创新”。纽约、东京等证券交易所在20世纪80年代都大力进行了放松管制的改革。90年代金融自由化和解除管制的步伐加快,1996年11月,日本效法伦敦金融城推出了“日本式大爆炸”金融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放松金融监管;美国议会1999年废除了1933年通过的禁止一般商业银行从事投机生意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金融自由化助长了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炒作和虚拟金融资本的膨胀。
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虚拟金融资本到处投机扩张。二战以后,随着殖民地体系的瓦解,逐步出现了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结束,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实现统一,最终形成了虚拟金融资本主导的金融全球化。90年代以来,东南亚和南美一些国家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都与西方国家虚拟金融资本投机炒作有直接关系。这些金融投机家,在“引爆”别国金融危机中赚了大钱。
四是电子信息产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成为虚拟金融资本扩张的便捷手段。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一个大规模数据时代,借助计算机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开发金融衍生品和交易模型。通信技术革命,以无线的形式把国内外金融机构、商业机构甚至个人连接在一起,可以低成本和瞬时地完成大规模的交易,实现虚拟金融资本的扩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进步往往成就资本家聚敛财富的贪欲。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2年1月13日的一篇文章写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和金融全球化帮助美国超级阶层积聚了财富,与铁路、电力和内燃机100年前发挥的作用大致相同。”
二 虚拟金融资本的统治,严重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虚拟金融资本统治阶段,比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严重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少数大银行家通过金融市场的投机和欺诈,掠夺社会大多数人的财富。在金融资本为工业资本服务的条件下,工业资本赚取企业利润,金融资本通过借贷利息形式从中分得一杯羹。而虚拟金融资本统治的条件下,资本家要赚取的不仅是更高的企业利润,还包括掠夺工人从初次分配中获得的收入和广大中产阶级人群的财富。美国有的学者指出,今天美国的实际工资处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但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高利润。据国际媒体报道的GMO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格兰瑟姆提供的资料,企业高管得到的总报酬从艾森豪威尔时代(20世纪50年代)的工人平均工资的40倍增至如今的600倍以上。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1年2月16日报道,过去20年,90%的美国人实际收入没有增长,占美国人口1%的富人收入却增长了33%。另据墨西哥《每日报》2012年4月2日报道,美国前劳工部长、现任加州大学教授的罗伯特·赖克曾指出,经济复苏给最富裕阶层带来的利好日益增加,克林顿时代1%的富人控制着45%的经济增长;到了小布什时代,这一数字增长到65%;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中的93%集中到1%的富人手中,其余99%的美国人在经济复苏的增长中所占份额仅为7%。结果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两极分化。2013年12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认,“日益加剧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是金融市场融资方式由战后的以银行信贷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证券融资为主,资本主义国家持续的金融创新,不断吹大金融资产泡沫。金融资产泡沫膨胀的过程,即是金融投机资本掠夺社会财富的过程。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结构变得复杂而脆弱,在给金融大亨们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孕育着重大金融风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资产泡沫膨胀曾发生过三次,每次金融资产泡沫破裂都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第一次发生在日本,1986~1990年,由于日元短期大幅升值,流动性过剩,加之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低利率水平,金融资产市场投资成本低廉,导致日本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膨胀,日经225指数4年时间内上涨2倍,仅1989年日本的股价和房地产价格的增值就超过当年名义GDP。自1990年以来,日本因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了该国全面的金融危机。第二次是美国互联网泡沫膨胀,纳斯达克指数从1995年算起,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上涨4倍。2000年纳指出现暴跌,不到一年时间即被腰斩,致使美国经济在2001年出现衰退。第三次是美国房地产泡沫膨胀,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投机资本“金融创新”,发明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降低购买住房信贷门槛,加上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促使房地产泡沫迅速膨胀,2006年第二季度,房地产价格达到峰值。利用住房抵押贷款,开发出其价格高出初始交易额几倍至几十倍的衍生证券。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成为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起因。
三是与金融资产泡沫伴行,公私债务激增。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人薪金增长缓慢,存款被花光,广大低收入者只能靠借债消费、借债上大学和借债买房等。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房价大幅下跌,用抵押贷款买房者,负债额大幅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外发动(伊、阿)战争和对内降低富人税收,不断扩大政府开支和降低财政收入,增加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对大金融机构的救助,更推动西方国家公共债务的快速增长。脱离实际偿还能力而过量发行的债券也是一种虚拟金融资本。美国的主权债务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约为10万亿美元,到2013年10月已超过17万亿美元,主权债务余额约占当年GDP的103%。原本日本财政状况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健康,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金融资产泡沫破裂危机后,日本政府出台了多种财政刺激政策,结果催生了巨额国债。据2012年2月亚太经合组织发布的材料,日本2011年的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余额分别达到该国GDP的8.9%和211.7%。欧元区国家整体主权债务占GDP的比重虽然远低于美国和日本,但由于多国货币联盟存在的潜在隐患(如财政分灶)和一些成员国自身的经济弱点,自2009年以来,也深陷主权债务危机。赤字和债务激增,不仅制约当前的经济复苏,而且透支未来的经济发展,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更直接导致经济衰退。
四是社会分配不公和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引发中低收入群体对华尔街的愤怒。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6]但现在呢,美联储在2012年6月11日报告中称,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吞噬了美国人近1/5个世纪的收入,美国家庭的中位数净资产仅在3年中就缩水39%,剔除通胀因素美国人的生活大致回到了1992年的水平。其中蒙受损失最大的是中产阶级家庭和最贫困的家庭。美国广大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失业的青年,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华尔街充满愤怒,2011年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曾指出:“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性事件。在过去50年中,不论工人阶级还是左派……都不敢公然质疑经济制度。谁要是这么做的话,就会被打上“不忠”和“非美国”的烙印。“占领华尔街”运动是半个世纪后第一个将资本主义整体作为批判核心对象的群众运动。这充分暴露出当前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程度。
三 虚拟金融资本统治的危机可能导致经济长期萧条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资本主要服务于工业资本,资本主义爆发的危机主要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危机期间很大部分制成品和生产力遭到破坏,强制地实现社会供求的平衡,随着社会需求的逐步扩大,再通过固定资本更新推动经济走向复苏和增加就业。一般在十年左右走过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几个阶段构成的一个经济周期,经济自我修复能力较强。马克思说过:“虽然资本投入的时期是极不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因此危机期间开始的大规模新投资将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7]而今在虚拟金融资本统治阶段,资本主义爆发的危机是金融资产泡沫破裂的危机,危机一旦爆发,就会造成金融体系紊乱,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到处充斥着坏账和有毒金融资产,不解决有毒金融资产问题,单靠新投资拉动经济从萧条走向复苏根本是不可能的。
一是清算和解决有毒金融资产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毒金融资产”指的是票面上有价值,实际上已经变成坏账或亏损的资产,如“金融创新”制造出的各种金融衍生证券等。这种有毒金融资产不同于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正常经营中出现的不良资产,它往往涉及高杠杆率金融投机的欺诈骗局,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据2009年2月国际媒体报道,欧盟区整个银行体系的“有毒金融资产”数额高达25万亿欧元,接近欧盟区2006年GDP的两倍。有的经济学者曾把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有毒金融资产比喻为天体物理学中的黑洞。自此次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国家政府和央行为救助大的金融机构和刺激经济增长所投资金与“有毒金融资产”相比不仅是杯水车薪,而且往往被“有毒金融资产”黑洞吸走,用来弥补金融危机造成的资本损失,并没有增加信贷市场的实际供应量。由于虚拟金融资本的统治,改革金融体制和加强金融监管法案迟迟得不到落实,以致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在危机期间仍在投机炒作。
二是在解决有毒金融资产问题的同时还要应对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西方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余额大幅增加,造成金融危机引发的国债券主要持有者银行坏账剧增,致使一些欧元区国家从市场再融资困难,导致公共债务违约,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可以说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第二波。虽然欧洲央行、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国实行救助,但要求受援国改革财政,紧缩预算开支和减少赤字。过度紧缩财政政策不仅引起了社会激烈动荡,而且将把经济发展送上停滞之路。美国和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债务国,到现在还没有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债危机蔓延的背景下,美、日两国债券还往往成为投资者避险的工具;但随着财政赤字和国债余额进一步扩大,以及经济复苏缓慢,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也在增加。自2011年以来,美、日两国主权债务的信用评级,曾分别受到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惠誉公司的调降。未来日本经常项目顺差的消失,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地位被取代,日本和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可能比欧债危机爆发得更猛烈。
三是金融资产泡沫破裂危机拖累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金融资本扩张时不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危机爆发时,却拖累实体经济陷入衰退。各国政府和央行采取的反危机措施,主要是对濒临倒闭的大金融机构的资金救助,而实体经济中,大量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所需信贷资金,导致实体经济复苏乏力。虚拟金融资本扩张时基本不创造一般劳动者的就业岗位,金融危机爆发时由于经济衰退和随之而来的紧缩财政政策,失业人口将大量增加,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美国经济自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复苏以来,已有近6年时间,但美国的经济年均增速处在略高于2%的低位,在找工作人数减少的条件下,失业率到2013年仍保持在7.4%的高位。欧元区的经济在2009年后出现两年弱势复苏后,近两年再次陷入衰退,失业率在2012年5月已达11%,创下欧元区1999年问世以来新高。
四是在谈到金融资产泡沫膨胀以及破裂对经济发展的伤害,日本的教训最值得汲取。日本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首先爆发金融资产泡沫破裂危机的国家。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曾连续三次大幅升值,日元兑美元由308∶1升到120∶1,日元升值和低利率政策,造成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市场投资成本低廉,导致日本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膨胀,这种资产泡沫的积累经历4~5年的时间。自1990年以来,日本因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了全面的金融危机和长期的经济萧条。日本的GDP在20世纪80年代年均增长率为4%,但在1991~2013年的23年间,GDP的平均增长率仅为0.95%,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有的美国学者在分析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时曾指出,日本股市和房市暴跌导致银行不良债权激增,日本政府并未及时处理这一问题;银行努力通过追加贷款暂时缓解了不良债权问题,使欠债公司免于被迫裁员,但结果是本应退出市场的大量“僵尸企业”存活下来,成为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主要因素;日本政府虽出台了多项刺激政策,但财政支出大部分投向了几乎无增长空间的领域,并没有带来经济的长足发展。日本已走过的金融危机后经济长期萧条之路,恐怕将成为这次金融危机主要爆发国的前车之鉴。
[1] 黄振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黄海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五卷,人民出版社,2003,第67页。
[3] 《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人民出版社,1990,第361页。
[4] 《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人民出版社,1990,第362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五卷,人民出版社,2003,第68页。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6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