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故事与历史的叙事

历史是文明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记忆。清代文人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中西古代历史学都以叙述为特征,通过讲述典故、阐明道理、惩恶扬善,从而传承文化传统。英文“History”即“人类故事”之意。近代西方女权主义者鉴于这个词所可能蕴含的“男人的故事”本义,于是又创造了新词“Herstory”,以纠正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暴力”。由此可见,“人”的故事——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永远是历史的核心和焦点。

近代历史学受到科学潮流的影响,逐渐将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以建立客观的历史解释体系为目的。虽然看起来更可信了,但不那么可爱了。不过,历史学本身的人文性、大众对历史叙事的要求,都使叙事传统在当代历史学中仍绵延不绝,当代西方史学甚至有复兴叙事传统的趋势。中国古代拥有最为发达的史学传统,但由于文化断裂的缘故,在当前,二十四史的写作模式,无论对作者还是对读者来讲,都存在巨大困难。但在此之外,中国古代民间还存在另一通俗讲史传统,用白话形式,将历史故事化,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知识向民众的传播。宋元时期已有讲史话本,明清时期更形成了成熟的历史小说,这些叙述模式都是古代通俗讲史的模式,在民间极受欢迎,是千百年来民众学习、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代中国正处于历史转型的关键时刻,历史知识的转化和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世界历史发展中,中华文明长期保持了领先地位,若鉴于近代一百年的武力不竞,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国力衰退,就对中华文明进行根本的质疑和颠覆,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无疑是一种十分短视的行为。复兴的中国将再次成为决定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复兴的中华文明也将会对现代文明实行深层次改造,促进世界文明道路的改变。

经世致用,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唐代士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明代阁臣徐阶也说:“文章贵于经世,若不能经世,纵有奇作已不足称。”在继承中华文明优秀遗产,将之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从而构建新型中华文化体系的时代潮流中,历史学家将中华文明的内涵完整而准确地揭示出来,作为国家发展的参考、民众通识的知识,便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工作。而其中需要重点挖掘、借鉴者,便是关系到治乱得失的重要关节。正如朱熹所说:“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又如黄庭坚说:“读书如禹之治水,知天下之脉络。”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大门,与其他文明一起出发的明朝世界,应是中国史乃至世界史的重大关节和主要角色之一,明朝形塑着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脉络和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