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上我的的确确很头大,小学就开始头大,初中也头大,到了高中就完全一塌糊涂。不过在初中的时候,我其他科目那是没的说的。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关于生物课,那是初二还是初三来着,记不太清了,接近期末考试,全书已经学完,所以生物老师让我们自由复习。
我平时每过一段时间自己都会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所以全书早就烂熟于心,几乎等同于把整本书都背了下来,所以我需要做的不过是翻着书把知识点再从头到尾的想一遍。
当时我后桌的几个女生磕磕巴巴在复习,复习了一节课也才复习了两页,而我在一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已经把一本书复习完了,我把书一合说道:“复习完了。”
后桌的女生瞪大了双眼问道:“复习完了?一本书都复习完了?”
我回答道:“是啊。”
她当时毫不夸张的说真的是张大了嘴好半天没能合上,我的复习速度大概已经超出了她理解力的极限。
不过说到好的学习习惯,我不是最好的。有件事印象特别深。当时好像是初一下学期,我的同桌借了另一个男生的历史书复习,复习完以后就把书归还给他。
结果第二天那个男生暴怒着来找我同桌,质问他:“你是不是把我书里折的角都给我弄开了?”
我同桌一脸懵逼的回答道:“是...是啊,怎么了?”
那个男生生气的回答道:“你给我弄开干啥,我初三毕业复习的时候还要看呢!!”
我们两个当时都傻眼了,这才初一啊,我们能想到的只是为期末复习提前做好准备,做好标记,没想到他已经把初三复习的事盘算好了,震惊!
初中的时候,除了数学让我有点挠头,其他科目我基本都属于驾轻就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物理课。
我们班上当时包括我在内有几个人特别喜欢钻研物理,我们经常对书里面的讲的一些定理和公式产生疑问,然后反复研究,越研究越深,越研究越觉得那个公式是不严谨的,最终发现这条定理和公式是经过简化的,其实背后有个更复杂的完全版的公式。然后我们把未经简化的,被我们总结出来的公式拿去问物理老师,物理老师最终告诉我们说我们总结的是对的,但是这个是到了高中才学的。我们听了以后恍然大悟。
课本之外的东西我也喜欢思考,我没想刻意夸耀什么,也许的确有点自豪吧。
当时我脑子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刻是什么样的,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而他出生的那一刻外部环境是什么样的,也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而这两者合在一起,就决定了接下来的一刻在他身上发生的事,也就是他第一个经历,所以他的第一个经历也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他出生时是什么样子加上他的第一个经历就决定了在下一个时刻他是什么样子,这也就不是他能决定的,而那个时候的外部世界是什么样的同样不是他自己决定的,两者合在一起就决定了再下一个时刻在他身上发生的事,也就是第二个经历。以此类推,事实上人的一生都是自己不能决定的。我们所感受到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的错觉,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我们觉得自己可以自由的选择向左还是向右。但其实一定是有着微细的差别,动态的变量,在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之所以选左必然有着选左的理由,看似独立自主去选择,实则从一出生就决定了。
推而广之,不但人如此,整个宇宙都是如此,宇宙形成之初的所有变量加合在一起,就已经决定了宇宙今后每个时刻的模样,哪个星系哪一分哪一秒爆炸,哪一分哪一秒出现有机物,哪一分哪一秒诞生智慧生命体,最终宇宙又如何走向灭亡,没有任何偶然,一旦开始,一切都已经决定了。就像台球的白球被戳出去的一刻,哪个球进洞哪个球被撞飞就已经确定了,只是我们还不知道罢了。
一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不是我独创的理论,而是早已有之,这个理论叫做“决定论”。
简述如此,我不想长篇大论细致解释一个理论,毕竟这是一个讲述生活的书。
我当时想到这个理论以后就给别人讲,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只有一个同学听懂我在说什么了,并且对我表示了认同,我们都叫他琛哥。
琛哥后来一直想办法说服自己这个理论是错的,一直没有很好的说服自己,一直到学了“测不准原理”,虽然没有太理解,但是他跟我说测不准原理也许证明了我说的那个理论是错的。
但是后来他又否定了这个说法,因为后来他说测不准原理其本质是因为观察者效应,也就是量子力学的范畴粒子已经太微小了,微小到不能再忽略观测对其本身的影响,因此才出现了测不准原理,所以测不准的本质不是不准,实际还是准的,只不过去测的时候不准。这就说明了我讲的那个理论还是对的。
琛哥,在初中的时候因为一开始对英语不开窍,为了把英语补上来,他有至少一个学期几乎每天学习到几乎通宵。
他的舍友们把这件事都当做了谈资,每每提及此事都是惊叹不已。
琛哥自己也说,他经常因为学的太晚了,担心自己学到了天亮,因为他原本还打算睡上一两个小时呢。事实上也经常学着学着才发现外面已经擦亮了。
他曾经在食堂吃着吃着饭就睡着了。说起刻苦,我是不及他的十分之一的,我仅仅凭借着对学习的一腔热爱,而他是真的刻苦,乃至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也都不仅仅因为兴趣,而是他觉得有必要。
忘了初几的时候了,暑假为了上补习班,他在我家住了一个暑假,因为他家是县里的。
在我家住的一个暑假,他还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会以后他骑车子像疯了一样,骑得飞快,把我家的自行车骑得嘎吱嘎吱响个不停,任我怎么让他慢下来他都不听,直到把我家的自行车脚蹬子给蹬下来。
连我爸妈都有点生气,说道:“这孩子,咋不知道爱惜呢,把车子骑成啥样儿了都!”
我还记得从补习班放学回来以后中央十台有个什么科学节目是他最爱看的,但是放学以后即将赶不上,所以放学以后他骑得更快,像火箭一样,我完全追不上。然后当我好不容易骑到家的时候,发现他把我家的自行车扔在了楼下,也没锁,也没推到小屋里,就自顾自的跑上去看那个科学节目了,搞得我当时气不打一处来。
对了,上大学时他选修了一门量子力学,他给我打电话时还曾分析过,他说他觉得编纂教科书的人其实根本没想着怎么让人有兴趣学、学的好、学得懂,而是明显故意在卖弄,故意让人读不懂,这样才体现他牛掰。他说量子力学吧,原本普通人很感兴趣的,正常来编纂教科书在一开始可以介绍一下量子力学里面的神奇现象,观察者效应带来衍射的变化,薛定谔的猫等等,然后逐渐深入。而实际的教科书第一页一上来就是一个整整两行的公式,一眼看过去就不想学了。
我很赞同他的说法,我也认为,教科书的这种编纂方式就是在卖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