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阪

大阪是为人熟知的日本工业城市,

但是少有人知道,在大阪繁华的街景后面,

隐藏着日本成为“日本”的历史。

大阪城,天守阁。

于1931年模仿桃山时代的天守阁外观,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重新建造,从此逃脱了被火灾摧毁的命运

道顿堀
心斋桥
法善寺

1月19日。
领略工业城市大阪市井和妩媚的一面,
享受夫妇善哉的清新隽永。

中午抵达关西机场,航班稍有提前。这是全家一起第三次游日本,第二次游关西。关西机场海关在入关检查之前特别设置了按手印的专门通道,凡人以为是为了提高效率,大狗以经济学家的视角洞悉其实,“纯粹是为了创造就业机会”。确实,负责按手印的工作人员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看上去都一把年纪了。关西机场虽然是日本关西地区的门户,但规模和人气与北京首都机场、东京成田机场相较,还是颇小,且地方气息浓厚,类似杭州萧山机场、西安咸阳机场。机场里进进出出的旅客大部分是中国人,之后几天在大阪和京都,甚至是有马温泉所在的小镇,也都验证了这一观察。关西机场的选址,似乎是为了在关西地区的几个城市之间保持平衡,离哪个城市都不远不近,到大阪需要一个小时,到京都需要一个半小时。机场到市内的交通工具,最经济也最常用的是机场大巴。出了航站楼,一长溜去往各地的机场大巴依次停靠在路边。正在寻找去往大阪的大巴时,大狗非比寻常地眼尖了一回,大声说:“我看到出租车了!就在那儿!”我们家每每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狗妈和小狗的优先级别是步行—公共交通—出租车,而大狗是寸步“难”行的“腐败分子”。初来乍到,为了保持稳定的旅游情绪,到达日本后首程交通工具选择了出租车。单程去大阪,机场大巴单人票是2 000日元,出租车车费是15 000日元。日本的出租车司机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白发老人,这位也一样。不过,廉颇虽老,却不耽误把和他一样老的丰田车开得飞快。一路上吸着浓重的汽油味,只半个多小时我们就到达位于大阪市区南部浪速区的迷笛(Midi)酒店。

日本酒店的入住时间基本上都是下午3点。时间还早,我们存好行李后到周边找地方吃午饭。日本游第一餐毫无惊喜地选择了拉面。拉面是在日本旅游时上榜率最高的用餐选择。这是一家地道的日本拉面店,店主是位老先生,帮厨的也是一位中年偏上的半老先生。因为是周六的下午时近2点,店里除了我们只有一位女客人,不知道平素的生意是否也如此惨淡。吃过拉面时间还早,又到隔壁的咖啡店打发时间。咖啡味道尚可,只是置身这家咖啡店仿佛穿越时光回到旧日世界,柜台、桌椅和电器都是20世纪70年代的旧物,老式的拨号电话放在专属的小高桌上,颇受重视的模样,仿佛下一分钟铃声就会响起。看店的女孩和店里的古旧氛围很是合拍,一副无聊落寞的样子,招待客人时面露烦色,有气无力,无所事事时躲在柜台后面埋头读小说。这大约就是今天日本的写照:在经历了20世纪最后30年的繁荣之后,时光停滞,整个国家失去了进取之心。

回到酒店入住房间,放好行李后出门,沿着日本国道26号向北,步行大约20分钟就到了难波。似乎只一街之隔,就从安静空旷的浪速区踏入嘈杂繁华的难波区。这里是大阪的心脏地带,店铺林立,游人如织,道顿堀自西向东流过。道顿堀是一条始建于17世纪初的人工运河,运河开凿之后,两岸逐渐形成商业区。河上游船往来穿梭,两岸遍布酒肆饭店,景色堪比南京秦淮河。大阪以美食出名,章鱼小丸子为本地特色食品之一。我们走着逛着,在南岸一家小店坐下,就着啤酒品尝章鱼小丸子。总体上口感和味道都很一般,大狗尤其不喜欢那种黏糊糊的感觉。看来,“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这句话确实不假。

与道顿堀垂直,自北向南排列着一条接一条的“筋”。筋在日文里和中文是一个意思,指起到承重或者重要作用的条状物,用在地理上就指重要的街道。心斋桥筋、戎桥筋和御堂筋都是有天篷遮盖的封闭式商业街道,不论刮风下雨,店铺照开,生意照做。裹挟在心斋桥筋的浩荡人流中,走过一家挨着一家的药妆店、纪念品店、手工艺品店、食品店,在优衣库旁边遇到一家“中尾书店”。这是家旧书店,门口摆着迎客的是浮世绘、明信片,书架上的书籍以文学、历史、美术类为主,还有一些字帖和地图。仔细寻找,发现有不少各个年代的中文书,比如一本上海出版社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技术类图书,还有一本同样老旧的中医药图书。日本的旧书店是一道旧时光的风景,书店一般是代代相传的家族生意,看似不起眼的一间书店,动辄就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书店生意的维系日渐艰难。普普通通,规规矩矩,还有些冷冷清清的中尾书店,在心斋桥筋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仿佛滚滚红尘中特立独行的一个存在。

大阪,难波,道顿堀。

岸上的白衣女孩正在演唱,空灵欢快的歌声吸引着游船上和运河边的游客

中尾书店。

日本众多旧书店之一,喧嚣世界中一个宁静淡然的存在

周末的难波商业区人山人海,不远处却可觅得一方僻静之地:法善寺横丁。法善寺是一座小寺庙,坐落在道顿堀南岸不远的一条小巷的巷口,从热闹非凡的道顿堀步行5分钟,穿过黑色的木质巷门,就是一方静谧的世外桃源。法善寺最有名的是水挂不动尊,这座佛像通体遍布青苔,绿油油,毛茸茸的,煞是可爱。佛像前备有水桶和水勺,供前来祈愿的人们舀水往佛像身上泼洒,以水供佛。经年累月,天然橡木制成的水挂不动尊就渐渐长满了青苔。法善寺横丁是一条宽不过两米、长不过百米的小巷,街边依次遍布酒肆饭店,多为居酒屋和咖啡馆,还有几家烤肉店。我们沿着石板铺就的法善寺横丁漫步,一一窥视路边格子门窗里朦胧的灯光,体会沉稳宁静的氛围,追缅江户时代的风情。

短短几分钟逛完法善寺横丁,时间还早,遂又折返道顿堀。这时已近傍晚,落日余晖下河水波光粼粼,与河道两岸的人间灯火交相辉映。大阪最著名的格力高广告牌亮了起来,广告牌上的运动员正高举着双手不知疲倦地向前奔跑着。格力高广告牌于1935年立于此处,80多年来见证着大阪及道顿堀的兴衰。2003年,该广告牌被大阪市认定为“指定景观形成物”,成为道顿堀的地标和大阪的代名词。道顿堀的另外一个地标,是日本著名零售商堂吉诃德道顿堀店上方的摩天轮。和一般的圆形摩天轮不同,它是椭圆形,或者说是U形。摩天轮的正下方有一个巨大的人偶抱着堂吉诃德的吉祥物“企鹅君”,提着钱袋子,好似财神爷。摩天轮名为惠比寿塔(EBISU Tower),人偶是日本的惠比寿神,传说他教授人们用鱼和农作物进行物物交换,被日本人尊崇为买卖兴隆的商业守护神,和中国的财神爷倒是一个作用,模样也挺像。大阪的冬天天气阴冷,傍晚时分寒气逼人。在星巴克喝咖啡取暖避寒,稍事休息后,一家人兵分两路,小狗去新梅田与大学室友安东尼见面吃饭,狗妈带着大狗再游法善寺横丁。

吸引我们重返法善寺横丁的,是这条小巷里紧挨着寺庙的一家叫“夫妇善哉”的甜品店。这家店专门售卖红豆年糕汤,店铺不大,却是一家创业于明治十六年(1883年)的百年老店。这里的红豆年糕汤是法善寺乃至大阪最有名的小吃之一。“善哉”原是佛家弟子用语。传说当年一休禅师品尝过红豆年糕汤之后,连声称赞“善哉此汁”,于是红豆年糕汤遂被冠名为“善哉”。“夫妇善哉”原来的店名是“御福”,御福出售的“善哉”与别处不同,一定要将两碗一模一样的红豆年糕汤成双成对地盛放在同一个托盘里供客人食用,不论食客几人,都绝不单独卖出一碗。若有食客不解,老板娘会解释说:“这是一对夫妇呀!”于是,“御福”红豆年糕店里的“夫妇善哉”就这样传开了。后来这家店之所以更加有名,则是因为一部经典影片《夫妇善哉》。

电影《夫妇善哉》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织田作之助的同名小说,讲的是化妆品店继承人花花公子柳吉与年轻美貌的艺伎蝶子私奔。柳吉的父亲得知后和他断绝了关系。柳吉和蝶子很快陷入了世俗生活的困境和琐碎之中。柳吉日日游手好闲,靠着蝶子辛苦操持生活,还想着总有一天要回家继承家业。整部片子就是天真痴心的艺伎和不思进取的软饭男之间的拉锯,有许多惹人发笑的情节与对白,但更多的是生活的况味与人生的无奈。网友对这部作品的评论是:织田作之助以冷静的笔触描写平凡夫妻的现实生活,吃喝拉撒睡与生老病死相提并论,既有破灭与哀愁之美,又有庶民生活的小确幸和小甜蜜。在店里看到的介绍是这样的:昭和十五年(1940年),文豪织田作之助以“夫妇善哉”命名的小说发表,15年之后,由当时的知名演员森繁久弥主演的同名电影上映。就这样,《夫妇善哉》一夜成名。

道顿堀的惠比寿塔。

惠比寿是日本的财神,商业之神,与中国的财神爷异曲同工

比喻夫妻同甘共苦的红豆年糕汤——夫妇善哉

“夫妇善哉”本尊,就是加了年糕的红豆粥。一个托盘中装着两碗红豆粥,红豆粥上浮着一小块白色年糕,或者叫汤圆,另外配有两片海苔作为餐后小食。日本的饮食习惯之一是吃完甜的再吃咸的,调节一下口味。夫妇善哉堂食每份800日元,另有可以带走的方便套餐,用开水冲泡即可,每份650日元。托盘中左边的碗代表男性,右边的碗代表女性,一个人吃一碗寓意可以体味彼此的幸福和圆满,也形容夫妇之间甘苦与共的情谊。另一层意思是,与单身相比,还是成双的好。如果是单身男女来吃的话,会有美好的姻缘降临,能遇到理想的结婚对象。由此,这家小小的红豆年糕店,从很早以前就成为实现永结良缘、夫妇圆满等愿望的吉祥物了。

店内展示着织田作之助的小说《夫妇善哉》,上面有演员森繁久弥的亲笔签名,还有电影海报、小说封面。同名电影为文艺导演丰田四郎的巅峰之作。男主角森繁久弥原为电台播音员,喜剧天分浑然天成;女主角淡岛千景出身宝冢歌剧团,因出演本片奠定其演技派的形象。

从夫妇善哉出来,在法善寺横丁的一家烤肉店吃晚餐,店名叫作“原价烧肉”。店里使用正宗的炭火烤肉,烤炉上方的抽油烟机非常强大,所以并没有很大的油烟。就餐者以年轻人居多,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日本人三杯酒下肚就变了模样,男男女女都开始放飞自我,大声喧哗者有之,勾肩搭背者有之,打情骂俏者亦有之。点餐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交入场费享受折扣价,另一种是不交入场费原价点餐。点菜使用桌子上的iPad(苹果平板电脑)自助,菜单上有一栏“稀有内脏”,包括诸如心脏动脉、气管软骨、横膈膜筋肉以及食道这样触目惊心的菜品。我们点了几份肉,要了一盅日本酒,温好后乙醇挥发掉一些,喝起来酒香反倒更加突出。和年轻人比起来,我们的战斗力逊色不少,连酒带肉6 000多日元(合人民币不到400元)。

大阪历史博物馆
大阪城
上方浮世绘博物馆

1月20日。
在难波宫管窥“日本”是如何在与中国的对照中产生的;
在大阪城重温丰臣秀吉从“猴子”到战国三杰的跌宕起伏人生;
在上方浮世绘博物馆体验日本的歌舞伎浮世绘文化。

第二天早晨下雨了。早起在酒店用早餐。日本酒店的早餐是西式与和式混搭,有生菜沙拉、西式炒蛋,也有咖喱米饭、日式煮食,品种虽不算丰富,但很精致。

在酒店借取两把雨伞,出发去以美食闻名的黑门市场,大阪当地人称其为“大阪的厨房”。坐地铁到日本桥,向南步行不远即到。也许因为是星期天,而且时间还早,这个所谓的美食家乐园比想象中清静很多,没有看到很多传说中的美味,倒是看到日本众多本地产品集市中售卖的各种日用品和伴手礼。市场中有很多卖“渍物”的店。渍物就是腌菜。在多数中国人的脑海里,腌菜已经是久远的食物了,是新鲜菜蔬匮乏年代才吃的东西。黑门市场还有这么多店卖渍物,姑且想象是维护传统的缘故吧。

从黑门市场返回日本桥,坐地铁去大阪城西南角的大阪历史博物馆。大阪历史博物馆坐落在1 300年前的难波文化遗址所在地,这里曾经出土过很多珍贵的文物和古建筑遗迹。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大阪历史博物馆一改以往博物馆建筑的低层大面积构筑方式,而设计建筑了一座10层的高楼建筑。这样既缩小了占地面积,使大部分的原始地下遗址得以完好保存,又给博物馆周围留下了一片开阔的空间,也就是从地铁口出来途经的难波宫遗址公园。大阪历史博物馆自上而下,逐层依次介绍大阪从古至今各个历史时期的概貌,通过实物和模型等形式展示大阪这座古城1 400年的风雨历程。

倭国、日本和难波宫

早期的日本列岛上存在许多小王国,全境的统一是由居住在关西地区的大和族开始的,之后持续了上千年的时间,北海道直到江户初期才正式被纳入日本版图。7世纪以前的日本历史,只能从中国古书籍中寻找蛛丝马迹。那时,中国把东方的那个岛国称为“倭国”,而“倭”与“大和”在日语里是相通的,训读[1]都是yamato。701年秋,遣唐使粟田真人前往中国,在盐城登陆时报称“我们是日本国的使节”。到达长安之后,中国官员对于日本国与倭国的关系不甚明了,粟田真人只好解释说,日本国灭了倭国,统一了天下。时值武则天当政,似乎对粟田真人有好感,答应了他的改国名请求。从此,“日本”一称才开始使用。它在日语里的读音不是yamato,而是读为nippon或nihon。由此可见,“日本”是大和民族在与中国的交往过程中,以大陆文明为标杆创立的国家名称。

在《日本书纪》(相传完成于720年)出现之前,日本没有正史。中国古籍里最早出现倭国的记录是《魏书·倭人传》,其中记载了魏国授予倭国女首领卑弥呼“亲魏倭王”的事情,后期史书对日本也有介绍。《日本书纪》重新订正了日本历史,包括历代天皇的历史。史家一般的观点是,这本书的内容多有不可信之处,包括对天皇的描述,但日本官方和民间仍然以此为信史。所以,一般史书上说,难波宫是日本第十六代天皇仁德天皇在4世纪建造的,但实际上恐怕是当时大和民族的一位首领建造的。

在桓武天皇于794年迁都平安京之前,今天大阪的所在地曾经短暂地成为日本的首都,难波宫也在此期间得以重建。大阪历史博物馆外有一栋复原的宫殿,木结构草顶;馆内的模型显示,整个宫殿群的规模不大。以盛唐的标准来看,日本在当时的确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然而,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却善于从大陆文明学习新东西。想起邻国这段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嗟叹不已。[2]

参观后在博物馆餐厅用午餐。大阪历史博物馆所在的建筑以及周边还有不少商业和办公设施,因此有不少职员模样的人前来用餐。日式简餐最流行的不外乎日本面和咖喱饭这两样,面又分拉面、乌冬面和荞麦面。我们三人各点了自己爱好的套餐,用餐后从博物馆去大阪城。2002年全家环游本州时曾经造访大阪,对大阪城印象深刻。除了大手门外巨石垒建的城墙、巍峨清奇的天守阁,大狗再三提起在大阪城公园走路的艰难险阻,心生怯意。但在小狗和狗妈的“威逼利诱”加“欺哄瞒骗”下,我们还是再次来访。

再访大阪城,得以重温丰臣秀吉以一介平民出身,最终结束日本150年的动乱,统一日本并登上日本权力巅峰的故事。天守阁是大阪城内最重要的建筑,由丰臣秀吉建造。天守是一个通称,指一座城池里的制高点建筑,担负瞭望和指挥的功能,也象征着至高的权力,是日本古代城池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因为是木质结构,又是制高点,日本各地历朝的天守阁,不论是大阪城的天守阁,还是京都二条城的天守阁,都难逃被雷劈、火烧的劫难。现在的大阪城天守阁就是在被烧毁后,于1931年模仿桃山时代的天守阁外观重新建造的。天守阁矗立在高13米的天守台之上,高达39.8米,气势宏伟,色彩斑斓。乘电梯直达最高的第八层可以眺望大阪市全景。这次登楼,发现四周加装了围护网。其他楼层依次展示大阪城历史、各种兵器以及丰臣秀吉的生平、木像、书简,并以模型和数字影像重现当年的作战图。其中最著名的展物是一对“大阪夏之阵”屏风,描绘了1615年德川家康大败丰臣势力的最后一战。这里还有讲述丰臣秀吉一生的迷你影片可以观看。身材短小、相貌平平,且生有六指,绰号“猴子”的丰臣秀吉,由一介平民成为不可一世的英雄,而天守阁是了解这位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枭雄的最佳地点。

前一天晚上狗妈做旅游功课,发现就在法善寺的入口处对角,有一个叫上方浮世绘的小博物馆。离开大阪城后还有富余的时间,我们穿过大阪城公园,乘地铁回到法善寺那里,参观上方浮世绘馆。

2017年夏天在墨尔本访问时,正逢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举办葛饰北斋浮世绘展,初步了解了浮世绘这种日本风俗画。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写实的大众艺术形式。取名“浮世”,既有佛教教义中人世虚无缥缈之意,又暗喻花街柳巷的享乐世界,更直白一点则指现实生活中的人间烟火和社会百态。浮世绘的题材多样,有风景画、花鸟画、美人画、春画等。描绘风景的浮世绘最为世人所熟悉,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这幅闻名世界的浮世绘代表作,及其众多描绘富士山风光的浮世绘作品。以演剧为题材的浮世绘也称“役者绘”,因为往往与歌舞伎有关,具有浓厚的日本文化色彩,在日本之外较少为人所知,也就较难流传。上方浮世绘馆所存所展的五十多幅浮世绘正是役者绘作品,大多画的是歌舞伎的表演者。役者绘追求真实地表现表演者的形象,而不做过多的人为的美化和修饰。

江户时代,大阪和京都一带被称为“上方”,而上方浮世绘描绘的正是上方地区的社会和生活。道顿堀开凿于江户时代初期,随着戏院剧场、花街柳巷不断开张,这一带成为大阪的繁华闹市,被称为“道顿堀五座”的五家最著名的戏院剧场便聚集于此,除了上演日本传统戏剧歌舞伎外,还上演说唱艺术净琉璃和活动木偶等各种传统戏剧。据说当年道顿堀北侧茶馆酒肆鳞次栉比,南侧戏楼剧场莺歌燕舞,一派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景象。上方浮世绘馆的浮世绘作品忠实地记录了江户时代的道顿堀以及上方地区“虚浮的世界”(浮世绘的字面意思就是虚浮的时间绘画)。上方浮世绘馆虽小,收藏的五十多幅浮世绘却非常有特色。顶楼还有一间小屋,里面放置的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介绍上方浮世绘制作过程的录像,脱鞋踏上榻榻米,在小桌旁席地而坐,可以边休息边了解上方浮世绘繁复的上色过程。

晚饭原本计划吃一兰拉面,但是道顿堀本馆和别馆都人满为患,一座难求。随意步入一家街边面馆,品质、口味都很一般。讲究做事有计划的小狗因此谆谆告诫说,要想饱口福,还是要事先做些功课有所准备才行。

饭后坐地铁去城南的通天阁。通天阁是大阪较早期的电视塔,曾经是大阪登高望远的不二选择。岁月变迁,现在这一地位已经被城北梅田蓝天大厦取代。如果说梅田是新大阪,通天阁一带则保留了旧大阪的氛围。以通天阁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出去的几条大街坐落着众多供应物美价廉的自助餐的饭馆。日式自助叫作“放题”,在街上常常看到各种放题,比如歌的放题、烤肉放题、酒吧放题。这些饭馆规模很大,数层楼高的建筑通体以霓虹装点,一片旧日繁华风光,一派市井烟火气息,颇有北宋汴京樊楼的韵味和影子。街上还有卡西诺电玩城,灯火通明与霓虹朦胧交织在一起,是醉生梦死的好去处。

逗留片刻后,我们穿过安静的居民区中的小街小巷返回酒店。明天去有马温泉。

从“猴子”到枭雄的丰臣秀吉

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开启被后世称作“大化改新”的改革,其内容是学唐制,破除贵族干政,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集权体制。为摆脱盘踞在奈良的贵族势力,孝德天皇曾迁都大阪难波宫,在那里颁布《改新之诏》。由此开始,日本进入第一个飞跃式发展阶段。然而,天皇的权力不是稳固的,常常需要与贵族联姻才可以保平安。在这个过程中,武士阶层兴起,并最终演变为足利尊氏(1305—1358年)驱逐后醍醐天皇,于1338年建立室町幕府,幕府将军成为日本的实际控制者。从此时到明治维新的530年间,天皇名存实亡。但幕府将军的地位也不稳固,经常受到地方武士的挑战,1467年应仁之乱之后,地方割据形成,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后期,尾张国的织田信长的势力上升,最终于1573年推翻室町幕府,开启统一日本的进程。之后,丰臣秀吉出现在历史地平线上。他出生在尾张国一户农民家庭,童年生活多舛,营养不良,身材矮小,因而得到“猴子”的绰号。那个时代的日本平民是没有名字的,丰臣秀吉这个名字是后来才有的。因为无法忍受粗暴的继父,十几岁的他离家出走,给一位高级武士打杂。他生性机灵,伺候主人尽心尽责,颇得主人欢心,因而招致其他人的排挤,不得已回到尾张国投靠织田信长,接着做勤务兵。据说他每天清晨为织田焐热草鞋,因而得到织田的信赖。1561年,织田把贵族之女宁宁许配给24岁的丰臣,并给他赐名木下秀吉。从此,秀吉在织田麾下屡建战功,步步高升,最终统领一方军队。最重要的时刻是发生在1582年6月21日的本能寺之变,织田为其属下明智光秀所害。事变发生时,秀吉正在围攻毛利军的高松城,偶然获得事变消息,及时与毛利军讲和,挥师寻找明智光秀的军队,最终在山崎击败逆贼。之后,他消灭了织田军队内部的反对势力,继续织田的统一事业。1585年,他就任天皇朝廷的关白,并获赐姓氏“丰臣”,成为后人熟知的丰臣秀吉。次年,他把妹妹嫁给德川家康,把母亲送到德川那里做人质,从而换得德川的臣服。接着,他就任天皇朝廷的太政大臣,在名义上实现了对日本的合法统治。后来他把关白一职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己成为“太阁”。

丰臣秀吉的陨落肇始于1592年4月对朝鲜的征服战争。丰臣为什么要入侵朝鲜?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丰臣有大国梦,想征服整个亚洲大陆。然而,可能更为实际的原因是,丰臣入侵朝鲜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分给各地的大名。取得德川的臣服之后,丰臣继续他的统一大业,但要完全剿灭日本各地的武士,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他的办法是用分封来换取各地武士的臣服。各地武士也用同样的办法来分封自己的家臣。但日本就那么大(那时北海道还没有被纳入日本中央政府的管辖),土地很快就分光了,丰臣因此才急于征服朝鲜,获得更多的土地用于分封。当时的朝鲜向明朝称臣,于是向明朝求救。当时刚好是万历皇帝当政期间。这位“中央之国”的皇帝十几年不上朝,对朝鲜的请求却是上心的,于日本进兵朝鲜的当年12月派4万人马入朝,与朝鲜军队一道,把日本军队赶回日本。这次失败让丰臣性情大变,开始滥杀身边的人,包括自己的外甥秀次。几年之后(1598年),他自己也黯然离世,德川家康顺势崛起,并于1615年在大阪夏之阵中击败丰臣的儿子,开启日本的德川幕府时代。

大阪城的原址是石山本愿寺,寺里的僧侣们与织田信长作对,他们失败之后,寺庙被织田烧毁。丰臣秀吉于1583年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兴建大阪城,当时这里被称为“战国无双的城”。在1614年德川军队进攻丰臣家族的大阪冬之阵中,大阪城得到加固。可惜,第二年大阪夏之阵之后,德川的军队一把火把大阪城烧毁。德川家康的后人重建了大阪城,但此后大阪城多次遭遇大火,或因雷击,或因人祸,又多次重建。今天看到的大阪城天守阁是1931年11月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从此豁免了火灾的袭扰。

位于法善寺旁的上方浮世绘馆,收藏大量以歌舞伎表演者为主题的浮世绘作品

大阪通天阁附近的夜景。

一片旧日繁华景色,一派市井烟火气息,令人联想起北宋汴京的樊楼

[1] 训读,日语汉字所采用的一种发音方式,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不采用汉字的音。——编者注

[2] 吉田孝.日本的诞生[M].周萍萍,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