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古代历史演义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激烈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武勇智术、瑰伟动人”的时代。有关三国的故事早在三国后期就开始流传,之后又有说书人长期敷衍,故事内容越来越全面,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隋唐时传播益盛,到宋代更是喧腾众口,深入民间。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小说开篇写汉末昏君无道,民不聊生,导致黄巾起义。先是诸侯联合讨董卓,董卓被杀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败袁绍,北征乌桓,平定北方,然后进兵江南。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在赤壁大败曹操后,三国之间战争不断,最后归于西晋。
《三国演义》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和暴虐,表现了渴求和平统一,反对战乱分裂的思想;反映了动乱时代百姓的疾苦,表达了百姓对清明盛世、对仁君的向住,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同时也宣场了“忠义”观念。
小说中,诸葛亮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的雄心壮志以及“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残**诈,他的生存法则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关羽感猛刚毅,义重如山,留下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等传话。刘备则被塑造成了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明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