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造船:共和国海军舰艇的摇篮
- 肖建平
- 4307字
- 2024-11-03 07:20:44
第1章 沧桑烙印在屈辱中诞生
大船集团跨越三个世纪,历经两个甲子,这家现代化的大型船舶企业,它的起步并不光辉灿烂,是异国侵略者为掠夺资源而兴建,并为它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这烙印也是民族、国家流血的创口,令我们永世难忘。
远方的不冻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自锁的大门,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两次鸦片战争的苦果使得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地缘并逐渐认识到,那浩瀚的海洋再也不是隔绝敌寇的万里藩篱,反而成了外来威胁的通途,于是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制造轮船,建立本国的船舶工业。经过酝酿,为了御侮自强和加紧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政府中的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于19世纪60年代掀起了以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建设海军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经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和曲折斗争,清政府先后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广东机器局、天津机器制造局以及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旅顺船坞,计6个大型骨干修造船厂,史称“四局二坞”。旅大地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西临渤海,东濒黄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拥有优良的常年不冻港。旅顺军港和船坞于1880年开始规划,1890年工程基本完工,成为中国第一个较完备的军港和旅大地区第一个舰船修理基地。同时,清政府还在大连湾地区设置军事要塞和水雷营,并修建了铁栈桥和部分水工设施,以增强辽东海防和发展沿海贸易。旅顺船坞的修建和旅大地区的兴起,引起了野心勃勃的俄、日帝国主义的关注。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这种过渡,是同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尖锐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进入19世纪90年代,列强围绕着中国这块“肥肉”展开的角逐愈演愈烈,其中尤以俄、日两国最为疯狂。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一直把朝鲜和中国东北作为扩张的首要目标。而俄国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就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多种手段强取豪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把中国的东北划归其势力范围之内。经过多年的蓄谋,日本率先挑起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1894年,甲午年,一支龙旗飘扬的舰队在一场大海战中铩羽,李鸿章苦心孤诣经营的北洋水师由此走向覆灭。一年以后,当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侵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之后,一向认为“未来的不冻港应在辽东半岛”的俄国政府感到日本侵略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了俄国在远东的重要利益,遂联合正在积极向东方进行扩张的德、法两国进行干涉,也就是所谓的“三国干涉还辽”。此时,日本政府因其陆军、海军已疲惫不堪,国力濒临枯竭,无力与俄国等三国抗争,无奈之下接受了三国之策,额外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后,交还了辽东半岛。
中日甲午战争和“三国干涉还辽”对远东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一方面打破了一段时间以来列强在东方所取得的暂时的均势,改变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原有格局;另一方面又更加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国防的脆弱,使战后的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任意宰割的羔羊,陷入了被瓜分的危局。1894年至1895年,俄国政府进一步制定出在远东进行侵略扩张的“三项明确的总政策”:一是建立所谓的“俄中同盟”,妄图实现其“黄俄罗斯帝国”的迷梦;二是修筑一条通向远东的铁路,以“千方百计控制北满”;三是在远东攫取一个常年不冻港,以“增强俄国远东海军力量”。对俄国的狼子野心,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李鸿章可谓洞若观火,但迫于当时国力孱弱,只能采取驱虎吞狼这一策略,一边对抗日本,一边绥靖俄国,以达到延缓被瓜分的目的。李鸿章于1896年6月3日与俄国签署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通过这一条约,俄国打着“共同防御日本”的幌子,获得了在中国东北的筑路权和战争时对中国所有口岸的使用权。1898年3月2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又与俄国政府代表巴布罗福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该条约将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水域租与俄国25年,俄国获得修筑中东铁路(亦称“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支线的特权。同年5月7日签订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进一步确定了俄国建筑铁路及在租借地附近的独占权。这两个条约使中国东北全境纳入俄国的势力范围。
小坞屈辱的童年
俄国强租旅大地区,终于实现了多年以来获取远东常年不冻港的夙愿。清政府不仅失去了苦心经营近20年的旅顺军港和旅顺船坞,而且失去了在此地发展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和其他工业的可能性。在这块租借地上,俄国选定旅顺口建设军港,计划在大连修建国际商港和城市,以与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相辅相成,这三个港口再通过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与俄国在欧洲的部分联系起来,以满足其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需要。而欲修建大连国际商港,开辟海上运输线,掠夺中国东北的丰富资源,必须要有配套的修造船场。
1898年6月3日,中东铁路公司副董事长盖尔别茨和俄国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司令杜巴索夫将军及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对商港的选址进行了最后的研究,最终确定在大连湾西南部的青泥洼海域,即现在大连港和大船集团一工场场区位置建港。6月10日,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将一份开埠建港的电报呈送沙皇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随即批复,在大连湾修建港口,切勿放过时机。于是,作为大连国际商港的配套工程和俄国设在远东的船舶修造基地,大船集团的前身——中东铁路公司轮船修理工场和造船工场便应运而生了。客观上,该修造船场属于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松散组成部分,是中国船舶工业的萌芽。
1898年俄国建厂规划图
俄国的整个筑港工程分为两期进行,边建设边投产,工程计划到1904年年底全部竣工。1899年,3000吨级船坞(现南坞前身)开始修建。到1902年年底一期工程结束时,轮船修理工场已初具规模,并形成生产能力,投入使用。3000吨级船坞已建成,当时长116米,底宽13米,深7.6米,采用两开式扉门,并配备电动排水泵。凡吃水深度不超过5.5米、3000吨以下的船舶均可入坞修理。中央发电所是一期工程中的另一核心工程,是为修造船场输送动力的配套工程,同时也为市区供电。1901年春,中央发电所破土动工。同年8月,工程完工80%,但作为其标志性建筑的高66米、内径4.57米的烟囱并未开工,其原因在于俄方对此类大型建筑施工经验不足。就在俄方束手无策之际,一向觊觎大连地区的日本立即乘虚而入,经过与俄方讨价还价后承揽了该工程,并于次年4月完工。1902年年初,预订的相关机器设备抵连。同年10月,3台250千瓦的发电设备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央发电所正式落成。这座发电能力750千瓦的发电所是当时整个旅大地区唯一的发电所。
1902年,俄国统治时期工厂全景
为修理较大型船舶,在二期工程中,轮船修理工场的建设工程主要是挖建大型船坞。该船坞原设计长183米,入口宽26.5米,坞口处水深大退潮时9.1米,小满潮时9.8米。该船坞于1902年下半年破土动工,计划于1904年与市街建设同时完工。
筑港建坞使得大连地区近代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地发展起来。大连地区最早的产业工人是1880年伴随清政府修建旅顺船坞而产生的。其来源一是从天津地区修造船场转来的工人,二是从山东“闯关东”而来的破产农民,三是从南方福建、广东招募的少数技术工人。总数4万多的中国工人不仅是把大连由一个荒僻的渔村建成近代港口和工业城市的奠基人,最终也成了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掘墓人。
参加工程建设的中国工人食宿在海岸边潮湿的临时工棚里,每天在手拿皮鞭和棍棒的俄国工头的监督下牛马般从事着十几个小时繁重的劳动,而工资却只有同工种的俄国工人的1/4,别说养活家人,就连自身的温饱都不能解决。当时,中国工人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到了青泥洼,老毛子当家;劈山填大海,命在风中刮;码头高一尺,工人得死仨;若想回老家,得把毛子剐。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899年春天,俄国殖民当局强征和拍卖大连地区的土地,并阴谋把世代居住在此地的中国居民全部赶走。仅在青泥洼一带,俄国一次就强占了方圆6千米的土地,使1000多名中国居民无家可归,四处逃难。为抗议俄国征地毁田的强盗行为,大连人民在宫开福、刘君弟的领导下,同俄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俄国殖民当局逮捕了宫、刘两人后,抗议的群众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改变斗争策略,派人到清政府金州衙署提出了两条要求:一是大连湾之地绝不能卖与俄国人;二是立即释放宫、刘两人,请官府与俄国人进行交涉。最后,面对愤怒的大连人民,俄国殖民当局被迫释放了被关押人员,放弃了赶走大连当地中国居民的计划。这次斗争鼓舞了中国人的志气,极大打击了俄国殖民当局的嚣张气焰。大连国际商港和修造船场是由中国工人的智慧和生命凝聚而成的,也是俄国殖民者野蛮奴役中国人民的见证。俄国殖民者强迫中国工人筑港建坞的过程,也是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不屈斗争的过程。中国工人和大连人民采用各种形式展开的一次次抗俄斗争,打击了俄国在大连的殖民统治。
1902年,机械车间工作场景
溃败熊黑暗中的踟蹰
正当二期工程施工到关键时刻,1904年2月10日,日、俄两国宣战,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战争爆发了。北坞当时只是挖了一个长150米、上口宽22米、底宽11.3米、深10.4米的大土坑,工程就此戛然而止。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胜利的天平开始逐渐向日本倾斜。
1904年至1905年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战争,是俄国推行远东扩张政策和日本推行“大陆政策”激烈斗争的必然结果。1905年6月9日,在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强盗都厮杀得筋疲力尽的情况下,妄图利用日俄冲突坐收渔利的美国出面进行“调停”。8月初,日、俄政府接受“调停”,正式举行和谈。9月5日,日、俄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是: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俄国将在中国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口和大连)的租借权及关联的“一切权利及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控制的中国境内长春至旅顺间中东铁路支线及附属权益全部移让给日本等。就这样,战败的俄国不割一寸土地,不赔一个戈比,却用中国的领土主权做交易,与日本重新划分了在中国东北地区特权的范围。
对这场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帝国主义战争,腐败的清政府竟无耻地宣布“局外中立”,并划出辽河以东作为日、俄两国的交战区,辽河以西为中立区,听任两个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惮地践踏中国领土、蹂躏中国人民。不仅如此,在《朴次茅斯和约》签订之后,清政府还屈服于日本政府的压力,于1905年12月22日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承认《朴次茅斯和约》中有关东三省的规定;同意开放辽阳、长春等16地为商埠;允许日本直接经营安奉铁路(丹东至沈阳间铁路)等。这使旅大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修造船场也落入日本之手。
1898年6月10日,大船集团在风雨飘摇中踉跄起步,随国家民族命运起伏跌宕,开启了不平凡的百年长旅。
建设中的南坞(之一)
建设中的南坞(之二)
1902年,南坞落成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