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海平区,地铁三号线某地铁站,五个消防站十八辆消防车九十名消防队员就位,各种设备,包括破拆、急救、橡皮筏等装备随身携带,同时三十多具空呼由后勤小组随队送入。指挥中心通报,因为尚不清楚的原因,三号线出现严重积水,首批救援力量即刻处置,特勤一站作为整个海平区唯一一个特勤消防站,毫无疑问要作为第一梯队的核心处置力量。后勤保障(支)队的龙吸水系统还未就位,水位还在不断地上涨,第二批增援消防站正在路上,地铁车厢内相关情况也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出现在了网上,已经有些人在“质疑”津海消防局的救援能力。三号口,谭小晗带着八名队员抬着两艘橡皮舟,指挥中心通报可能有人员在隧道“失联”。平日里体能训练也是抬这些装备,不过大部分训练是在平地,而现在,从地面到地下,有些湿滑的楼梯,唯一的光源,还是新式头盔配套的手电。有两位年轻队员紧张加之重力把握不好,直接脚滑。在他们前面,陶国强也带了十名队员轻装前进。越往前走水越深,通过水流声判断,倒灌还在继续。

考斯特指挥车内,副局长看着微型摄像头传来的实时画面,一手握着对讲机一手挠头,如果不是身后负责管理事务的局长拍拍他的肩膀,他可能真的要拿起对讲机“芬芳”一把。三十分钟后,后勤保障(支)队“龙吸水”系统启动,隧道内水位开始缓慢下降,而十分钟前,第二批七十名消防救援人员就位,同时指挥中心已经下令四个市辖区消防救援(支)队在此集结一百二十名消防救援人员支援现场搜救行动,而120中心协调十五个急救分站的20辆值班救护车到位,院前急救医生在现场进行救护并将重伤员紧急送至附近的医院。

三个小时后,演练结束,这几周,各大城市,尤其是建有地铁的城市,都进行了相关救援演练,相比于以往的地铁火灾救援演练,这次,各城市消防局,增加了演练科目,地铁内涝救援。演习选在了晚上十一点半,全津海所有九条地铁线已经停止运营的时间段。演练结束,现场全勤指挥部把十六个消防站的站长都叫了过了,说是作总结,不过给位都很清楚,注定要如果针毡。

“各位,你们都是指挥员,你们觉得你们所带的站,怎么样?”

无人敢答无人能答,毕竟,毫不夸张地说,每年都会有抗洪演练或是直接支援异地抗洪,不过许多人,真的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会面对漫水的地铁。多年的工作,他们也很清楚,你平时忽略的,有时真的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让你付出代价。

“演练过程中,十名消防员受伤,一人被判定‘殉职’,有十名受困人员‘遇难’。你们要清楚,在救援行动中浪费的每一秒,消耗的都是这些遇险人员的希望。各位,你们中的好几位,都是七年前参加过津海港物流仓库消防救援的。每一次救援行动,你们最起码,要把你们站立的各位,都平平安安带回来。”

有些消防站的站长,真的已经入职十五年甚至是接近二十年,尽管脸上挂不住,不过他们也很清楚,副局长说的每一个字,有怎样的意义。这些年严重火灾的数目比起二十年前十年前真的少了许多,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些年装备好了很多,许多年轻同事可能都不知道十几年前一些消防站甚至还会出现空呼不足的窘境,当然装备好了并不意味着现场不会遇险。

局长温和不少,或许是因为做到这个级别,都不在年轻,除了让各消防站的指挥员回去后做好总结,也是让各位指挥员好好关心一下队里的年轻人,关注他们的情绪。部门转改,制服换了,性质有所改变,不过救援压力依然很大,短期获得扩编也不现实,近年来先后补充了多批专职消防员,不过各消防站的救援压力依然很大,无数消防救援人员还要面对两地分居年迈父母无法照顾等实际困难,整个消防局八千四百人(含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员),各有各的不易。

回队的路上,坐在豪士科消防车的副驾坐上,也会想刚才的救援那些环节可以做得更好些,救援现场,瞬息万变看着路边的楼房,那些路灯,那些绿化带的树和花,一座城市,读书四年,工作十二年,有的时候也是挺感激,在自己如同一张白纸的时候,这座城市给了自己丰富的回忆,不得不承认,她已经习惯了在这座城市的点滴,或许就像二姐莲莲十几年的工作后喜欢上了屿霖然后安家也在了那座南方海滨大城市一样。转眼间自己已经三十四岁,似乎已经不在年轻,有时也会想,自己在这座城市,是一个人在养老院或是和姐姐一起组团养老,亦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