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时代趋势与产业实践
- 唐寒彬
- 1995字
- 2025-04-11 04:26:24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战略,对我国诸多方面的进步有着重大意义。例如,该战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有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1.2.1 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
我国人民普遍有很深的乡土情结,我国传统文化更是根植于乡村,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乡德等一系列词语都是这方面的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乡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内核。而且,我国人民的很多优秀品质也与乡土情结和乡村息息相关,如图1-2所示。

图1-2 与乡土情结和乡村息息相关的优秀品质示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重构乡土文化,使其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
1.2.2 对近代“乡建运动”先辈们理想的再实践
近代“乡建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之所以会出现,与当时农村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有关,也体现了知识界人士已经意识到农村的重要性,想推动农村发展。
晏阳初、梁漱溟、蔡元培、梁启超、张謇、黄炎培等“乡建运动”先辈们提出了很多有益于农村发展的思想,如重视农村教育以开民智、发展实业以增强农村的经济实力、弘扬传统文化以建立和完善农村治理体系等。
这些思想虽然距今已较为久远,其内函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乡土精神,即使放到当代社会使用也依然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思想也与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对我国实施该战略具有很关键的指导意义。
1.2.3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影响着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则为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能很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富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这就要求必须在科技上下功夫,必须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张皮”及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由此可知,科技对于农业发展有重大作用。而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之一便是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互联网+”乡村振兴工程,能以科技助力农村发展,发挥先进技术在生态、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富村”。农村不兴旺,农民便难以富裕。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可以协调发展,同时令农业、加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最终随着农业发展,农村兴旺程度会上升,农民从中获利,农村能够留住人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富民”。农村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弱、贫困人口比较多,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通过创新创业摆脱贫困,使农村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综上,农村必须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富业”“富村”“富民”这三富,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1.2.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及灿烂的农耕文明,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系。这种国情决定了乡村振兴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如今,农村地区的文化主体和文化生态陷入急需传承与振兴的状态。乡村振兴对传承与弘扬文化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是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发展差距。城乡在文化方面的地位不均等,关于文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而乡村振兴能有效改善这些问题,带动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
另一方面是继承与振兴乡村传统文化。我国的乡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为人处世方面,其有耕读传家、严于律己、勤俭持家、精忠报国、崇德向善等传统美德。通过振兴乡村文化,农村能够重新焕发生命力,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唤醒”并“活化”,使其在数字化时代得以延续、传承。而这些优秀的精神品格、精神血脉与文化基因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1.2.5 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农业是农村的关键产业,不仅是农民的“根”,更是农村的“魂”。振兴农业是振兴乡村的基础和前提,其核心目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使农业迅速发展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极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条件。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强化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与智慧农业,给予耕地红线保障,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使自身免受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目前,农业的综合效益比较低。要解决此问题,我国应将重心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将农业政策的重点从增产变为提质,注重农业及农产品的质量、品牌,以科技带动农业发展,打造具有无限生机的可持续发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