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一起被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从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发展的历程来看,在C RT时代与液晶显示时代,我国处于跟随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显示产能成为全球第一,我国新型显示技术正在寻找一些机会和突破点,以实现“从跟随到并跑到超越”。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显示将无处不在,这对新型显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轻、薄、柔、便携的柔性显示技术。柔性显示技术是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超越的一个突破点。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柔性显示技术的基础原理与产业应用,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柔性显示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工程化应用,包括基础科学原理、功能材料技术、器件结构技术、工艺制程技术的新成果与发展状况,以及各类柔性显示工程化应用的产业方案,是我国新型显示技术领域中针对未来新趋势的一部专业著作。无论是在学术传承、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工程实践、产业规划推动方面,本书都有利于我国在新一轮显示产业升级换代中,把握发展方向,布局技术制高点,抢占未来产业先机,可以对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本书是高校院所的专业教材和技术参考资料,是柔性显示产业链各段各层次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技术指导书,能让读者对柔性显示技术的工艺、功能、应用、挑战等方面有深入广泛的认识,并有利于读者系统掌握相关技术体系,提升学术科研和工程能力水平。
全书共12章:第1章概述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分类与应用;第2~7章为基础篇;第 8~12章为应用篇;第 2章介绍超薄玻璃、聚酰亚胺等柔性衬底技术;第3章介绍LTPS、氧化物TFT和有机TFT等柔性TFT背板技术;第4章介绍衬底剥离、切割、柔性显示屏封装及卷对卷等柔性工艺技术;第 5 章介绍印刷成膜、喷墨打印等印刷显示技术;第 6 章介绍印刷 OLED、印刷QLED、印刷 TFT等印刷显示光电功能材料技术;第 7 章介绍柔性显示驱动、柔性显示机构、柔性显示评价测试方法等柔性显示模组技术;第 8~11 章分别介绍柔性 OLED 显示技术、柔性 LCD 显示技术、柔性电子纸显示技术和柔性显示传感技术;第12章介绍柔性显示应用技术。
产业界和学术界的10多位作者参与了全书的撰写。闫晓林博士撰写了第1章,马群刚博士和闫晓林博士撰写了第 2章,郭小军教授撰写了第 3章,马群刚博士和闫晓林博士撰写了第 4 章,闫晓林博士、许伟博士、袁广才博士撰写了第 5章,彭俊彪教授和闫晓林博士撰写了第 6章,李俊峰博士和杨柏儒教授撰写了第 7章,闫晓林博士、彭俊彪教授、袁广才博士撰写了第 8章,马群刚博士和秦锋博士撰写了第9章,周国富教授、陈旺桥副教授撰写了第10章,杨柏儒教授和马群刚博士撰写了第 11 章,陆磊教授撰写了第 12 章。全书由马群刚博士负责统稿。
此外,付东高工、王海宏高工、曹蔚然博士、张东博士、杨国洪高工、谷新博士、孙中元高工、姚琪高工、黄华高工、徐传祥高工、孔祥健高工、谢明高工、张秀玉高工、林书如博士、解红军高工、范广飞高工、尚进高工、鲁凯博士、管焱俊博士、李夫博士、肖友伟高工、李先杰博士、贾永臻博士、段艳强高工、王国超高工、龚文亮博士、汪文强高工、黄威高工、黄静博士、黄金昌博士、周文君高工、高润刚高工、张春鹏高工、韩佰祥高工、涂爱国高工、侯继达博士、徐乾坤高工、王敏高工、罗欢高工、章仟益高工、陈颖博士、余磊博士、董婷博士、高卓高工、李松举高工、杨一行博士、刘文勇博士、吴龙佳博士、何锐锋博士、周刘飞高工等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了本书撰写的组织工作,并多次组织国内柔性显示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本书全体作者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打磨每章内容,经多轮研讨论证、反复提炼修订,最终凝聚集体智慧形成本书。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1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