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启智的燃料

人工智能无疑是当下最火,也是极具挑战的计算机科学方向,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另外两个为基因工程和纳米科学)之一。根据百度百科中的描述,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由于要实现类人脑智能,因此除了计算科学,人工智能还涉及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是思维科学在技术应用层面上的实现。

按照发展的阶段和水平,国际上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三类。其中,弱人工智能就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智能化技术,来达到特定智能化需求的一些技术产品,它擅长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仍然按照一定的逻辑做出相应的反馈,并没有自主意识,无论是战无不胜的阿尔法狗、解放手脚的无人驾驶还是颠覆生活的智慧城市,当前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人工智能应用都是弱人工智能。在强人工智能阶段,机器则基本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智能水平,可以替代人类完成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大部分工作。目前,我们正处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转化的阶段,而要完成这个阶段首先需要脑科学的突破,因此实现路径并不明朗,行业一般认为强人工智能阶段要到 2050 年前后才能实现。超级人工智能是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有极大发展后,人工智能成为一个超强的智能系统,奇点大学创始人、谷歌技术总监库兹韦尔在其著作《奇点降临》中指出,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需要花几十年的时间,并将达到的这一刻称为改变人类的“奇点”,即在强人工智能实现之后,将发生难以想象的可怕事件,一小时后,计算机立刻推导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过一个半小时,这个强人工智能变成了超级人工智能,智能瞬间达到了普通人类的 17 万倍。关于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产学界也有迥异的看法,以比尔·盖茨、马斯克为代表的企业家认为放任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以库克、马云为代表的企业家则认为不必悲观,要相信新技术将会给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人工智能先驱马尔文·明斯基等则持悲观与乐观两极化的矛盾看法。无论如何,当前阶段人工智能还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青睐。我国在此领域的参与度也不断加强,斯坦福、MIT、哈佛等组织发布的“2019年度AI指数报告”中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论文数量已超美国位列全球第一,但论文影响力方面差距还较大,仍有一定的赶超空间。

大数据容量大、价值密度低的特点注定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来挖掘价值。同样,人工智能往往需要基于足够多的样本,没有大量数据作为训练资源的人工智能也将无用武之地。如果将大数据比作沙子,那人工智能更像一项高效的淘金技艺。回顾以上内容,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通过综合应用更好地服务人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