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肾,先天之本也
我们怎么去理解中医说的肾虚呢?首先需要知晓,什么是肾?
如果我们把人体当作一个机器,肾应该是发动机,提供能源,出厂自带,可以维修,很难升级,不宜更换。如果我们把人体当作一个城市,肾应该是水务局,濡养满城,排泄废水,循环往复,一旦遭受污染,那就是大灾难。如果我们把人体当作宇宙,肾应该是那个引力奇点,大爆炸的起源,演变的开始。是的,不可或缺,风华绝代。
追本溯源
肾为先天之本,首见于明代《医宗必读》,是与脾为后天之本相对而言的。先天是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黄帝内经灵枢·决气》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亦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由此可知,“先天”是指禀受于父母的“两神相搏”之精,以及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由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的本原。其在个体生命过程中,先身而生,是后天脏腑形成及人体生长发育的动力。肾为先天之本,是指肾的功能是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生长发育迟速、脏腑功能盛衰的根本。
一、肾的作用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肾是一个收藏家,它继承了父母的大笔财产,还定期从脾胃领取工资,据说,它的房子里堆满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称为“精”。精可以说是人体的通用货币,五脏六腑的成长和运转,衣、食、住、行、谈恋爱,都离不开它,所以存款虽多,也要省着点儿花。世间万物需要阴阳平衡,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相濡以沫,分工合作。
追本溯源
1.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来源不同,却同藏于肾。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后天之精不断地供养先天之精,即所谓“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辅相成。肾为先天之本,接受其他脏腑的精气而贮藏起来。故《医碥·遗精》曰:“精者,一身之至宝,原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者也,五脏俱有而属于肾”。
2.肾为五脏六腑之本,《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曰:“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类经附翼·求正录》曰:“命门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肾阴充则全身诸脏之阴亦充,肾阳旺则全身诸脏之阳亦旺。
肾除了是收藏家,还有一个身份,便是水务局人员,主持整个人体的水务工作,灌溉、防汛、抗旱、排水。如果排泄不畅,就可能出现水流泛滥,那便是水肿;或者水坝没有关闭紧密,那便是多尿。
推求真理
正常情况下,水饮入胃,由脾的运化和转输而上输于肺,肺的宣发和肃降可通调水道,使清者(有用的津液)以三焦为通道而输送至全身,发挥其生理作用;浊者(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等分别从皮肤汗孔、尿道、呼吸道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在这一代谢过程中,肾的蒸腾气化使肺、脾、膀胱等脏腑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被脏腑组织利用后的水液(清中之浊者)从三焦下行而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再通过三焦上升,归于肺而布散于周身;浊者变成尿液,下输膀胱,从尿道排出体外,如此循环往复,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二、肾的个性
每个人都有他的个性,肾也不例外。不吝啬的收藏家不是一个合格的肾,因为它主闭藏,储藏五脏六腑之精。精宜藏而不宜泄,命火宜潜而不宜露。肾精不可泻,肾火不可伐,犹如木之根、水之源,木根不可断,水源不可竭,灌其根枝叶茂,澄其源流自清。因此,肾只宜闭藏,不宜耗泄。勤俭持家,是高尚的品德。
抓住要点
肾主闭藏的特性体现在藏精、纳气、主水、固胎等方面。基于这一生理特性,前人提出了“肾无实不可泻”的学术观点,故治肾多言其补,不论其泻,或以补为泻。但是,肾病并非绝对无实而不可泻,确有实邪亦当用泻。肾主闭藏的理论对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养生学强调收心神、节情欲、调七情、省操劳以保养阴精,使肾精充盈固秘而延年益寿。
三、肾的社交关系
人与人之间有精神和物质交流的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利益往来的关系,肾作为五脏六腑中的先天之本,核心级别的“大人物”,与心、肝、脾、肺都有密切来往。
1.肾与心
心五行属火,肾五行属水,表面上看,是天生的冤家,但人体内的主旋律是和谐共处,所以,在相互制约的同时,更多是相互依存,称为心肾相交,又称水火相济、坎离交济。如《格致余论·相火论》曰:“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
精血互生。心主血,肾藏精,精和血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精血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血之间的相互资生为心肾相交奠定了物质基础。
精神互用。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神全可以益精。肾藏精,精舍志,精能生髓,髓汇于脑。积精可以全神,使精神内守。精能化气生神,为神气之本;神能驭精役气,为精气之主。人的神志活动,不仅为心所主,与肾也密切相关。
2.肾与肝
萝卜、青菜各有所好,肾喜欢藏精,肝喜欢藏血,因为精血可以互生,故而称为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曰:“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一个管钱的,一个管粮食的,天生合伙人。
阴液互养。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水能生木。肝主疏泄和藏血,体阴用阳。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
精血互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乃至相反相成。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功能和男子排精功能方面。
3.肾与肺
肺属金,肾属水,五行关系中,金生水,故肺肾关系称为金水相生,又名肺肾相生,是母子关系。《医医偶录》曰:“肺气之衰旺,关于寿命之短长,全恃肾水充足,不使虚火烁金,则长保清宁之体,而寿臻永固”。在具体工作上,肺是管理气的,肾是管理水的,似乎有点儿不搭边,但水的源头在肺,肾虽然是管理者,也要看眼色;而肺虽然主一身之气,但肾爱好收纳,亦有纳气的作用。
呼吸方面:肺司呼吸,肾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然由肺所主,但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只有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才能经过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故而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水液代谢方面: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肺与肾之间存在着标和本的关系。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只有经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才能使精微津液布散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去,浊液下归于肾而输入膀胱。两者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肾主水液的功能居于重要地位。所以说:“其本在肾,其标在肺”。
4.肾与脾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再大的家产也禁不住长年累月的耗费,所以每个月去脾胃那儿领工资是对的。后天与先天相互资助,相互促进。故《医门棒喝》曰:“脾胃之能生化者,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而元阳以固密为贵。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耳”。
先天、后天相互资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命门真火,为先天之本。脾的运化,必须得到肾阳的温煦蒸化,始能健运。《张聿青医案》曰:“脾胃之磨化,尤赖肾中之一点真阳蒸变,炉薪不熄,釜爨方成”。《傅青主女科·妊娠》曰:“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
水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水湿,须有肾阳的温煦蒸化;肾主水,司关门开合,使水液的吸收和排泄正常。但这种开合作用,又赖脾气的制约,即所谓“土能制水”。
5.肾与膀胱
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在五行同属水,两者密切相连,又有经络互相络属,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促进膀胱气化功能,使其司关门开合以控制尿液的排泄。
李德新《实用中医基础学》记载:肾与膀胱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膀胱的贮尿与排尿功能失调方面。如肾阳虚衰,气化无权,影响膀胱气化,则出现小便不利、癃闭、尿频、尿多、小便失禁等。
6.肾与骨髓
肾主骨,生髓。这个理论是从《黄帝内经》开始讲的,肾精充足,骨头就会坚固有力,顺利成长,反之则脆弱不堪。《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云:“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云:“肾热者色黑而齿槁”。《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7.肾与耳
肾开窍于耳。《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李东垣《脾胃论》云:“耳者,上通天气,肾之窍也”。其实,肾和耳的关系是有一些属于远房亲戚,但有些人,只要耳鸣便归于肾虚,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8.肾与头发
肾其华在发。这个理论也是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黄帝内经灵枢》均有描述。《类经》云:“发为精血之余,精髓充满,其发必荣,故荣在发”。观察头发的色泽、疏密,的确是了解肾气盛衰和精血盈亏的一种辅助方法。
9.肾与经络
中医除了脏腑,还有经络,肾当然有自己的经脉和络脉。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本经脉腧穴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共27穴。针灸治疗肾系疾病的基础便是来自这里。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