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肾虚以外的事儿

一、肾虚与腰痛

腰痛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很多疾病可以导致,比如: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肿瘤、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宫颈炎、输卵管炎、盆腔炎、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子宫脱垂等,病因非常多。

其中,中医腰背痛的病因也有湿热、寒湿、血瘀、肾虚之分,肾虚在腰痛病因中只占据一部分,不要过分解读,滥用强腰健肾药物。而肾虚腰痛多数表现为双侧腰背酸软,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追本溯源

1.腰痛还有几种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湿热腰痛: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夏季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瘀血腰痛: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2.《景岳全书》记载:丹溪云:“诸腰痛不可用参补气,补气则疼愈甚;亦不可峻用寒凉,得寒则闭遏而痛甚。”此言皆未当也。盖凡劳伤虚损而阳不足者,多有气虚之证,何为参不可用?又如火聚下焦,痛极而不可忍者,速宜清火,何为寒凉不可用?但虚中夹实不宜用参者有之,虽有火而热不甚,不宜过用寒凉者亦有之,若谓概不可用,岂其然乎?余尝治一董翁者,年逾六旬,资禀素壮,因好饮火酒,以致湿热聚于太阳,忽病腰痛不可忍,至求自尽,其甚可知。余为诊之,则六脉洪滑之甚,且小水不通而膀胱胀急,遂以大分清饮(茯苓、泽泻、木通、猪苓、栀子、枳壳、车前子)倍加黄柏、龙胆草,一剂而小水顿通,小水通而腰痛如失。若用丹溪之言,鲜不误矣,是以不可执也。

二、肾虚与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比较常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其实肾虚耳鸣的确有,不过不多见,更多的是外耳道耵聍、梅尼埃病、耳硬化症、暴聋、中耳炎、噪声损伤,或耳动脉供血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物中毒、甲状腺功能异常、神经脱髓鞘病变等所致的耳鸣。中医辨证,则分为风邪外袭、肝阳上亢、痰火郁结、瘀血阻滞、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肝肾亏损等类型,因此,肾虚耳鸣的地位也不怎么样,不可盲目补肾。

追本溯源

《证治准绳》:经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又云: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补足外踝下,留之。又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百会,下在风府。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审守其输,调其虚实。又云:液脱者,脑髓消,胫酸,耳数鸣。凡此皆耳鸣之属虚者也。经云:太阳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又云:厥阴司天,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三之气,天政布,气乃时举,民病耳鸣。又云:厥阴之脉,耳鸣头眩。又云:少阳所至为耳鸣,治以凉寒。凡此皆耳鸣之属实者也。王汝言云:耳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或时闭塞,世人多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若遇此证,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证多先有痰火在上,又感恼怒而得,怒则气上,少阳之火客于耳也。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其人多欲,当见劳怯等证。

三、肾虚与夜尿多

夜尿多是很多人的难言之隐,不分男女,非常普遍但常被忽视,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男、女夜尿症患病率年增长率分别为7.3%和3.5%。50~59岁人群中,约50%患有夜尿症。最新研究显示,每晚≥2次排尿的夜尿症,在20~40岁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18%;70岁以上老年人中,则超过60%。

中医学认为,脏腑功能衰退,肾气渐虚,不能固摄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开阖失司,导致夜尿增多;或是因于湿热之邪蕴于膀胱,无以分清泌浊;或是肾水不足,小便量少但频繁;或是肺脾气虚,累及肾。

西医学对夜尿多的认识,其中生理性的原因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如饮酒、使用利尿药、口服咖啡因等药物、睡前饮水量过多等。还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失眠患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导致心率加快、有效循环血量增多、夜尿量增多。夜尿多还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的重量、血流量日趋减少所致。另外,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容量减小,是老年男性夜尿多的常见原因;当然,前列腺肿瘤、糖尿病、尿崩症、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脏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也可以导致,故不能轻视。

追本溯源

1.中医辨证,夜尿多主要有肾气不固、肾阴亏虚、膀胱湿热、肺脾气虚等证型。

肾气不固证:尿频而清长,或兼尿遗失禁,伴面色白,头晕耳鸣,气短喘逆,腰膝无力,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

肾阴亏虚证:尿频而短黄,伴眩晕耳鸣、咽干口燥、颧红唇赤、虚烦不寐、腰膝酸软、骨蒸劳热、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硬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膀胱湿热证: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小便短黄浑浊,口干而黏,小腹胀满,大便秘结,或见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肺脾气虚证:尿频清长,或伴遗尿失禁,兼见唇淡口和,咳吐涎沬,头眩气短,形寒神疲,纳减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2.《济阴纲目》记载:《大全》云∶夫产后小便数者,乃气虚不能制故也。薛氏曰∶前证若因稳婆不慎,以致胞损,而小便淋沥者,用八珍汤以补气血;若因膀胱气虚,而小便频数,当补脾肺;若膀胱阴虚,而小便淋沥者,须补脾肾。一产妇小便频数,时忽寒战,乃属脾肺虚弱,用补中益气加山茱、山药为主,佐以桑螵蛸散而愈。后患发热晡热,盗汗自汗,月水不调,用加味逍遥散而安。一产妇患前证,吐痰发热,日晡作渴,此膀胱阴虚,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丸而愈。又患痢后小便频数,手足俱冷,属阳气虚寒,用前汤及八味丸而瘳。

四、肾虚与脱发

脱发是属于90后的特权吗?当然不是,它是很多人的困扰。脱发与肾虚肯定有关,但关系没想象中那么密切。脱发的原因有许多,有些是遗传因素导致的斑秃,有些是精神压力过大,有些是内分泌因素(比如产后雌激素下降所致的脱发),有些是化学因素(比如染发剂),有些则是感染(比如真菌),有些是营养不良等。最常见的当然还是脂溢性脱发,是由雄激素分泌增多所致。

中医辨证脱发分型复杂,目前尚无统一,比如雄激素性脱发的常见分型就有血热风燥、脾胃湿热、肝肾不足、阴虚血瘀等。肾虚型脱发的特点主要在于头发稀少、枯萎、不泽和肾虚的其他症状。

追本溯源

1.斑秃,中医名“油风脱发”,俗称“鬼剃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是血虚不能随气营养肌肤,以致腠理不密,毛孔开张,风邪乘虚侵入,风盛血燥,头发失荣,发枯而脱,此外,与情绪抑郁、劳伤心脾、影响生化之源也有关系。

2.早秃、脂溢性脱发,中医名“发蛀脱发”,其病因属肾精不足,也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及阴虚热盛、蕴湿积热、湿热上蒸所致发根不固、稀疏脱落有关。

3.《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言:脂溢性脱发较为难治。大法从血热论治,用凉血化瘀方法。患者须有耐心,并在生活方式上密切配合,主要是清淡饮食,少食油腻肥甘之品,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并注意增加运动锻炼,保持愉快的心情。如能认真实施,再配合适当的中药内服,是可以收到治疗效果的。

五、肾虚与男性性功能障碍

在南方,太太常给先生炖参汤、王八汤;在北方,男性喜欢食用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牛鞭、羊鞭、羊睾丸。“壮阳”,成了提高男性性功能的代名词,也是广大保健品商家常用的宣传名词。而事实上,男性性功能障碍具体分为阳痿、早泄、遗精、性欲降低,病因既有器质性病变,比如高血压、慢性肾衰竭、结核病、营养不良、神经系统肿瘤或炎症、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病变、甲状腺病变、前列腺炎、精囊炎、精阜炎,也有精神因素、药物因素、过量吸烟、饮酒等。

单单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中医常见的辨证分型有肝郁气滞、湿热下注、脾肾两虚、心肾不交、瘀阻宗脉等,肾虚仅仅有参与,不是独角戏,不是重头戏,所以盲目补肾未必有效,更多是滥补,而滥补则是有害的。

追本溯源

1.男性性功能障碍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如下。

肾阳虚衰型:阳痿不举,性欲减退,兼见腰背冷痛,畏寒膝冷,精神萎靡,头晕耳鸣,尿频清长,甚至五更泄泻,阳器冷缩,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迟。

肾阴不足型:阳举不坚,中道萎软,兼见易举易泄,时有遗精,腰膝酸软,耳鸣眩晕,足跟疼痛,溲黄便干,重者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苔少,甚至有剥苔或舌面龟裂,脉细数。

肝郁气滞型:临房不举,睡中自举。兼见抑郁烦闷,情志不悦,胸胁胀满或窜痛,或嗳气太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湿热下注型:阳痿不举,阴茎弛长。兼见会阴胀痛,尿频尿急,尿黄溲臭,大便秘,口黏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脾肾两虚型:阳举困难,遇劳加重。兼见气短乏力,腰腿酸软,头晕眼花,纳少腹胀,面色不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

心肾不交型:临房不举或乍举乍泄,睡中自举。兼见胆怯多疑,言迟声低,心悸惊惕,夜寐不宁。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瘀阻宗脉型: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可兼见阴部、腰骶或胸胁疼痛,或有相关外伤史,或无明显兼证,仅见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涩,甲床紫暗。

2.《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称男性性功能障碍为“阴痿”,《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称男性性功能障碍为“宗筋弛纵”“筋痿”,明代周之干所著《慎斋遗书》始见“阳痿”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