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意义

无论当事人双方或多方能否顺利进行HIV抗体检测,亦无论检测结果如何,只要其中一方能够提出先知情再交友的要求,此方法就实现了第一层意义。这正是推荐知情交友法的原因,也是可以实现应用该方法的原因。性伴是否同意检测HIV或告知提出者自身HIV感染和治疗情况,都为提出者选择是否更深一步交往提供了一种选择,即性伴同意与否都有意义。性伴不同意检测的原因有多种,大致可归为三类:一是自知感染,去检测就意味着感染的事实可能会被“意中人”发现,即便自己已经服药,即便病毒载量已然很低(低于200copies/ml),甚至检测不到(即病毒载量TND),但提出者未必可以理解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有什么具体的积极意义;二是对艾滋病认知浅薄,总以为艾滋病是别人的事,距离自己很遥远,或认为平时比较检点或发生性行为时比较注意,自己和艾滋病不会有所关联;三是恐惧检测,不敢或不能正确面对HIV检测的结果。对于不同意甚至抗拒检测或不能告知自身HIV感染和治疗情况的,其口头不同意的表现主要有过分反对检测、找各种理由躲避检测或者回避HIV话题等。总之,对这样的反应,提示交友者应该慎重考虑,这便是知情交友法的第一层意义。

性伴同意个人或双方检测HIV或能告知自身HIV感染和治疗情况,有重大积极意义。不论结果如何,需要检测时一起检测或性伴明确告知自身感染和治疗情况,对于判断双方乃至多方关系的进一步演变,都是很好的参照依据。如果双方关系深化,根据所知的检测结果,能够采取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预防危害自身乃至双方健康的风险的出现,这是知情交友法的第二层意义。

采用和推广知情交友法,也是消除艾滋病歧视的方法之一。《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要保护HIV阳性者的隐私,同时又要尊重性伴的知情权和健康权;《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明确可追诉HIV阳性者的故意传播行为。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等在司法解释中指出,自知HIV阳性者通过性行为致使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认定为刑法第九十五条第三项“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所指的“重伤”,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歧视源于无知和恐惧。当事人对艾滋病有正确的了解后,使用知情交友法就是为了促进双方互相坦诚,即便交友失败,也不会对彼此关系造成过多不良影响;如果交友依然能够成功,知情交友法可以促进双方消除歧视,又有利于HIV阳性者的治疗和回归社会。这是知情交友法的第三层意义。

把知情交友法作为一种性健康文化去传递和发展,有益于个体实现自我健康管理。它一方面可以帮助HIV阴性的当事人避免HIV感染甚至是耐药毒株感染;另一方面,如果个体已感染,它能有助于避免HIV耐药毒株感染,更积极自信地生活和交友。同时,从艾防人员角度,知情交友法可以促进HIV检测的开展,有助于扩大HIV检测覆盖面,在提高阳性发现、降低目标人群新发感染、促进HIV阳性者及早治疗、减低社会歧视等方面,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艾滋病防治任重道远,仅依靠艾防专业人员参与,远达不到有效控制艾滋病蔓延的目的。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动员所有受艾滋病影响者参与,积极艾防,才能有效遏制艾滋病传播。知情交友法看起来只是与交友有关的概念,但艾防人员如果合理应用,就可以有效调动受艾滋病影响者关注自身健康、促进性伴检测、促进性伴治疗。这就像是文化传播一样,有自发传播、自我演变的特性。艾防专业人员进行适当引导和推动,就可以相对轻松地使这种健康文化持续有效地传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