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

一、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益处

1.提高运动耐力。

2.心脏效应 改善左室功能、冠脉血流循环、冠脉内皮功能、左室重构。

3.周围效应 提高骨骼肌体积及力量、骨骼肌氧代谢能力及抗氧化酶的表达;改善呼吸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4.神经内分泌因素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抑制交感神经功能、提高副交感神经功能、提高心率变异性);提高通气反应及CO2的中枢敏感性;调节免疫、降低炎症因子。

5.提高生活质量。

6.改善远期预后 主要降低全因住院及心力衰竭原因住院风险,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原因死亡无显著降低效果。

7.非心血管益处 改善力量和平衡,降低跌倒风险;改善肌少症和衰弱;加强情感支持系统,减少孤独感;改善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药物依从性;改善营养状态;减少药物种类;减少并发症。

可见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意义重大,但是由于种种限制因素,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患者参与率很低,因而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二、心脏康复方法

(一)运动康复

心脏康复是以运动为核心的全面管理,即运动康复是核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建议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其中有氧运动作为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可以提高心肺耐力、改善预后、改善个体日常生活能力,抗阻运动可以改善骨骼肌肉耐力、平衡及协调性。在国际上,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前把慢性心力衰竭列为运动康复的禁忌证,到如今2013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把运动康复列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ⅠA推荐证据。2016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心力衰竭患者推荐规律的有氧运动以改善症状和提高功能状态;慢性稳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推荐规律的有氧运动,以降低住院风险;心力衰竭患者推荐多学科的管理,以降低心力衰竭住院和死亡的风险。也就是说只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适合运动康复,医师必须给此类患者开具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禁忌证如下:

1.绝对禁忌证

①近一周心力衰竭的症状(呼吸困难、乏力)加重;②不稳定型心绞痛及低功率出现心肌缺血(2MET);③严重的瓣膜疾病,有外科手术指征,比如主动脉狭窄;④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室颤、持续性室速);⑤急性心肌炎;⑥有其他疾病存在禁忌,包括中-重度主动脉夹层、高血压急症、血栓性静脉炎、近2周新发生的血栓、严重的器官疾病。

2.相对禁忌证

①NYHAⅣ级心力衰竭或需要静脉输注正性肌力药物;②近一周体重增加大于2kg;③运动中收缩压降低;④中等程度左室流出道梗阻;⑤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如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快心室率的心房颤动);⑥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⑦运动诱发的症状加重,包括眩晕、疲乏、大量出汗、呼吸困难。

3.非禁忌证

①高龄;②LVEF降低;③使用左室辅助装置的心力衰竭;④ICD植入患者。

对满足运动康复条件的CHF患者来说,运动处方制定遵循运动处方制定的总原则,包括六大要素:运动种类、运动强度、频率、时间、运动进度、注意事项。运动种类以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为主,辅助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及呼吸肌训练,柔韧性运动可以作为热身和整理运动。对大多数CHF患者,在3~4周内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目标运动总量逐步达到150min/周。

(二)有氧运动

1.有氧运动种类

走路、骑自行车、爬山、登楼梯等。

2.有氧运动强度

可参照运动试验测得的峰值心率、储备心率(HRR,HRR=最大运动时心率-静息时心率)、VO2peak、储备VO2(储备VO2=VO2peak-静息VO2)、AT或RPE制定。①以心率为标准,由于β受体阻滞剂已经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用药,峰值心率作为运动强度参照标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HRR则比较合理,常用HRR百分数(%HRR)+静息心率,百分数从55%到80%不等。②以储备VO2(VO2R)为标准,常用储备VO2百分数(%VO2R)+静息VO2,百分数从40%~50%开始,逐步增加到70%~80%。③以VO2peak的百分数为标准,从40%~50%开始,逐步增加到70%~80%。④按照Borg量表自感劳累分级评分,推荐RPE 12~14(6~20)。⑤针对中国的CHF患者,推荐以AT为标准的运动强度,AT相当于50%~60% VO2peak,结果证明安全有效。⑥以VO2相关参数为制定有氧运动强度参照标准时,按照公式:一个代谢当量(MET)=3.5ml/(kg·min),VO2除以3.5换算得到MET,再根据MET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3.有氧运动时间和频率

目标水平分别为≥20~60min/次和≥5次/周。对于最初运动耐量极差的患者,开始可用间歇性运动代替持续性运动,例如将一次连续30分钟的运动分解为3或4次的单独运动,中间穿插简短的休息时间。经过几周后,随着每次运动时间的延长,休息时间相应缩短,直至可以完成连续的30分钟运动。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在增加运动强度之前,运动持续时间和频率都应增至目标水平。当然,运动时间中须包括5~10分钟的热身和整理运动。

4.有氧运动进度

通常经过6~8周的运动,运动耐力等有所改善。可考虑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逐渐加强。一般情况下,12周再复测运动试验,根据运动试验的结果调整运动处方,以后半年或1年复测运动试验调整。

5.有氧运动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控制:运动前认真评估,严格把握CHF运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运动中加强防范不良事件,对运动中无力、头晕、气短、胸痛等症状特别注意,一旦出现需要即刻停止运动及采取正确应对措施。

(2)须对运动强度的监控提出具体的要求,以保证运动处方的有效和安全。

(3)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4)具有合并症患者,须明确有氧运动与其他临床治疗相配合。如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须与药物、饮食治疗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运动时间应避开降糖药物血药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在运动前、中或后,可适当增加饮食,以避免出现低血糖等。

(三)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是有氧运动的有效补充。CHF抗阻运动适应证:被列为B级和C级的CHF患者经历了3~4周有氧运动后可以进行抗阻运动。对符合行抗阻运动训练的CHF患者,首先进行肌力测试,并据此制定抗阻运动处方。抗阻运动处方同有氧运动一样包括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

1.抗阻运动种类

等张训练、等长训练和等速训练。抗阻运动方式多样,可借助于使用各种设备,包括自由举重/哑铃、踝部重量袋、弹力带、滑轮或力量训练机。应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方法(即通过全方位的移动缓慢控制运动),不屏气或无Valsalva动作,一次训练一个主要肌肉群:主要有推胸练习、肩上推举、三头肌伸展、肱二头肌屈曲、下背部伸展训练、背阔肌下拉、腹部紧缩、股四头肌伸展、腿(腿筋)屈曲、小腿提高。

2.抗阻运动强度

1RM即单次运动完成的最大重量,为抗阻运动强度的参照。针对局部肌肉抗阻运动强度包括% 1RM和重复次数(Reps),% 1RM从40%至80%不等。CHF患者通常在几周至数月内,逐渐增加抗阻运动训练强度,上肢从40% 1RM至70% 1RM,下肢从50% 1RM至70% 1RM,分别重复8~15次,RPE<15,并须确保每次训练的正确实施,以避免肌肉骨骼伤害的可能性。

3.抗阻运动频率

2~3次/周。

4.抗阻运动持续时间

起初,每次运动仅推荐1~2组肌肉群,建议每组休息30~120秒。完成1组训练包括8~10次重复,通常需要20~25分钟。

5.抗阻运动进展

增加阻力或重量前,应增加每一组的重复数量和每次完成的肌肉群的组数(最多3组)。当患者能够轻松完成3组肌肉群并重复10~15次,重量可以增加约5%,重复次数可以相应减少。最终增加到70% 1RM,重复8~15次。

6.抗阻运动注意事项

(1)抗阻不应引起明显疼痛。

(2)抗阻运动前、后应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及整理活动。

(3)运动时保持正确的姿势。

(4)必要时给予保护和帮助。

(5)经常检修器械、设备,确保安全。

(6)若患者出现症状,如头晕,心悸或呼吸急促等,应停止运动。

(7)在抗阻运动期间,因心率和收缩压上升,可致每搏输出量的轻微变化和心排血量的适度增加。因此对抗阻运动可能存在风险的CHF患者,应监测血压和心率。

(四)柔韧性运动处方

1.柔韧性运动种类

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

2.柔韧性运动强度

柔韧性运动强度包括牵拉某关键肌肉群和肌腱的次数以及持续时间。一般关键肌肉群牵拉3~5次,每次20~30秒。

3.柔韧性运动时间

牵拉肌肉群和肌腱每次持续20~30秒。

4.柔韧性运动频率

2~3次/周。

5.柔韧性运动进度

循序渐进增加肌肉群的牵拉次数。

6.柔韧性运动注意事项

(1)应根据动作的难度、幅度等,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防止拉伤。

(五)呼吸肌训练

CHF患者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导致外周骨骼肌(包括呼吸肌)的低灌注及血管的收缩,从而产生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导致呼吸肌的萎缩,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因此呼吸肌训练对CHF患者尤为重要。

1.缩唇呼吸训练

教患者练习在嘴唇半闭(缩唇)时呼气,类似于吹口哨的嘴形,使气体缓慢均匀地从两唇之间缓缓吹出,吸气时闭嘴用鼻缓慢吸气,稍屏气后行缩唇呼气,吸与呼时间比为1∶2。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呼气时支气管内的阻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有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

2.腹式呼吸训练

患者舒适位,站立或坐位,左手置于胸前,右手置于腹部,鼻子慢慢深吸气,尽力将腹部鼓起,然后以口呼气,尽量将腹内收(此时口型为鱼口状),呼吸要深,尽量延长呼气时间,10min/次左右。

3.人工对抗阻力呼吸训练

可借助呼吸训练器气球,患者先深吸气,然后含住气球吸嘴,收拢嘴唇,使吸嘴将舌体下压,保持口腔及呼吸道通畅,缓慢用力吸气,自我调节吸气流速,直至浮标球全部吸起,要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尽量将吸气时间保持较长,使浮标球在相应的高度停留时间长,然后将吸嘴拔出,缓慢缩唇呼气,放松休息2分钟后进行下一次锻炼。以上方法强度要循序渐进,注意防止过度换气,出现头晕、目眩、气急。2~3次/d,10min/次左右。

有研究显示采取吸气肌训练在15%~60%最大吸气压(MIP),平均进行15~30min/d,持续2~3个月,可以改善呼吸肌的耐力和力量,改善呼吸困难。对于CHF患者建议长期进行呼吸肌训练。

建议CHF患者运动康复方案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必须在心电图、血压等监护下进行,多在医院完成,也可以远程监护。

第二阶段:社区门诊康复。

第三阶段:家庭维持期运动康复,医师给予电话随访或患者进行门诊随访,也可以建立俱乐部形式进行随访。

但是,不是所有CHF患者必须经过3个阶段,危险分层为B、C级患者需要经过3个阶段,危险分层为A级患者可直接进入家庭运动康复阶段。

CHF患者抗阻训练也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导阶段,主要是掌握正确方法,提高肌肉间协调性。

第二阶段:抗阻/耐力训练阶段,提高局部有氧耐力和肌肉间的协调性。

第三阶段:力量训练阶段,提高肌肉的体积和肌肉间的协调性。

具体运动强度、重复次数,训练频次见表6-3-1。

表6-3-1 CHF患者抗阻/力量训练建议

(六)危险因素控制

积极控制原发病、改变生活方式、预防感染、预防与控制心律失常、纠正贫血及肾功能不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高血压

高血压是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有效降低血压可以降低心力衰竭风险。建议根据高血压指南进行降压,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伤,建议血压目标值<130/80mmHg。

2.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糖尿病指南控制血糖。

3.高脂血症

国内外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均强调,LDL-C在ASCVD发病中起着核心作用,提倡以降低血清LDL-C水平来防控ASCVD危险。所以,推荐以LDL-C为首要干预靶点。

4.吸烟

(1)目标:

彻底戒烟,并远离烟草环境,避免二手烟的危害。

(2)推荐措施:

每次诊视询问吸烟情况并记录在病历中,劝导每个吸烟者戒烟,评估戒烟意愿的程度,拟定戒烟计划,给予戒烟方法指导、心理支持和/或戒烟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对所有吸烟者加强戒烟教育和行为指导,建议应用戒烟药物辅助戒烟,减少戒断症状;每次就诊对患者强调避免在工作时或家中暴露于烟草环境。

(3)5A 戒烟干预法:

包括询问(ask)、建议(advice)、评估(assess)、帮助(assist)和安排随访(arrange follow-up),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戒烟方式,对其讲述吸烟的危害,帮助其树立成功戒烟的信心,此法切实可行有效,值得推广。

5.久坐不动

缺乏运动可造成多种不良后果。随着肌纤维萎缩、肌肉力量下降和肌肉体积减小,肌肉氧化能力随之下降,最终导致运动耐量降低和体能明显下降。老年患者缺乏运动导致体能(肌肉和身体功能)进一步下降,如果最大摄氧量下降不能维持日常活动的阈值以下(如安全穿过街道等),则生活质量将明显下降。按照运动处方指导运动。

(七)心理干预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与焦虑情绪者大于50%,往往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应该加以重视。首先需要重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2.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对疾病不了解、误解和担忧导致情绪障碍,需要从心理上帮助患者重新认识疾病,合理解释患者心脏疾病转归和预后,纠正患者不合理的负性认知,恢复患者的自信心,可使很多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3.治疗 谈话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电休克治疗、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

(八)营养

1.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平衡膳食 在符合膳食处方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要照顾到CHF患者的饮食习惯,做到食物品种多样化,烹饪手法多样化,食物物理特点以软、烂、细为主,保护消化道黏膜屏障功能。

2.个体化的膳食处方 根据患者的病史、合并症、现有治疗措施、膳食摄入和膳食习惯情况、体检和生化检查等评估的营养现状等信息开具个体化的膳食处方。

3.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CHF体重控制标准建议BMI<30g/m2,不宜以正常人体重为标准,研究证据表明,CHF患者BMI低者病死率增加。

5.临床、护理和营养支持三位一体。

6.重视随访 及时根据患者机体营养状态和治疗措施的变化进行膳食处方的修正。

(九)药物干预

1.利尿剂

有液体潴留证据的心力衰竭患者均应使用利尿剂。

2.ACEI或ARB

所有HFrEF患者均应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3.β受体阻滞剂

病情相对稳定的HFrEF患者均应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4.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LVEF≤35%、使用ACEI/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和β受体阻滞剂后仍有症状的慢性HFrEF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LVEF≤40%,有心力衰竭症状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5.ARB

不能耐受ACEI的HFrEF患者推荐用ARB。

6.ARNI

对于NYHA心功能Ⅱ~Ⅲ级、有症状的HFrEF患者,若能够耐受ACEI/ARB,推荐以ARNI替代ACEI/ARB,以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7.伊伐雷定

LVEF≤35%的窦性心律患者,已使用ACEl/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已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心率仍≥70次/min,以及对β受体阻滞剂禁忌或不能耐受的HFrEF患者。

8.地高辛

应用利尿剂、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后,仍持续有症状的HFrEF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