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西北内陆开放型经济长效机制构建》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原课题名称为“国家战略中西北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长效机制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13XJL01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走开放道路,才能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中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要素以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发展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第一选择。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按照“东部沿海经济特区、沿边及内陆地区”的顺序逐步推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措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国地理环境优越的沿海、沿边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最为迅速,成果也很显著,其特点就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沿边地区和内陆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自也有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局横向比较看,水平仍然不够高,出现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的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内陆省区市和沿海、沿边省区市相比,经济发展程度、开放程度都比较落后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内陆地区对于通过开放和创新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需求比发达地区更为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世界日新月异,中国也在飞速发展。曾经闭关锁国造成的局面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故步自封就会落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与世界的联系,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们更加坚定必须坚持对外开放。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战略部署。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次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同时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可见,全面开放、建设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任务。发展开放型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全方位以及宽领域的经济阶段,也是一种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发展过程。我国内陆地区,面积广、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地域、政策及体制等多重因素致使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肩负开放崛起和加速赶超的“双重发展”重任,由此提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理念。其目标是内陆地区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这一重要战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和内陆地区普遍选择,一些内陆地区纷纷提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继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个省市之后,湖南、陕西、重庆、宁夏、甘肃、河南等省区市,同样被视为国家建立第三批自贸区的重点区域,提出“提升内陆经济开放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等目标。

内陆开放型经济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理念的拓展和延伸,是内陆欠发达地区开放崛起的重要战略选择。对我国广大内陆地区而言,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开放型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如何在全球经济开放的浪潮中继续稳步前行?如何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的内陆开放新特点、新趋势,抓住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中的新机遇,努力认识和适应新常态?如何又快又好推动西北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项目的研究,力求达到厘清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演进的历程,构建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研究的学术体系;同时,通过硬件设施互联互通和软件制度安排来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内陆开放型经济作为我国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主战场,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长效运作机制,需要国家推动、市场驱动与东西联动,也需要加强自身“硬平台”与“软实力”培育,对打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不平衡、不协调的局面,形成内陆地区与沿海沿边地区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机制;对化解过剩产能、为我国商品出口开辟新的战略方向,建构互利共赢多元开放的体系,走出一条具有内陆地区特色的开放之路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放力度,力争使西部地区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发展领域更广、水平更高、层次更深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我国东西部联合协作共同发展,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提质提速,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使内陆地区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在介绍开放型与内陆开放型经济研究综述,研究区域的时代与地理背景、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演进的历程与特征,及对西北内陆省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分析基础上,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北陆路、空中、网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机制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大平台与大通关机制构建,西北内陆开放型产业协同发展与构建等方面的问题。以国家战略中西北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整理、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基础上,通过对西北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开放水平评价与实证分析得出,西北内陆开放型经济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要补齐内陆开放的共性短板,既需要硬件设施互联互通,也需要软件制度安排;并针对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了“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北内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内陆开放型经济“大平台”“大通关”“大集群”产业等方面的机制构建。

王林伶

2020年11月于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