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皇帝的凄凉末路
- 1644:帝国的疼痛
- 聂作平
- 2462字
- 2022-03-23 14:21:26
北京城居民的记忆里,甲申年三月十八日之夜是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城外,李自成农民军吹角连营,炮声震天;城内,街巷之间不时有马蹄声响起,中间还夹杂着守城太监们不男不女的叫骂声。经历过甲申之变的许重煕在他的《明季甲乙两年汇略》中回忆说,三月十八日夜晚,北京城先是黄沙障天,忽而又刮起大风,下起寒雨。雨后,雷电交加,冰雹齐下,“人情愈加惶惑”。总之,那是一个可怕的夜晚,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与人世间的改朝换代,遥相呼应。
居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紫禁城依然是美轮美奂的雕梁画栋,只是,谁都明白,这些雕梁画栋朝夕之间就要易主了。
崇祯也明白,他和他的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到了。
早在三月十六日夜,崇祯就已经进入半疯狂状态。那天夜里,他彻夜不眠,一个人绕着宫殿奔走呼号,大叫:内外诸臣误我,误我!就在崇祯悲愤之际,他的内外诸臣正忙着和城外的李自成洽谈投降事宜。司礼太监曹化淳和兵部尚书张缙彦——张曾极力反对太监监军,但在投降问题上,他和太监们倒是一拍即合——等人拟定了一个开城投降公约,不少高级太监和高级官员都在上面签了个“知”字,只有崇祯被蒙在鼓里。
十七日上午,崇祯强打精神和不多的几个大臣开会,虽然这样的会绝对不可能开出什么行之有效的结果,但总还要走走过场。这一天,负责守城的襄城伯李国桢哭着跑进殿来报告:守城军队不听命令,一个个都躺在城上,用鞭子打起来一个,另一个又躺下去了。我们怎么办?怎么办?崇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也只好像李国桢那样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叫:诸臣误朕到了如此地步!文武大臣和太监们也只得跟着真真假假地哭,一时间,紫禁城里哭声震天。
第二天早晨,崇祯下达了一道诏书,宣布停止辽饷等一切新旧加派,还宣布赦免除李自成以外的一切造反者,官民有能擒住李自成来献者封侯。然而这道诏书无异于痴人说梦。诏书已毕,崇祯和他最亲密的阁臣们突然间面面相觑,久久没有言语。崇祯又召集大臣计议,叹息说:不如大家一起在奉先殿完事——所谓完事,即指自尽。令崇祯意外的是,这些平日里常表白要为皇上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臣子,竟然对他的提议毫无反应。
下午,崇祯再次下诏,诏书中,他宣布将御驾亲征,荡平逆贼。但究其实质,他不过是想逃出火药桶一般的北京城。然而为时已晚,他既没办法组织一支可以保卫他逃跑的军队,即使有军队,也没法从铁壁合围的农民军包围圈中冲出去。太监对他说:“京营都已经溃散了,哪里还有兵,皇上您自己想办法逃吧。”崇祯还不甘心,下令召见驸马都尉巩永固和新乐侯刘文炳二位皇亲,要求他们召集家丁,组织突围。巩、刘二人说:按照祖制,皇亲家不能藏片甲,臣等哪有什么家丁?即使有,都不会作战,哪能抵御贼寇?
看来,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现在,崇祯必须面对的是以身殉国的大败局。崇祯默然回到后宫,傍晚,命太监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召来后妃们,共同享用这最后的晚餐。
酒过三巡,崇祯对周皇后说:大事去矣,尔为天下母,宜死。周皇后伤心恸哭:我跟随陛下十八年,可你一句劝告也听不进去。我今天同江山社稷一起死,也没有什么可恨的了。哭罢,周皇后独自回到她居住的坤宁宫。崇祯随即杀死后宫嫔妃多人,又命宫人传旨给他的皇嫂懿安皇后等人,要求她们悉数自尽。
崇祯共有三个儿子,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亲自为他们穿上旧衣服,要他们赶快逃跑。这时,崇祯显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父亲应有的唠叨,他嘱咐三个儿子:你们今天是太子,明天就是平民了,各自逃生去吧。不要恋我,我为社稷死,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你们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见到做官的,老的要尊称人家一声老爷,年轻的称相公;见到一般百姓,年老的要叫老爹,年轻的叫老兄。接着又说,要是侥幸逃脱,有机会一定要给我报仇啊孩子。三个儿子哭哭啼啼地拜别崇祯时,崇祯长叹一声:“尔三人何不幸而生我家也?”崇祯呜咽着说不下去了,旁边的太监和宫女也被感动得哭声一片。
这天深夜,崇祯下达了最后一道圣旨,要求文武百官都到成国公朱纯臣家集合,保护太子突围。但太监把圣旨送到内阁时,内阁空无一人,太监只好把圣旨放到内阁办公桌上。等这个太监回来向崇祯复命时,崇祯已经不见人影。
崇祯送走三个儿子后来到坤宁宫,周皇后已经悬梁自尽,崇祯连连叫好。崇祯的两个女儿昭仁公主和长平公主在一旁痛哭,崇祯拔剑砍死了小女儿昭仁公主。当他挥剑去砍长平公主时,长平公主本能地伸手去挡,一声惨叫之后,长平公主的右臂被锋利的宝剑砍断,长平公主倒在血泊中。崇祯叹息一声:“汝奈何生我家?”却再也下不了手,提着滴血的剑离开了。
夜色已入三更,北京城笼罩在寒雨和恐惧中。崇祯像只没头苍蝇似的在紫禁城乱窜,不知不觉间,他来到紫禁城南面的煤山——所谓山,其实只是一个大土堆,不过,在一马平川的北京城,这座大土堆就是制高点。雨下得正紧,雾气弥漫,四周一片漆黑,有炮声远远地传来。崇祯身后只跟着一个人,那就是太监王承恩。
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凌晨(1644年4月25日),崇祯在煤山寿皇亭畔的一棵树上吊死,陪同他自尽的,仅有太监王承恩。至于这一君一臣在自尽之际有什么样的对话,这是永远的谜。
关于崇祯自杀的情景,明清之际的史家们多有描述,大同而小异,撮其要,大概如下:崇祯死时,以发覆面,穿着白夹蓝袍和白绸裤子,一只脚上穿着绫袜和复底鞋,一只脚却光着。他的衣袖里放着一封遗书,遗书说:诸臣误朕,朕无颜见先帝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可将文官尽行杀死,勿坏陵寝,决勿伤我百姓一人。按苗棣的说法,崇祯的遗书是“他最后一次把罪责推给别人,把面子留给自己”。
自朱元璋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到1644年崇祯绝望自杀,大明统治中国共二百七十六年。崇祯的自杀,不仅标志着明朝的覆亡,也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汉族王朝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的页面又一次刷新。而甲申年,就是旧页面正在消失,新页面尚未显现的刷新时刻。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他们只知道,中国正在改朝换代,一个个风云际会的英雄或小丑都期待着黄袍加身。尽管那位曾经黄袍加身的叫朱由检的年轻人苦行僧般打拼了十几年,最终却落得绝望自杀的结局。
崇祯自杀的那个夜晚,北京城一片凄风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