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创作:题材多样,典雅清丽
- 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
- 唐婷婷
- 3700字
- 2022-03-17 15:11:56
韦庄诗词兼工,对唐末诗坛与词坛均有突出的贡献。他的诗作今存《浣花集》10卷,《全唐诗》中录其诗316首。他的词《花间集》中收录了48首,《尊前集》中5首,《类编草堂诗余》中1首,共计54首,王国维辑为《浣花词》1卷。
诗作题材多样
韦庄生于乱世之中,经历了黄巢农民起义与唐朝灭亡,与那些消极避世的晚唐诗人不同,韦庄的诗是面向现实的。他在诗中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民间的疾苦、漂泊的辛酸和怀才不遇的痛苦。他的诗是来自生活的,来自其真情实感,而非故意雕琢、无病呻吟。从题材来看,韦庄的诗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忧国伤时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统治已十分腐败,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如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藩镇割据等。然而统治者与贵族们却依旧奢靡玩乐,醉生梦死,如韦庄在《咸通》中写道:
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
破产竞留天上乐,铸山争买洞中花。
诸郎宴罢银灯合,仙子游回璧月斜。
人意似知今日事,急催弦管送年华。
从诗中可以看出,尽管晚唐时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但是上层统治者依旧穷奢极欲,沉湎于声色犬马。同时也可看出,韦庄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韦庄纪实诗的顶峰是《秦妇吟》,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诗中以一位长安女子的视角讲述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前后的情景。诗中写道:
前年庚子腊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
…………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
皆言博野自相持,尽道贼军来未及。
须臾主父乘奔至,下马入门痴似醉。
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
…………
诗中既表达了亡国之痛,又批判了社会现实,具有现实意义。不过这首诗韦庄是站在唐朝统治者的角度写的,对黄巢起义军怀仇视态度,因此诗中对黄巢军进入长安的行为也有一些夸大的叙述。
韦庄还在诗中揭露了唐王朝统治的腐败与官军的残暴,他在诗中写道:“神在山中犹避嫌,何须责望东诸侯。”隐喻唐僖宗仓皇逃难,众军阀观望不救。
藩镇割据是导致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晚唐时期的藩镇割据问题尤为严重。如韦庄在《喻东军》中写道:
四年龙驭守峨嵋,铁马西来步步迟。
五运未教移汉鼎,六韬何必待秦师。
几时鸾凤归丹阙,到处乌鸢从白旗。
独把一樽和泪酒,隔云遥奠武侯祠。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黄巢起义后,僖宗逃亡成都,而地方节度使却一直屯兵洛阳,久不出兵,其实各怀鬼胎。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地方割据势力的不满,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二、民间疾苦
唐末时期政治腐败,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韦庄在不少诗中也表现了百姓的疾苦,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他在《秦妇吟》中借新安老翁之口写洛下官军:
千间仓兮万丝箱,黄巢过后犹残半。
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
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
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
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
可见,百姓经历了黄巢之乱后,官军又趁火打劫,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韦庄在诗中表达了对官军的批判以及对百姓的怜悯。
唐末频繁的战争严重打乱了农民的生活,使得农民无法正常耕种,还要经历离乱与灾难,如韦庄在《悯耕者》中写道:
何代何王不战争,尽从离乱见清平。
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
除了战乱之外,沉重的苛捐杂税让百姓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韦庄在《虎迹》中写道:
白额频频夜到门,水边踪迹渐成群。
我今避世栖岩穴,岩穴如何又见君。
从诗中可见,哪怕百姓为了躲避战乱藏身于岩穴之中,也无法躲避苛捐杂税,当真是“苛政猛于虎”。
三、羁旅思乡
韦庄的大半生一直都在战乱中漂泊,颠沛流离于异乡,在他的诗中有很多羁旅思乡之作。在这些诗中,既表达了对战乱、漂泊的厌倦,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如他在《江外思乡》中写道: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长安杜曲是韦庄的故乡,但是他在故乡度过的时光非常短暂,这一生不断在外漂泊,不断思念故土。
羁旅异乡的游子,万事万物皆能勾起思乡的情绪,夕阳、烟柳、春花、黄莺……这些故乡曾给予他美好记忆的事物都能唤起诗人的乡愁。如他在《庭前菊》中写道: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对于韦庄来说,不仅仅是故乡,哪怕是他短暂居住两三年的栖身之地也是值得怀念的。他在《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中写道:
秋烟漠漠雨濛濛,不卷征帆任晚风。
百口寄安沧海上,一身逃难绿林中。
来时楚岸杨花白,去日隋堤蓼穗红。
却到故园翻似客,归心迢递秣陵东。
此处的“故园”指的是他曾居住十余年的虢州,而他此时思念的却是客居的“秣陵东”,可见一个多年漂泊异乡的人,哪怕回到故园,也依旧有“身是客”之感。
在魏晋时期的历史人物中,韦庄似乎与王粲更有共鸣,在他的诗中,多次以王粲自比。他在《江边吟》中写道:“若有片帆归去好,可堪重倚仲宣楼。”在《婺州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中写道:“东阳虽胜地,王粲奈思归。”
四、仕途失意
韦庄虽身处乱世,却一直没有放弃参加科举考试,以实现他“平生志业匡尧舜”的理想。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起,韦庄多次应举,多次落第,直到乾宁元年(894),韦庄才如愿以偿地考取进士。这期间的不遇与失意如何不让他悲叹感慨呢。
他参加科举失利时,曾感到无限失落,他在《下第题青龙寺僧房》中写道:
千蹄万毂一枝芳,要路无媒果自伤。
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马嘶春陌金羁闹,鸟睡花林绣羽香。
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在唐末这个动荡的年代,科举考试的环境十分恶劣、黑暗,他虽身负才华,可是却“要路无媒”,想要考中科举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他也曾寄希望于贵人的举荐,在《柳谷道中作却寄》中写道:“莫怪苦吟鞭拂地,有谁倾盖待王孙。”他多年流离却依旧怀才不遇时,也不禁感慨“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关河道中》),“多惭十载游梁客,未换青襟侍素王”(《寄右省李起居》)。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失意,所以他终于中举时,他的内心是无比欣喜雀跃的,写下了《放榜日作诗》:
一声开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
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
邹阳暖艳催花发,太皞春光簇马归。
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
除此之外,他还曾写下两首《喜迁莺》词,表达其喜悦的心情。
然而中举并不是韦庄的终极目标,他的理想是“平生志业匡尧舜”,当时的唐朝统治已经风雨飘摇,他虽然进入了仕途,可是依旧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也是时代带给他的悲哀。
直到晚年,他投奔西蜀,得到王建赏识,才终于在西南一隅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花间词人
虽然韦庄一生写下的诗作众多,然而他更为后人所称道的是他的词。韦庄虽仅有五十余首词,却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代表词人,人称“温韦”。
韦庄的词在题材上与温庭筠等花间词人相似,多以男女间的离愁别怨为主题,不过韦庄的词还有一些游记、送别、咏史、感叹人生等题材,其题材范围较温庭筠词已有明显扩展。
叶嘉莹曾评韦庄的词言:“韦庄所写的歌辞,完全是主观的,直抒胸臆……他可以拿词这个形式写自己的感情了,这已经是词的诗化的一个进展了。”韦庄的词,与诗一样,成为了他抒发心中情感的工具,为早期的花间词注入了新的生命与个性。
花间词人大多以男女之情为主题,主要表达相思之情。韦庄也不例外,他的词大部分都是抒发男女相思与离愁的。以两首《女冠子》为例: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女冠子·四月十七》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女冠子·昨夜夜半》
两首《女冠子》,分别从男女双方的视角写相思之情,仿佛记述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两首词读来细腻动人,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韦庄一生漂泊,在他的词中表达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如:
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
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销魂。
——《清平乐·春愁南陌》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这些词不仅表达了男女之情,还表达了对故国、故乡的思念,对仕途坎坷的慨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韦庄颠沛流离的经历和国破家亡的悲叹。
韦庄还十分善于以女子的视角表现女子的生活状态,表达女性的情绪情感。如: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思帝乡·春日游》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边栏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谒金门·春雨足》
在这些词中,有对春景的欣赏,有对恋人的思念,也有对纯真爱情的渴望,韦庄以女性的视角,表达了她们的情感,也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直抒胸臆。
唐末五代的词,多为酒宴应酬助兴,少真情实感,主题也多为男女之情。词人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词的应用场景是“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韦庄拓展了词的题材,以词表达情感,如叶嘉莹所言:“他所写的是主观的抒情。这已经把歌筵酒席之间的没有个性的歌词推进了一步了。”